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指南:高考各科二轮复习黄金方案
春节过后,广大高考生距离高考又近了一些,但只要按部就班不慌不乱地进行知识梳理,就可以沉稳地迎接高考的到来。
在高考一轮复习即将结束、二轮复习即将开始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做到有条不紊地复习呢?让我们听听河北省重点中学、石家庄市第二中学的优秀教师们是如何分析和点评的。
语文 提纲挈领多钻研
二轮复习承上启下,它在一轮全面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知识的条理化。这一阶段是加强知识实际运用和落实的关键时期,是关系到学生的能力能否得到提升的重要阶段。必须具有科学的应对策略,方能做到高效低耗。
查漏补缺,明确目标
一轮复习侧重在梳理和建构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它突出了一个“全”字,各考点全面铺开,无一遗漏。而二轮复习则要突出一个“专”字,不宜面面俱到,要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集中攻克。譬如,整理、翻看一轮复习时做过的卷子,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认真细致的全面检查,做到真正了解自己的薄弱项。根据木桶短板理论可知,这些薄弱环节也许就是影响你下一步提升语文成绩最关键所在,所以,要对症下药,花大力气把它补起来。具体方法是:回忆老师所讲,回想自己所做,明白题的要求,清楚答题要诀,集中主要精力,反复刻苦练习,及时总结归纳,找出规律良策,只有章法不乱地进行大量的实际训练,以期二次巩固提高。
提纲挈领,深入钻研
二轮要多做提纲挈领式的复习,善于瞻前顾后,完善知识系统,增强“一个题就是一个类型”的意识,做好知识的查漏补缺,切实弄清问题出在哪里,为何出错,是知识的漏洞,还是能力的欠缺。对于二轮复习,最忌讳的就是对自己要求不严,对许多问题还停留在一知半解上,而不能做到准确深入细致的探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花费了大量时间而收效甚微,甚至是毫无收效,因此,考生必须要精做训练,形成快捷、准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防止以看代写,以想代写,要把“会做”、“做透”作为二轮复习的原则,力求在难度低的试题中少失分,在难度高的试题中多得分,以期全面提高得分率。
精心选题,质量求上
二轮复习阶段是接收全国各地各类复习资料的高峰期,考生要有选择地利用其中有典型意义的题,不做简单费时的机械重复,因为,题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备考的质量,题不在多而在精。所以,要充分利用好历年的高考试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用高考真题,可以体验高考、解读高考和熟悉高考,实现与高考零距离接触,可以研读命题角度,从而把握过去考过什么以及未来考试的思路。也可借鉴各地市模拟题中的新题,譬如语言运用这块试验田里的新题型,多见些新面孔,努力使自己“见多识广”,考试时就不至于发慌。当然,也可利用已练过的旧题中的典型试题,可以收到温故知新的特殊效果。
“短板”学生,强化训练
有不少学生数理化、英语等科成绩都不错,而语文却是“短板”科目,临近高考,学科“补短”刻不容缓。针对这部分学生,一卷得分的高低至关重要。调查表明,有相当多语文能力并不很强的学生,在高考语文选择题部分往往取得高分,这表明,同二卷部分的语言表述题、作文题相比,“短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一定量的强化训练拿一卷基础知识的分数相对容易些,这部分学生与其把更宝贵的时间花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不如把力量放到语言基础知识的复习上来的明智,收益会来得更大。正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增强自信,拼搏到底
语文学科是高考所有学科中最不具稳定性的一门学科,也正因为如此,在高考复习中,语文也是最具发展空间的一门学科,所以,每个同学都要有信心,不能因为累或烦或没有明显的收获而泄气,灰心,停止学习。对待语文复习应有的态度是,不必夜以继日地强化训练,也不能有一日的松懈与放弃。我们可以借助后面的几次大考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记住“操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识器”,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当一段时间过去后,再回头看时,你会很明显地发现,你已经进步了。
晴空高远凭举翼,沧海辽阔任争流。面对高考,只要努力,就有希望;惟有奋斗,才有辉煌,让我们努力拼搏,珍惜高考这一次美好的机遇,让金色的年华在这金色的六月里碰撞出更加灿烂的火花!
