特级教师:历史学科之政治生活两大备考要点
2010年全国16个省区(市)实行新课程高考,与历史有关的试卷共8套文综卷、3套历史单科卷。其中,黑龙江、吉林、宁夏、辽宁、陕西和湖南六省区使用新课程全国卷(以下简称全国卷),北京、山东、广东、天津、安徽、福建、浙江使用地方自主命题的文综卷。此外,上海、海南和江苏各有一套历史单科卷。本文着眼于必修一(政治模块)在全国8套文综卷和江苏历史卷中的试题,力图从中洞察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以正确指导同学们高效复习。要想高效复习必修一,就要做到两点:一是明确2010年的考情,二是掌握备考的方法。下面笔者就从这两点阐述。?
一、2010年高考对必修一的考查
选择题 | 分值 | 非选择题 | 分值 | 总分 | |
全国卷 | 西周分封制、郡县制为“公天下”之端的主要表现、美国独立战争、百团大战、20世纪80年代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甲午海战与历史资料的信度 | 24 | 24 | ||
北京卷 | 汉郡国并行制、全民族抗战、平津战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6 | 16 | ||
天津卷 | 雅典平民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社会因素(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抗日战争爆发 | 8 | 法制与社会 | 40 | 48 |
广东卷 | 宗法制、宋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关系、法国共和政体确立前政治局面复杂、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 | 16 | 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与工人群体的地位等 | 9 | 25 |
山东卷 | 宋朝相权的变化、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化、光荣革命使英国结束了王权专制 | 12 | 西南地区的开发 | 11 | 23 |
浙江卷 | 唐朝科举制、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孙中山的革命言论 | 12 | 美国三权分立 | 26 | 38 |
福建卷 | 唐朝三省六部制、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体现的共同原则、《十二铜表法》、巴黎公社、不结盟运动、苏联解体 | 24 | 24 | ||
安徽卷 | 郡县制、辛亥革命的爆发、国民革命、人权宣言、上海合作组织 | 20 | 中国外交 | 28 | 48 |
江苏卷 | 西汉郡国并行制、九品中正制、元朝对西藏的管理(设宣政院)、威海卫战役、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罗马法重视法律程序、英国议会权力高于王权、二战后世界格局的重建 | 27 | 对辛亥革命的界定、五四运动的影响 | 9 | 36 |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0年高考对政治模块的考查情况。?
1.政治模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对而言,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模块中,政治模块在高考中享有独特的地位,天津卷和安徽卷中该部分的分值差不多占到了全卷历史部分的"半壁江山"。?
2.主干知识考查方向明显?
2010年高考对政治模块的考查,章的覆盖率达100%,覆盖面广,这说明高考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这一部分的高频考点有:分封制、郡县制、君权的加强和相权的分散、全民族抗战、甲午中日战争、英国政体的特点、美苏对峙、罗马法。这些既是各章节的重点,又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的核心内容,是教材的主干知识。?
3.选择题的材料以评述类为主?
8套文综卷中政治模块的选择题,近90%的题目都是新情景题,通过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类型多样,题材丰富,来源广泛,其中评述类材料在2010年高考中"亮相"较多。?
还有一类材料要特别引起注意,如下题的材料。?
(2010·山东卷)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
D.北伐战争?
该题提供的材料是某学生的课堂笔记实录,是对某一事件正反两方面的评价,要求学生判断出他的学习内容。这种材料在高考试卷中首次出现,很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今年高考历史试题的一大亮点。?
4.主观题注重大跨度、宽视野、高概括?
天津卷历史部分第12题涉及唐律、明律、《拿破仑法典》、民国时期颁布的法规和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围绕一条主线--法制与社会进行命题,体现了高考注重"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命题特点。?
安徽卷的"中国外交"题通过引入清朝前期、清朝后期和新中国的外交素材,考查学生对不同时期中国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外交特点和成因的掌握程度。?
这种题型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跨越不同时段、不同地域,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答好这类题学生要有大历史观,拥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对知识融会贯通。?
5.周年性历史事件、社会热点成为命题的重要关注点
周年性历史事件在试题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如2009年是平津战役胜利60周年、中美邦交正常化30周年,2010年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60周年、百团大战爆发70周年、威海卫战役爆发115周年等,这些周年性历史事件都已入题。浙江卷第39题美国制度创新折射出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要正确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这在广东卷第38题社会群体的兴衰、天津卷第12题法制与社会中反映出来了。西南大旱也让命题者关注了,山东卷第29题(西南地区的开发)体现了命题者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