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高考英语卷作文分析
作者:陆佳伟
上海市延安中学教师
牛津大学语言学硕士
今年高考英语测试一结束,就收到一个学生小沈的短信。小沈的英文水平很高,目标是冲刺英语140分。短信中,她说今年作文只剩下20分钟写了(平时她有半个小时左右),以往没有练过这个题材,感觉写得平平无奇,很难出挑。
在看到今年的考题后,我个人觉得要写得好实属不易,先不说别的,光一些话题中给到的关键词,如:“国际儿童基金会”(World Child Foundation)、“贫困地区”(poverty-stricken area)、“扶贫项目”(poverty-relief program)、“经费”(fund)等恐怕就难倒了一批考生。当然,考生可以选择转译(paraphrase)这些关键词,但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因为阅卷老师很容易看出考生是由于不会说那些词而故意搪塞过去。
一如既往,今年上海高考作文话题对内容有一定的限制,即需要提到话题里列的几个关键点。再者,因为这是一封申请函,是对将来的设想,因此过度无病呻吟地谈论过往的经历稍有偏题之嫌。事实上,扶贫帮困的措施有很多,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如果能分别谈到,那么从内容角度就很丰满了。
我不建议考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过度纠结于构思精彩的内容,一来可能来不及写,二来往往造成无法驾驭语言的尴尬局面。今年作文的第二、第三个要求其实可以一起写,这样也避免了重复,即直接说花多少经费(how much),花在什么扶贫举措上(on what),为什么要这样设想(why this)。这样一来,首段提出申请并交代个人情况,第二段介绍构想及理由,结尾段画龙点睛,重提申请之事。整篇文章应透着真情实感,切忌用词矫揉造作。
纵观从2000年至今的上海高考英语作文题,只有一年与学校生活无关,那就是2001年《轿车的影响》,其他的(包括今年的话题)多多少少可以牵扯到教育和日常的学习生活。 所以同学们应该在平时多积累教育类的相关词汇和句型,并对教育类话题进行反思。细心的学生会发现,历年高考题中并没有紧跟时事的话题,而都比较偏生活化,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是否会因为很多新闻词不知道而影响得分,这个问题基本不存在。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是,近年高考作文的话题看似都是些记叙文,实则需要考生写成夹叙夹议的文章。比如,今年的话题如果没有说明为何要采取特定的扶贫举措,可能就不够有说服力;2010年的考题《课堂一角》如果没有说明为什么对于某种课堂氛围比较青睐,多少会让人有些失望。
希望今后的考生能够注重平时的积累,多看多写,充分汲取写作的灵感和素材。并牢记考场作文四大原则:结构要清晰(clear structure),内容要简单(manageable content),主题要明确(prominent theme),语言要包装(powerful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