(作者:谢燕芬)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做练习勤反思
高考复习就像制作一件艺术品,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一轮复习重在打基础,二轮复习的作用在于提升、巩固、总结和得分,是最“实际”的一个阶段。
构建知识系统 高考试题的设计,重视数学知识的综合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尤其重视在知识网络的交会点设计试题。而一轮复习结束后,知识点在我们的意识形态中还是孤立的,二轮复习的过程,是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不断深化的过程,要从本质上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加以分类、归纳、综合,形成一个条理化、排列有序、知识之间关系清晰的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可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提取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组合,探索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如函数、导数、方程和不等式以及数列在解决问题时经常相互转化;再如解析几何中曲线与方程和代数中的函数与图像之间的联系;解析几何与向量,解析几何与导数等。因此,只有搞清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在解题时才能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才能对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提高模拟练习效果 二轮复习中不论课堂上还是作业或是周末,都要进行模拟练习,模拟练习效果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成绩。
A、明确模拟练习的目的。二轮复习中老师将有计划地从知识、方法、策略上进行系统的训练和检测,借以强化重点知识和方法,考生则一要检测知识的全面性,方法的熟练性和运算的准确性,发现自己的某些不足或空白,以求复习时有的放矢;二要在平时考试中练就考试技能技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达到既快又对;三要提高应试的心理素质,能够在任何状况下都心态平和,保证大脑对试题的兴奋度。
B、严格有规律地进行限时训练。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要进行限时训练,将平时考试当作高考,严格按时完成,并在速度体验中提高正确率。
C、先做练习后看答案。学习数学必须要靠自己体会,自己悟透才可以学好。模拟练习时应该先模拟高考完成整套练习,最后对照答案给自己打分,甚至可以记录时间及分数,感受自己进步的过程。边看答案边做练习的过程是很难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的。
D、注重题后反思。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问题的存在,在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越多,说明你距离成功越近。平时要养成对重点题目一定要算出答案的习惯,哪怕问了或者看了解答,也应该自己再动手演算,即做到“考后满分”;要反思所做重点题目的背景、解题方法、思路形成过程以及和它相关的题型等,做到“一题通一类”;对错题从各种角度反复处理,争取“相同的错误只犯一次”;及时处理问题,争取“问题不过夜”。
恰当处理好“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中动作技能的学习曲线。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我们把在复习中出现的学习进步缓慢的现象称之为高考生的“高原现象”。
形成“高原现象”的原因一是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在复习时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安排,使得自己本来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断重复,而自己的弱点却没有得到改进。其结果是一方面做着大量的无效劳动,另一方面自己的弱点却又难以得到改进,从而最终导致总成绩的徘徊不前;二是生理、心理疲劳。高三下学期的学习相当紧张,不少考生日以继夜、题海战术,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生理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学越糊涂。
A、保持坚定的信念。“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到了学习极限,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成绩还会有很大提高,所谓“黎明前的黑暗”就在此时,要知道“坚持到底,赢的是你!”
B、对学习和考试保持激情。尽最大努力去喜欢所要学习的东西,去体验考试的刺激,不要形成麻木心理。
C、注意劳逸结合,“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注意脑力与体力的平衡,在一天的紧张复习后,要安排适当的体育运动,跑跑步,做做操,使疲惫的身心松弛下来。
D、家长要给考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有些家长对孩子出现的高原现象比他本人还要担忧,不停地干预,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孩子走出高原期。家长在这段时间一定要心平气和,拥有大将风度,沉稳大气。(作者:王姗 杨帆)
高考英语二轮复习:重点突破夯基础
转眼间距离高考还有百余天,怎样才能充分利用这宝贵的三个多月呢?可以把这一百天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各有侧重,各个突破。
夯实基础,梳理知识 2月份和3月份是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中务必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要肯花大气力夯实词汇、短语、句型、语法、交际、篇章结构等方面,按照话题和篇章,将高中课本知识进行回顾、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首先翻阅每个单元的单词表,把大纲内的单词熟记于心,包括单词的发音、拼写、词义以及用法,为前面的基础题作准备。要根据不同词性的考试特点,进行针对性强的复习,如名词关注可数与不可数、固定搭配以及近义词之间的辨析;形容词、副词关注比较等级的构成及使用范畴;而动词,正如我们常说的,是英语的灵魂,因此尤其要注意动词的用法,及物还是不及物,以及动词短语等,特别是那些我们非常熟悉的常见动词,如call,come,do,go,get,give,leave,make,put,take等,因为这些词含义多,用法广,使用频率高,所以对于这些词再仔细也不为过。然后,把每个单元出现的短语和词组放到课文中的句子里一起记忆,特别是学习课文中的好句型,为作文做准备。在做完这些之后,把与课本同步的基础练习做一下,进行巩固。在这期间可以穿插适量的完型和阅读的训练。
模拟训练,整体提高 4月份至5月中旬是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上一阶段积累的语言知识付诸实践,提高运用语言的整体能力。此时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应该限时做一些成套的练习题(务必限时),以培养考试的感觉,并找出自己的弱点去突破。尤其是阅读和完型较弱的同学,应增加练习量,争取每天一套阅读一篇完型。但也要注意策略,不应盲目。例如阅读中可以使用的跳读,略读,抓主题句,抓关键段落等的方法就可以使用在平时的训练中。
此外还应加强写作练习。对于写作训练,在上一阶段我们已经利用教材的优势,对遣词造句的能力加强了训练,所以在这一阶段提高一下连句成篇的能力。高考作文的类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看图作文,议论文(列举观点型,分析利弊型,解决问题型等),应用文(书信,申请,通知等)等。每一种类型都有相类似的篇章结构,比如分析利弊类的议论文通常会给一个话题,然后给出写作要点,要求用流畅的语言组织文章并写出自己的看法。这类文章就可以用下面这个模板:Nowadays,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issue that)___话题______. In fact, there ar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__题目议题_____. Generally speaking,
it is widely believed that there are several positive aspects as follows.
Firstly, ___优点一______. And secondly ___优点二_____.
Just As a popular saying goe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__讨论议题______ is no exception, and in another word, it still has negative aspects.
To begin with, ___缺点一______. In addition, ____缺点二______.
