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高考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阳光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地理辅导 > 正文

2010年高考地理复习支招:名师手记(二)

2009-09-06 20:42:09http://www.51gaoxiao.com阳光高考网

  7.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

  (1)地球公转的轨道与方向

  地球绕日运动的路线叫做公转的轨道,它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所以日地距离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在不断变化,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7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的公转方向是顺时针的。

  (2)地球公转的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这叫一个恒星年,它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我们常常以太阳为参照物,即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的周期,所需要的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这叫一个回归年,它是季节变化的周期。

地理:第二章名师手记(二)

  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正午)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它是地球自转运动而产生的。经度每隔15 º,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º,地方时相差4分钟。

  10.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偏移的原因

  因为任何物体在运动时都有惯性,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它们就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但由于赤道上的经线是互相平行的,因此在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不会发生偏向,这也是全球唯一不产生偏向的地方。

  (2)地转偏向力

  在地球自转时,会产生一种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偏转的力,这种力叫地转偏向力,该力始终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对物体的运动方向有影响,而不影响物体的运动速度。在物体运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纬度越高的地区,地转偏向力越大,因此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越明显。

  (3)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规律

  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4)地转偏向力的表现与意义

  地球上,大气中的气流、河流中的水流、大洋中和洋流都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非常明显,产生偏向,这对地表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量平衡,有重要意义。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如自西向东流的长江其南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为明显,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泥沙多沉积在北岸;南半球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的低压气流呈顺时针方向等。同时地形的自转运动对于地球形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地球自转的惯性离心力,使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形成目前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旋转椭球体的形状。

  11.理解昼夜长短变化

  (1)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并非始终位于赤道上,因此随着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必然导致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晨昏圈也会极点与极圈之间“左右”摆动,从而使晨昏圈与纬线圈并不始终保持垂直平分状态,更多的时间是把昼弧和夜弧分割得不均匀,从而使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不断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时间

  北半球夏半年

  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状况

  赤    道——→北回归线——→赤     道——→

  昼夜长短变化

  北半球

  昼夜等长

  昼越来越长→最长→越来越短→

  昼夜等长

  南半球

  昼越来越短→最短→越来越长→

  时间

  北半球冬半年

  9月23日——→12月22日——→3月21日——→

  太阳直射点及移动状况

  赤    道——→南回归线——→赤     道——→

  昼夜长短变化

  北半球

  昼夜等长

  昼越来越短→最短→越来越长→

  昼夜等长

  南半球

  昼越来越长→最长→越来越短→

  (3)昼夜长短的判断

  若知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则可求当地上午时长和当地的昼长和夜长。因为日出到正午的时间(上午时长)等于正午到日落的时间(下午时长),昼长等于上午时长加上下午时长;日落到24时的时间(前半夜时长)等于24时到日出的时间(后半夜时长),夜长等于前半夜时长加上后半夜时长。

  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昼长=夜长=12小时。

  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赤道以外的任何地点昼夜等长时,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从南极圈向北到北极圈,昼长由0小时逐渐增大到24小时(北极圈)。在我国是越向北,昼越长,越向南,昼越短。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从北极圈向南到南极圈,昼长由0小时逐渐增大到24小时(南极圈)。在我国一般是越向南,昼越长,越向北,昼越短。

  同一纬线上的昼夜长短情况相同;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纬线上,昼夜长短情况正相反,即北纬x度的昼长等于南纬x度的夜长,北纬x度的夜长等于南纬x度的昼长。

  1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地理:第二章名师手记(二)

  的纬度差值为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若φ与δ分别在北半球和南半球,则它的纬度差值为两者数值之和。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一般说来,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某点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

  (3)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为例)

  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即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6月22)H达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H达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