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地理复习支招:专家指导(三)
五、地理学科各部分复习策略
1、不同类型知识的不同方法
(1)自然地理,应讲透原理和规律,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宜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题例和变式图,或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原理的运用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把握这些原理或规律的本质,而不能只重表象,一些资料上,就地理原理的记忆和“掌握”提供了很多形象或简便的记忆方法,有些方法只能有助于我们机械记忆,无益于对地理原理或规律本质的认识。
在讲到复习等温线的水平分布规律时,有一个很有名的“高高低低”法则,因其有较大的“适用性”,很受学生的推崇,这一“法则”没错,但它只是反映了水平等温线分布特点,而无法揭示其弯曲的原因,其实质还在于:①在不考虑下垫面状况时,同一纬度处因所获的太阳辐射相同,气温应一样;②考虑到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同一纬度处,吸收和放出同样的热量,陆地增温和降温比海洋快,因此,冬季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夏季相反。不明白这一点,就不能真正懂得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下垫面因素)。
(2)人文地理,应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如在学过了鲁尔区后,不难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科技水平高、技术精良的新兴产业;防治污染,美化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改善交通,完善交通网等等。
(3)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3.走出误区,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1)教材知识点与社会热点的关系
(本系列图书在2009年12月份会上市《高考热点冲刺》,将最新发生的社会整理归类,同时有机的和教材的学科知识重点相结合,帮助各位高三学子掌握住高考的重难点。)
热点问题: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发生重大事件的世界聚焦地区;中国社会热点事件;地理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高考热点试题特征:①命题思路是大背景一小区域一教材原理。②考查热点问题的热点地区。
热点问题复习误区:大家都在收集热点问题,力求广泛、新颖,而淡化了热点问题与地理学科的联系。我们知道,高考命题设置的情境和背景材料是无限的,但对地理热点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角点都在课本,问题的答案也基本上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热点问题,那么就失去了热点问题教学的根本。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应立足于地理学科思考热点问题。
怎样处理热点问题、处理教材知识点与社会热点关系:重心应放在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上,教师要关注社会时事热点,注意地理基本原理、规律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适当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逐步训练学生学会运用教材主干知识分析热点问题,而不是盲目引导学生参看众多的资料和阅览纷繁的新闻。
(2)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关系
高考综合试题特征:文科综合测试卷学科内与跨学科比例为8:2,即跨学科大约占60分。试题特征为大题综合,小题分科:情景综合,设问分科;形式综合,内容分科。跨学科综合仍旧是拼盘形式。真正跨学科综合题应该是融合式的,即同一设问需要用几科知识才能回答,或设问与答案分属几个学科。全国文科综合测试卷以学科内综合为主的情形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综合复习误区:①过早地追求学科间的综合,而忽视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和能力培养。②强调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形成学科间的封闭现象。
怎样处理好跨学科综合和学科内综合的关系呢?
高三复习大可不必在跨学科综合上做过多的文章,而应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在目前政、史、地分科授课的形式下,教师的知识是分割的,而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强于教师。因此,地理教师在复习中可能涉及到政、史学科的知识点时,可稍作点拔和提示,切勿延伸过远,以免显出自己底气不足,削弱本学科的知识复习。那中想通过大量追踪热点专题,拉网式寻找三科交叉点而达到所谓押题、猜题的目的,事实证明都是徒劳的,并且从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来看仍然以拼盘为主,所以我们不能刻意地进行三科大综合。力戒过多过早地灌输所谓的综合知识。只有各学科基础知识扎实了,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整合与重组。
(3)地理教材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关系我国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相继颁布。课程标准是地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学生学习、考试命题的依据。高考命题应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2009年山东等省已经实行新课改命题,充分体现了新课发展的趋势。估计2010年文综高考会在新课程标准考试理念上分更加充分体现(近几年文综高考,新课改思想已经有所渗透)。所以,高三教师应关注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教师备课时和指导复习时要参阅新课标教材,融入新的理念、新的素材、新的知识背景,使学生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考查要求。试题变化的趋势将是:体现时代性、注重实用性、渗透探究性。
六、第三轮复习,最后冲刺
1.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 | 主要目标 | 训 练 | 方 法 |
第三轮 | 强化 | 分类训练 | 能力训练。按照高考要求的能力目标,训练提取信息、分析归纳、完整表述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对高考的应变能力。 |
2.复习注意事项
掌握一般思路,避免非智力因素失分
(1)会审题,能够仔细阅读试题,提取有效信息;
(2)会确定思路,要构建一些答题的模式,准备答题时运用;
(3)运用地理术语,文字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地进行表述;并具有严谨的时间意识,有计划安排答题时间,书写快捷;
(4)心态稳定,注意答题策略的练习,满怀信心地迎接高考;
(5)会安排时间,集中精力,书写快捷,有计划利用时间,珍惜每一分钟;
(6)熟悉试题指导用语,如: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分析事物问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七、地理学科经常使用的答题模式
自然地理成因要素分析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3.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l。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六)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结冰期;二是低纬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入冬结冰初期和初春融冰期。
(七)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往、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 长江洪灾的原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1)流域广,支流多; (2)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3)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八)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措施是修水车、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措施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九)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十)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十一)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和阴坡)。
(十二)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十三)开凿隧道问题
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十四)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