To sum up, we should try to bring the advantages of __讨论议题____ into
full play, and reduce the disadvantages to the minimum at the same time. In
that case, we will definitely make a better use of the ____讨论议题___.
这样的结构会给人以思路清晰,过渡自然,语言流畅的印象,既把要点都罗列了出来又没有逐字翻译的感觉,而且其间不乏高级词汇和句型,非常符合高考的要求。除了作文,我们还应利用上个阶段积累的夯实的语言基础主攻一下短文改错,熟悉一下此题型的出题规律。
查漏补缺,有的放矢 5月中旬至6月初,也就是自由复习阶段。这一阶段还应保证足够的练习,但不再适宜题海战术,题目应精炼。主要精力应放在以前做过的错题上,因为这些错题正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同时把大纲词汇再系统地读、背至少两遍,以应对单词拼写和辨音题。
语言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和交际性,多实践练习,则熟能生巧,能力自然会提高。在知识能力准备好之后,我们自然会以积极、乐观和自信的心态去迎接高考。(作者:张英伟)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点线结合形成网
目前多数学校的生物一轮复习已接近尾声,经过这一阶段的复习,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中学生物学知识的各个“点”(知识点),但这些“点”在同学们的脑子中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是不易灵活运用的。所以进入第二轮复习时,同学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各章节中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知识线索)并进一步形成“网”(知识网络),使自己能对生物学科的知识全盘掌握,运用自如。构建知识网络时,一定不要照搬辅导书或老师的总结,而是应该自己先总结,然后参考相关资料或教师总结,找出自己总结的缺漏之处。由于缺漏之处往往是自己知识上的盲点,所以对缺漏之处应给予高度重视,进行重点复习。
除了综合归纳形成知识网络之外,二轮复习阶段还有很多重要工作,比如:对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和个人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分专题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进一步夯实基础,打牢双基等等。具体说来,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明确重点难点 什么是重点呢?重点往往是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是大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内容,也是知识网络中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点”。比如教材中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内的物质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的基本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环境保护、基因工程、免疫、细胞工程等都是生物学科的重点内容,需要同学们重点掌握。
什么是难点呢?难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全体学生共同的难点,往往是指概念比较抽象,易与其他概念相混淆,运用时易发生错误,对能力的要求较高、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点。另一类是个体性的难点,即个别学生自己的难点。个体性的难点往往是由个体思维方法的差异、理解能力的不同以及个体知识中的缺陷与漏洞造成的。个体性的难点由于不具有共性,老师一般不会仔细讲,所以自己若不及时主动地将其攻克,就会成为复习过程中的拦路虎,造成很大障碍。因此每一位考生都要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所在,将其及时攻克,扫清障碍。
提高解题能力 现阶段解题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强化训练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强化能力的训练,应该以做中等难度题为主,并在力求准确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解题速度。此外,每做完一道有代表性的题,都要及时归纳总结,想一想该题考查了哪些相关知识点,涉及哪些概念、原理?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解题的方法是否唯一,有无其他解题方法?此类题型还有哪些?同类题解题方法能否归纳?此类题解题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以后再遇见类似习题就不会再有模棱两可、不知所措的感觉,从而提高了解题能力,做一道题的效果往往要好于做十题甚至百题。此外,对一些一时想不通的问题,一定要问老师或同学,不要轻易放过。但是必须遵循“四不问”原则,即:不复习不问,不看书不问,找不到自己矛盾所在不问,提不出自己思路看法不问。这样提出来的问题,才会有的放矢,对自己有所帮助。还有,建立“错题本”,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也是今后复习生活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极好办法。
掌握考试技巧 现行的全国高考理综试卷,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内容。其中选择题的1至5题和非选择题的最后两道大题是生物题。以往的理综测试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不能合理分配考试时间,以致最后两道生物大题未能仔细审题就匆匆作答而造成生物科目得分较低的后果。这就要求考生在今后的各种训练中逐渐掌握考试技巧,合理利用考试时间,并采取先易后难的原则,避免一道题花费过多时间,使自己的高考理综试卷达到整体得分最高的目的。
(作者:黄智秀)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做题精准勿求难
高三下学期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果,意义重大。
配合老师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效率。有些学生觉得课本知识点自己已经掌握了,老师的复习安排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时间浪费,于是就抛开老师,自己复习。殊不知,学生学习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而课堂学习基本都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如果老师讲一套,学生做一套,很可能会相互影响。同时对于绝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研究高考、体验高考最多是一两年,而高三老师都经过省、市、校多级高考专家的培训,还有多年复习备考的经验;况且学生每个高考科目都要复习,而老师只专注研究自己所教的科目,所谓“术业有专攻”,这就决定了学生很难像老师那样准确地把握高考。因此提醒学生在最后的一段时间内,一定要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按老师的安排和要求做,切忌另搞一套。
高三教学都有进度和相应目标,了解学校安排,做到自己的复习计划与学校要求同步,实现共振。一般物理复习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要求同学们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以及本单元典型问题的分析方法。第二阶段:可根据各知识块的特点,将有关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学科内综合的运用(包括物理实验拔高),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训练。通过本轮复习把看似分散繁杂的高中物理通过几条主线和一些方法有机地串联起来。第三阶段:主要是训练知识的大综合,对各种类型试卷进行模拟、分析,进行考试适应性训练。
