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高考的“风向标” 2010年语文春考应注意什么
2010年上海春考即将到来。考生们应该如何正确而有效地应对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导引考生的实践,若在以下三个方面多花些精力的话,相信你的春考成绩会有所提升!
其一,考生应真正把握高考写作的四种常规模式。自从跨入21世纪以来,上海语文高考的大作文检测,已经先后选择了“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三种类型进行考查,它让我们取得了极好的语文高考“素质教育”改革实效。当然另外还有“读感作文”这一形式尚未使用,今后也可能在考卷中出现。对于这四种作文的基本写作方法,每个考生都必须在平时进行严格而认真地训练。否则,可能会出现“措手无策、心慌意乱”的临考局面。例如2009年秋考,不少应届高三毕业生就出现过这种现象。这是因为,前三年(2006年至2008年)都是“命题作文”,而今年却改为“材料作文”,由于平时自己没有进行好好训练,所以当阅读“材料作文”试题时,一下子就“心中无底、难以下笔”。由此类推,如果以为2009年的“春·秋”两考写作都是“材料作文”,其它三种习作形式就不去下功夫的话,你肯定是要吃大亏的!所以,还是做好全面的准备为妥。
其二,考生应真正了解文言阅读的能力立意分析。大凡认真做过2009年上海春考试卷中第(六)题古文检测题的考生,应该都有同一感受,那就是这部分的六道题干(共13分),是必须经过深刻阅读了全文之后,才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回答它。以前,现代文的阅读分析,比较注重“能力立意”的考测,而文言试题却往往偏向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但是,为了提高同学的创新能力,为了改变学语文的死记硬背,为了培养新一代的文学素养,对近几年的古典文学(诗词散文),命题组从过去仅仅重在检测考生“文言基础知识”的小范围里跳出来,已经渐次转化到较高层面的“能力立意”的阅读分析等次上了。因此,希望同学们在平日文言作品的学习过程中,不要只求处理一些低水平的“文学常识、字词注释、语法使用、标点添加、箴言默写、句子翻译”等,更要立足在“用词功能、句意理解、文学作用、概括主旨、艺术表现、抒寄情感”等内容上下点大力气,这样会真正提升你的古典文学审美能力,它不仅对你的高考成绩有好处,而且更有利于你的“人文学科”健康成长。
其三,考生应真正学会小小作文的不同撰写方法。笔者精心研究发觉,自2000年以来,上海语文“春·秋”高考的20份检测试卷中,独特而创新性的试题——即“开放性小作文”的写作类型,竟达16种之多。因此,每个考生,对它们的类型特质,都要真正做到“切实明了、系列严练、彻底掌握”。就拿2009年上海秋考的整个语文卷来看,命题组所设计的小作文检测题,就有六道(共22分)。它们分别是:第五题(4分)、第六题(3分)、第十二题(4分)、第十六题(4分)、第二十二题(3分)、第二十七题(4分)。而这六道小作文,笔者分析下来,分别应该是“概括评析性、分析缘由性、文学比较性、意境鉴赏性、分析缘由性、理由说明性”的开放性小作文。一般来说,这样的小作文,要求的字数虽然不多(往往控制在80个字左右),但是检测的目的却十分明确:那就是要求同学们,运用“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语言文字,撰写出具有“独特个性、意旨新颖”的原创作品来。如果没有较高的写作能力,不少同学是很难取得优异成绩的。另外,笔者在这里要特别提醒一句,不管大作文,还是小作文,卷面的“字体”与“标点”这两大问题,还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当代学子们,在这两点上做得实在是太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