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高考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阳光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语文辅导 > 正文

细解200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2009-09-20 21:58:52http://www.51gaoxiao.com阳光高考网

  D.①入其姓名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答案:(2分)C

  细解:C项①②“为”均为“是”的意思,表判断。A项,①是介词,因;②是介词,把。B项,①是连词,就;②是连词,因而。D项,①是代词,他的;②是代词,他们的。

  这些都是常见、常考的虚词。

  20.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

  ⑴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答案: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

  细解:难点是“摄”。“摄”的词典义有“拘捕”这个用法,估计学生也会理解成“抓起来”、“逮捕”等。但根据后文,从“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卒供役而还”来看,不存在“抓捕”这样的意思,所以,命题者给出的答案是“传唤”。如果理解成“征用”等应该也可以。

  ⑵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答案: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得分点:比、谒、引)

  细解:“比”、“谒”,包括上一句中“疾”都是教材中常见的实词。“比”、“疾”更是列于《考试说明》附录的300个常见实词。“引”作“承担”解,可能是个难点,这本是个引申的用法。另外,“再拜”作“叩拜两次”解虽常见,但学生掌握得不一定很好。“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21.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2分)

  答案:(2分)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一点1分)

  细解:这是本张试卷第二次考查“衬托”这种技法了,写人与写景一样,都惯于使用“衬托”。如果我们辨清了写作的重点,就可以对作者“以旁衬主”、旁敲侧击的技法了然于胸了。辨清了技法,再看其作用,即写出了“主”的什么特点。在这里是“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

  22.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3分)

  答案:(2分)沈周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一点1分)

  细解:主要信息见于第二段。相关的文字有:①“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②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并以母老辞。略加归纳就是:①厌入官场,素爱山林,②欲行孝道。

  只要读懂本段文字就可以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

  桂

  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桂之所产,古以名地。今桂产於钦、宾二州,蜀亦有桂。桂之用于药,尚矣,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桂性酷烈,易以发生,古圣人其知之矣。桂枝者,发达之气也,质薄而味稍轻,故伤寒汤饮,必用桂枝发散。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益圆散,多用肉桂。今医家谓桂年深则皮愈薄,必以薄桂为良,是大不然,桂木年深愈厚耳,未见其薄也。以医家薄桂之谬,考于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异矣。又有桂心者,峻补药所用也。始剥厚桂,以利竹棬曲,刮取贴木多液之处,状如绖带,味最沉烈,于补益尤有功。桂开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结子如小橡子,取未放之蕊干之,是为桂花,宛类茱萸,药物之所缓,而食品之所须也。种桂五年乃可剥,春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剥之时也。桂叶比木樨叶稍大,背有直脉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23.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取未放之蕊干之 ( ) ⑵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 )

  答案:(2分)(1)使……干燥 (2)草率(各1分)

  细解:“干燥”的用法,今古通用,这里用作使动。“苟”,随便,轻率等。如: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又如:一丝不苟;不苟言笑。均属常用、常见的词,较之《考试说明》中所列的常见实词更常见。

  24.与“桂之所产,古以名地”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因是桂的产地,自古以来就有名了。

  B.因是桂的产地,古时就把桂作地名。

  C.桂出产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地名。

  D.桂出产的地方,古时候就是个名胜。

  答案:(2分)B

  细解:“桂之所产,古以名地”,应该是“桂之所产(地),古以(之)名地”。“名”,命名的意思。相当于考查省略句、名词活用作动词。

  25.画浪线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2分)

  答案:先作比较说明桂叶的大小,再用数字介绍叶脉的数量,准确清晰地说明了桂叶的形状(对一点即得1分)

  细解:该句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比较,是写其大小;列数字,是介绍叶脉的数量。使用了这些方法的好处是“准确清晰”。对这些说明方法的基本作用还是要掌握的。

  26.联系全文,概括桂的功用。(不超过12字)(2分)

  答案:(2分)桂能入药,又可食用。(各1分)

  细解:文章主要介绍其“药用价值”,兼及“食用价值”。相关的语句有:“桂之用于药”、“而食品之所须也”。

  27.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4分)

  答案: (4分)这两句用近似对称的句式强调了桂枝、肉桂的特性及药用价值的不同,又用“必”和“多”等词语从程度上准确地说明了二者药用上的差异,既有文学性又有科学性。(一点2分)

  细解: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特性及药用价值的不同”及“必”和“多”副词所体现的准确性。文学性表现在句式的调整所带来的形式上的整齐(近似对称)与节奏上的铿锵。

  首先,是句式的整齐。然后,我们看到的是内容上的不同:桂枝、肉桂的特性及药用价值的不同,“必”和“多”从程度上准确地说明了二者药用上的差异。用“文学性”的形式,表达科学性的内容,这就是“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

  二 写作 70分

  28.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