重视基础、回归课本。 因为高考的出题思路和模式,都是以课本为根本,一些题就是在课本练习的基础上加以变形和组合。因此要做到课本、《高考大纲》、考试说明中提到的公式必须掌握,还要注意研究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以及各种知识在生活的应用等。
分析前几年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知识点、基础题型和方法,几乎是每年都考,且常考常新,将这些重点逐一列出,每一点配1~2题练习和拓展练习,这样既提高了备考的针对性、有效性,减少了盲目性,又可作为考前适应性训练。
“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任何学科而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与运用都是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石。高考是在中低档难度的题上决高下,不是在高难度的题上定胜负的。做题一定不能在难题、怪题上下大工夫,要做好中低档题;做题不能追求多和快,要在审题和规范答题上下工夫,要选题精、做题准。做题不要盲目地求多、求快、求新、求难、求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多做中档难度的题;做题时要细审、多思、慢下笔,求稳、求准、求全对。不仅注意重点章节复习,比如力学、电磁学,更要重视小章知识,如分子动理论、热和功、交变电流、光的反射与折射、原子和原子核中的Ⅰ层次知识,知识难度不大,但考的频率非常高。
思维开放,步骤规范。 一个题目往往不是会了才做,而是做了才会。当思考中出现断点时,要敢于尝试。如我们常说解决力学问题有三大途径,那么当用能量守恒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时,换一种方法一定会柳暗花明,要坚定这种信念并能实施这种做法。一个熟知的问题有时会因为表达不到位而丢分,尤其是遇到论述题,因此规范解题步骤是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如所用字母代表了哪个物理量,所列方程是应用哪个规律得出的,这些都是必须要说明的。一道题要完整地解答出来,防止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考试时认真对待、不留遗憾。后期复习中老师会根据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考试,次数也会相应增多,每次考试我们不能预期题目难易,要允许自己有不会的题目,我们不能预期分值的高低,将每次考试当作一次收获,积累经验,收获成功,提升对试卷的亲切感。
查漏——补缺——巩固是我们后期复习的主要任务,及时回顾,防止遗忘,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提升自己的能力,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奋力一搏,为自己的中学生活交一张满意的答卷。
(作者:顾小青)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理清主干重突破
在高考冲刺阶段,往届同学经常反映化学学科知识太多太碎,抓不住重点。如果能对高中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复习时能做到紧贴高考、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无疑对后面备考有很大帮助。建议复习时做到:
理清主干知识,抓住热点专题突破 高考注重的是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历年考试中的热点知识就是对高中化学主干知识的反映必须掌握。以下知识在历年高考中均有比较频繁的出现。
1、联系生产生活的化学知识,尤其是社会热点。
2、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化学用语书写。
3、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的化学综合知识的考查,如:物质状态、结构、盐类水解、阿伏加德罗定律、氧化还原的计算等。
4、物质的量为核心计算。
5、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应用。位构性关系,重要分子的结构,分子是否满足8电子的判定,18电子10电子微粒等。
6、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7、氧化还原反应。特殊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分析、电子得失守恒的计算。
8、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平衡移动,平衡状态的判定,平衡的计算及图像题。
9、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电离。如:强酸或弱酸等浓度或等PH时和其他物质反应的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序,弱电解质的电离,PH计算。
10、电化学知识。可逆电池电极方程式正误判断,溶液中或电极附近离子浓度变化,金属电化学腐蚀电极反应书写。
11、元素化合物知识。H、O、S、N、P、C、Si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Al的重要化合物及图像题。
12、烃及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的典型性质,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反应方程式和结构简式的书写限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
13、无机推断题,有机推断题。
14、化学实验。准确描述基本操作(气密性检验、常见离子检验、仪器使用、沉淀洗涤等),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化学综合实验题。
关注近年来各地高考题 历年高考题能反映出最近高考命题趋势,能为备考指明复习目标,深入研究能捕捉到最新的高考信息。考生要细做全国卷(1、2)、北京理综(特点是对实验题考查新颖)、天津理综(对考纲中新增知识点考查到位),而且这两套题和河北用的全国卷接近,广东化学、江苏化学、上海理综(注重对能力的考查,题目灵活新颖)。这些题可起到以下作用:
1、熟悉题型,积累经验
在复习阶段要做足够的题目巩固知识,锻炼思维,当然要做好题。在高考中不断积累逐渐形成了一些精品题目,其特点是以学科主干知识、基本方法为考查要点,题目难度不大而且出现频繁但命题角度会有多种变化,考生在考试中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失分。通过做高考题可以加深对双基的掌握、对问题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确立复习目标,不搞偏难怪题,确立以基础知识复习为中心。
2、见识新题型增强应变能力
2008年全国一卷26试题:“软锰矿制备KMnO4”是以一个科研项目为材料,比较新颖,反映了试题向新课程改革靠拢的想法。考生必须能够从所给“生产流程”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完成不熟悉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因此反映出了考生对反应原理的理解水平。我们要意识到,根据规律判断反应产物并配平的能力要过关。在高考试卷中,北京理综、天津理综考题新颖,江苏、上海、广东卷则在新题型、注重能力考查方面走在了最前面。大家可以细心体会。
3、注意答题规范性,对实验操作的语言描述进行储备
阅卷中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语言描述太随意,造成大量失分。考生要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结构式、方程式(条件、配平)、苯环、装置名称、基本操作的叙述准确等做强化练习。高考选择题题干中的正确选项,其语言是经过反复推敲精练出来的,可以作为模板直接记住并在复习中不断积累。
充分利用每次理综测试
1、限时做题提高审题、解题能力。
高考中审题不到位、抓不住关键、挖不出隐含信息是失分的主要原因,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题目,才能锻炼自己的思维灵敏性、准确性。提高对题设情境进行转化、重组的能力。
2、做题追求质量不追求数量,我们提倡做题思考相结合,精做题、做透题,从每道做过的题中得到收获,不搞一知半解囫囵吞枣。
