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地理复习支招:名师手记(三)
13.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外部圈层
(1)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与其通过的介质性质有关。地球上的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假如地球物质完全是均一的,那么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将以直线和不变的速度前进。但实际分析的结果表明,地震波在向下传播时不同深度的波速不一致,这表明地球内部的物质是不均一的。
圈层名称 | 不连续面 | 深度(Km) | 特征 | |
地壳 |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 平均17 1000 2900 5000 | ①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 | |
地幔 | 上地幔 | ①固态 | ||
下地幔 | ①可能为固态 | |||
地核 | 外核 |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 ||
内核 | 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的物质性质而变化,分析P、S波的波速变化情况,由波速的突然变化导致不连续面的存在,把不连续面作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的界面,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研究,人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结构。
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把所在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运用该点可以求出该纬线的昼长或夜长(只要求出昼弧或夜弧的长度,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的规律计算出昼长或夜长),还可以推算出该纬线的日出和日落时间。
第二讲 地球上的大气
【复习要点】
大气受热过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全球气候的变化
【复习思路】
第一是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与原理。本单元的重要内容是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如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分析、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并对现实生产、生活现象做出评价和指导。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分析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沙漠和森林之间存在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带来的影响,是命题关注的重点。根据全球大气运动的规律,利用天气预报的有关信息材料,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判断的一般分析方法。
第二是掌握基本技能。等温线、等压线图的分析与运用,根据各种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地形因素对大气运动和气候类型的影响,大气逆温现象、天气形势图、气候资源的利用等都是本专题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命题形式大多以天气形势图、区域地图、数据材料来作为命题背景,将气候与人们的生活、气候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命题。用高中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原理解释当代社会生产或生活的具体问题。
【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