3、注意整理试卷,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4、回归课本,重视基本概念、课本中出现的方程式、课本实验。高考中很多考查能力的题都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在熟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与拓展,对切实提高化学水平大有帮助。(作者:王勇)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读巧记提能力
高考进入倒计时,面对纷杂繁琐的历史知识,如何短时高效的提高历史成绩,本文就此抛砖引玉。
潜心静气,夯实基础 “能力立意”虽已成为当今高考命题的主旋律,但我们只要分析一下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就不难发现高考对学科“双基”的要求并没有削弱,而是进一步强化了,学科基础知识仍然是文科综合能力的根基。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建议坚守教材阵地,既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兼顾对边角知识的落实,由此展开知识迁移转换与发散性思维。
精读、巧记、理解内涵,是落实学科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善用记忆方法就能事半功倍,如抓关键词的浓缩记忆法:“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可压缩为“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这三个关键词,精炼紧凑,记忆量仅有原先的1/5,效果更好,作用更大。此外,常见的记忆方法还有:歌诀记忆法,形象记忆法,词头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图示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等。
抓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认知规律 主干知识就是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东西,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所以在专题复习中,中国古代史可将“统一的多民族的发展”作为主体内容;中国近代史前期可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作为主体内容;中国近代史后期可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作为主体内容;中国现代史可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如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为主体内容;世界近代史可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作为主体内容;世界现代史可将“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演变”作为主体内容。
同时要把握好主干专题的跨度与深度。例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跨度是指它形成、确立、巩固、强化、消亡的过程,深度是指用历史的、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以及阐述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分析它对古代、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可见,跨度侧重于史实,深度侧重于对史实深层次剖析的能力和探求认知规律。
关注学科前沿,构建新观念专题 文明史范式成为高考历史试题设计和制作的主导范式之一(另外为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历史试题逐渐淡化古代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时空界限,跨知识渗透、跨区域链接,水乳交融,综合程度越来越高。例如2008年全国卷Ⅰ第20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中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全国卷Ⅱ第37题考查工业革命后中国封建文明和英国工业文明的碰撞,这都渗透了文明史观;再如2007年文综全国卷Ⅱ中第40题对玉米在世界的传播的历史背景及影响的考查,体现了从物质文明考查全球史观的视角。2008年文综全国卷Ⅰ第37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和“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体现了从政治文明交往的角度考查全球史观。
复习中要注重对新学术观点的学习和理解,重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往、强调友好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要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不同历史事件的实际,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范式多角度诠释同一历史阶段和同一历史事件。做到既“量体裁衣”,又不时“更新款式”,对教材知识从新的角度构建新的体系。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焦点 文科综合的命题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热点试题设计体现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隐性考查学科知识”的特点,充分凸显出历史试题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历史学科的社会功用,要求考生用历史知识来透视和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复习中应尝试以某一个社会问题为主题,用历史思维展开综合阐述,有意识地训练思维的整体与逻辑性,并适当地用政治、地理学科知识,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升综合解题能力 近年来各地的试题,以教材知识为依托,背景新,现实感强,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做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对教材知识融会贯通,注重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知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中的识记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在试题训练中,我们要精做各地高考试题和各地统考试题,强化对高考四种能力的针对性训练,通过训练总结出应对各种能力的方法和规律。
(作者:霍建哲)
在高考一轮复习即将结束、二轮复习即将开始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做到有条不紊地复习呢?让我们听听河北省重点中学、石家庄市第二中学的优秀教师们是如何分析和点评的。
语文 提纲挈领多钻研
二轮复习承上启下,它在一轮全面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知识的条理化。这一阶段是加强知识实际运用和落实的关键时期,是关系到学生的能力能否得到提升的重要阶段。必须具有科学的应对策略,方能做到高效低耗。
查漏补缺,明确目标
一轮复习侧重在梳理和建构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它突出了一个“全”字,各考点全面铺开,无一遗漏。而二轮复习则要突出一个“专”字,不宜面面俱到,要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集中攻克。譬如,整理、翻看一轮复习时做过的卷子,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认真细致的全面检查,做到真正了解自己的薄弱项。根据木桶短板理论可知,这些薄弱环节也许就是影响你下一步提升语文成绩最关键所在,所以,要对症下药,花大力气把它补起来。具体方法是:回忆老师所讲,回想自己所做,明白题的要求,清楚答题要诀,集中主要精力,反复刻苦练习,及时总结归纳,找出规律良策,只有章法不乱地进行大量的实际训练,以期二次巩固提高。
提纲挈领,深入钻研
二轮要多做提纲挈领式的复习,善于瞻前顾后,完善知识系统,增强“一个题就是一个类型”的意识,做好知识的查漏补缺,切实弄清问题出在哪里,为何出错,是知识的漏洞,还是能力的欠缺。对于二轮复习,最忌讳的就是对自己要求不严,对许多问题还停留在一知半解上,而不能做到准确深入细致的探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花费了大量时间而收效甚微,甚至是毫无收效,因此,考生必须要精做训练,形成快捷、准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防止以看代写,以想代写,要把“会做”、“做透”作为二轮复习的原则,力求在难度低的试题中少失分,在难度高的试题中多得分,以期全面提高得分率。
精心选题,质量求上
二轮复习阶段是接收全国各地各类复习资料的高峰期,考生要有选择地利用其中有典型意义的题,不做简单费时的机械重复,因为,题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备考的质量,题不在多而在精。所以,要充分利用好历年的高考试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用高考真题,可以体验高考、解读高考和熟悉高考,实现与高考零距离接触,可以研读命题角度,从而把握过去考过什么以及未来考试的思路。也可借鉴各地市模拟题中的新题,譬如语言运用这块试验田里的新题型,多见些新面孔,努力使自己“见多识广”,考试时就不至于发慌。当然,也可利用已练过的旧题中的典型试题,可以收到温故知新的特殊效果。
“短板”学生,强化训练
有不少学生数理化、英语等科成绩都不错,而语文却是“短板”科目,临近高考,学科“补短”刻不容缓。针对这部分学生,一卷得分的高低至关重要。调查表明,有相当多语文能力并不很强的学生,在高考语文选择题部分往往取得高分,这表明,同二卷部分的语言表述题、作文题相比,“短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一定量的强化训练拿一卷基础知识的分数相对容易些,这部分学生与其把更宝贵的时间花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不如把力量放到语言基础知识的复习上来的明智,收益会来得更大。正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增强自信,拼搏到底
语文学科是高考所有学科中最不具稳定性的一门学科,也正因为如此,在高考复习中,语文也是最具发展空间的一门学科,所以,每个同学都要有信心,不能因为累或烦或没有明显的收获而泄气,灰心,停止学习。对待语文复习应有的态度是,不必夜以继日地强化训练,也不能有一日的松懈与放弃。我们可以借助后面的几次大考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记住“操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识器”,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当一段时间过去后,再回头看时,你会很明显地发现,你已经进步了。
晴空高远凭举翼,沧海辽阔任争流。面对高考,只要努力,就有希望;惟有奋斗,才有辉煌,让我们努力拼搏,珍惜高考这一次美好的机遇,让金色的年华在这金色的六月里碰撞出更加灿烂的火花!
(作者:谢燕芬)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做练习勤反思
高考复习就像制作一件艺术品,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一轮复习重在打基础,二轮复习的作用在于提升、巩固、总结和得分,是最“实际”的一个阶段。
构建知识系统 高考试题的设计,重视数学知识的综合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尤其重视在知识网络的交会点设计试题。而一轮复习结束后,知识点在我们的意识形态中还是孤立的,二轮复习的过程,是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不断深化的过程,要从本质上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加以分类、归纳、综合,形成一个条理化、排列有序、知识之间关系清晰的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可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提取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组合,探索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如函数、导数、方程和不等式以及数列在解决问题时经常相互转化;再如解析几何中曲线与方程和代数中的函数与图像之间的联系;解析几何与向量,解析几何与导数等。因此,只有搞清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在解题时才能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才能对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提高模拟练习效果 二轮复习中不论课堂上还是作业或是周末,都要进行模拟练习,模拟练习效果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成绩。
A、明确模拟练习的目的。二轮复习中老师将有计划地从知识、方法、策略上进行系统的训练和检测,借以强化重点知识和方法,考生则一要检测知识的全面性,方法的熟练性和运算的准确性,发现自己的某些不足或空白,以求复习时有的放矢;二要在平时考试中练就考试技能技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达到既快又对;三要提高应试的心理素质,能够在任何状况下都心态平和,保证大脑对试题的兴奋度。
B、严格有规律地进行限时训练。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要进行限时训练,将平时考试当作高考,严格按时完成,并在速度体验中提高正确率。
C、先做练习后看答案。学习数学必须要靠自己体会,自己悟透才可以学好。模拟练习时应该先模拟高考完成整套练习,最后对照答案给自己打分,甚至可以记录时间及分数,感受自己进步的过程。边看答案边做练习的过程是很难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的。
D、注重题后反思。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问题的存在,在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越多,说明你距离成功越近。平时要养成对重点题目一定要算出答案的习惯,哪怕问了或者看了解答,也应该自己再动手演算,即做到“考后满分”;要反思所做重点题目的背景、解题方法、思路形成过程以及和它相关的题型等,做到“一题通一类”;对错题从各种角度反复处理,争取“相同的错误只犯一次”;及时处理问题,争取“问题不过夜”。
恰当处理好“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中动作技能的学习曲线。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我们把在复习中出现的学习进步缓慢的现象称之为高考生的“高原现象”。
形成“高原现象”的原因一是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在复习时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安排,使得自己本来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断重复,而自己的弱点却没有得到改进。其结果是一方面做着大量的无效劳动,另一方面自己的弱点却又难以得到改进,从而最终导致总成绩的徘徊不前;二是生理、心理疲劳。高三下学期的学习相当紧张,不少考生日以继夜、题海战术,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生理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学越糊涂。
A、保持坚定的信念。“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到了学习极限,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成绩还会有很大提高,所谓“黎明前的黑暗”就在此时,要知道“坚持到底,赢的是你!”
B、对学习和考试保持激情。尽最大努力去喜欢所要学习的东西,去体验考试的刺激,不要形成麻木心理。
C、注意劳逸结合,“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注意脑力与体力的平衡,在一天的紧张复习后,要安排适当的体育运动,跑跑步,做做操,使疲惫的身心松弛下来。
D、家长要给考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有些家长对孩子出现的高原现象比他本人还要担忧,不停地干预,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孩子走出高原期。家长在这段时间一定要心平气和,拥有大将风度,沉稳大气。(作者:王姗 杨帆)
高考英语二轮复习:重点突破夯基础
转眼间距离高考还有百余天,怎样才能充分利用这宝贵的三个多月呢?可以把这一百天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各有侧重,各个突破。
夯实基础,梳理知识 2月份和3月份是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中务必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要肯花大气力夯实词汇、短语、句型、语法、交际、篇章结构等方面,按照话题和篇章,将高中课本知识进行回顾、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首先翻阅每个单元的单词表,把大纲内的单词熟记于心,包括单词的发音、拼写、词义以及用法,为前面的基础题作准备。要根据不同词性的考试特点,进行针对性强的复习,如名词关注可数与不可数、固定搭配以及近义词之间的辨析;形容词、副词关注比较等级的构成及使用范畴;而动词,正如我们常说的,是英语的灵魂,因此尤其要注意动词的用法,及物还是不及物,以及动词短语等,特别是那些我们非常熟悉的常见动词,如call,come,do,go,get,give,leave,make,put,take等,因为这些词含义多,用法广,使用频率高,所以对于这些词再仔细也不为过。然后,把每个单元出现的短语和词组放到课文中的句子里一起记忆,特别是学习课文中的好句型,为作文做准备。在做完这些之后,把与课本同步的基础练习做一下,进行巩固。在这期间可以穿插适量的完型和阅读的训练。
模拟训练,整体提高 4月份至5月中旬是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上一阶段积累的语言知识付诸实践,提高运用语言的整体能力。此时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应该限时做一些成套的练习题(务必限时),以培养考试的感觉,并找出自己的弱点去突破。尤其是阅读和完型较弱的同学,应增加练习量,争取每天一套阅读一篇完型。但也要注意策略,不应盲目。例如阅读中可以使用的跳读,略读,抓主题句,抓关键段落等的方法就可以使用在平时的训练中。
此外还应加强写作练习。对于写作训练,在上一阶段我们已经利用教材的优势,对遣词造句的能力加强了训练,所以在这一阶段提高一下连句成篇的能力。高考作文的类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看图作文,议论文(列举观点型,分析利弊型,解决问题型等),应用文(书信,申请,通知等)等。每一种类型都有相类似的篇章结构,比如分析利弊类的议论文通常会给一个话题,然后给出写作要点,要求用流畅的语言组织文章并写出自己的看法。这类文章就可以用下面这个模板:Nowadays,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issue that)___话题______. In fact, there ar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__题目议题_____. Generally speaking,
it is widely believed that there are several positive aspects as follows.
Firstly, ___优点一______. And secondly ___优点二_____.
Just As a popular saying goe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__讨论议题______ is no exception, and in another word, it still has negative aspects.
To begin with, ___缺点一______. In addition, ____缺点二______.
To sum up, we should try to bring the advantages of __讨论议题____ into
full play, and reduce the disadvantages to the minimum at the same time. In
that case, we will definitely make a better use of the ____讨论议题___.
这样的结构会给人以思路清晰,过渡自然,语言流畅的印象,既把要点都罗列了出来又没有逐字翻译的感觉,而且其间不乏高级词汇和句型,非常符合高考的要求。除了作文,我们还应利用上个阶段积累的夯实的语言基础主攻一下短文改错,熟悉一下此题型的出题规律。
查漏补缺,有的放矢 5月中旬至6月初,也就是自由复习阶段。这一阶段还应保证足够的练习,但不再适宜题海战术,题目应精炼。主要精力应放在以前做过的错题上,因为这些错题正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同时把大纲词汇再系统地读、背至少两遍,以应对单词拼写和辨音题。
语言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和交际性,多实践练习,则熟能生巧,能力自然会提高。在知识能力准备好之后,我们自然会以积极、乐观和自信的心态去迎接高考。(作者:张英伟)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点线结合形成网
目前多数学校的生物一轮复习已接近尾声,经过这一阶段的复习,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中学生物学知识的各个“点”(知识点),但这些“点”在同学们的脑子中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是不易灵活运用的。所以进入第二轮复习时,同学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各章节中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知识线索)并进一步形成“网”(知识网络),使自己能对生物学科的知识全盘掌握,运用自如。构建知识网络时,一定不要照搬辅导书或老师的总结,而是应该自己先总结,然后参考相关资料或教师总结,找出自己总结的缺漏之处。由于缺漏之处往往是自己知识上的盲点,所以对缺漏之处应给予高度重视,进行重点复习。
除了综合归纳形成知识网络之外,二轮复习阶段还有很多重要工作,比如:对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和个人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分专题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进一步夯实基础,打牢双基等等。具体说来,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明确重点难点 什么是重点呢?重点往往是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是大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内容,也是知识网络中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点”。比如教材中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内的物质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的基本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环境保护、基因工程、免疫、细胞工程等都是生物学科的重点内容,需要同学们重点掌握。
什么是难点呢?难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全体学生共同的难点,往往是指概念比较抽象,易与其他概念相混淆,运用时易发生错误,对能力的要求较高、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点。另一类是个体性的难点,即个别学生自己的难点。个体性的难点往往是由个体思维方法的差异、理解能力的不同以及个体知识中的缺陷与漏洞造成的。个体性的难点由于不具有共性,老师一般不会仔细讲,所以自己若不及时主动地将其攻克,就会成为复习过程中的拦路虎,造成很大障碍。因此每一位考生都要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所在,将其及时攻克,扫清障碍。
提高解题能力 现阶段解题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强化训练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强化能力的训练,应该以做中等难度题为主,并在力求准确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解题速度。此外,每做完一道有代表性的题,都要及时归纳总结,想一想该题考查了哪些相关知识点,涉及哪些概念、原理?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解题的方法是否唯一,有无其他解题方法?此类题型还有哪些?同类题解题方法能否归纳?此类题解题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以后再遇见类似习题就不会再有模棱两可、不知所措的感觉,从而提高了解题能力,做一道题的效果往往要好于做十题甚至百题。此外,对一些一时想不通的问题,一定要问老师或同学,不要轻易放过。但是必须遵循“四不问”原则,即:不复习不问,不看书不问,找不到自己矛盾所在不问,提不出自己思路看法不问。这样提出来的问题,才会有的放矢,对自己有所帮助。还有,建立“错题本”,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也是今后复习生活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极好办法。
掌握考试技巧 现行的全国高考理综试卷,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内容。其中选择题的1至5题和非选择题的最后两道大题是生物题。以往的理综测试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不能合理分配考试时间,以致最后两道生物大题未能仔细审题就匆匆作答而造成生物科目得分较低的后果。这就要求考生在今后的各种训练中逐渐掌握考试技巧,合理利用考试时间,并采取先易后难的原则,避免一道题花费过多时间,使自己的高考理综试卷达到整体得分最高的目的。
(作者:黄智秀)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做题精准勿求难
高三下学期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果,意义重大。
配合老师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效率。有些学生觉得课本知识点自己已经掌握了,老师的复习安排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时间浪费,于是就抛开老师,自己复习。殊不知,学生学习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而课堂学习基本都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如果老师讲一套,学生做一套,很可能会相互影响。同时对于绝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研究高考、体验高考最多是一两年,而高三老师都经过省、市、校多级高考专家的培训,还有多年复习备考的经验;况且学生每个高考科目都要复习,而老师只专注研究自己所教的科目,所谓“术业有专攻”,这就决定了学生很难像老师那样准确地把握高考。因此提醒学生在最后的一段时间内,一定要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按老师的安排和要求做,切忌另搞一套。
高三教学都有进度和相应目标,了解学校安排,做到自己的复习计划与学校要求同步,实现共振。一般物理复习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要求同学们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以及本单元典型问题的分析方法。第二阶段:可根据各知识块的特点,将有关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学科内综合的运用(包括物理实验拔高),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训练。通过本轮复习把看似分散繁杂的高中物理通过几条主线和一些方法有机地串联起来。第三阶段:主要是训练知识的大综合,对各种类型试卷进行模拟、分析,进行考试适应性训练。
重视基础、回归课本。 因为高考的出题思路和模式,都是以课本为根本,一些题就是在课本练习的基础上加以变形和组合。因此要做到课本、《高考大纲》、考试说明中提到的公式必须掌握,还要注意研究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以及各种知识在生活的应用等。
分析前几年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知识点、基础题型和方法,几乎是每年都考,且常考常新,将这些重点逐一列出,每一点配1~2题练习和拓展练习,这样既提高了备考的针对性、有效性,减少了盲目性,又可作为考前适应性训练。
“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任何学科而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与运用都是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石。高考是在中低档难度的题上决高下,不是在高难度的题上定胜负的。做题一定不能在难题、怪题上下大工夫,要做好中低档题;做题不能追求多和快,要在审题和规范答题上下工夫,要选题精、做题准。做题不要盲目地求多、求快、求新、求难、求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多做中档难度的题;做题时要细审、多思、慢下笔,求稳、求准、求全对。不仅注意重点章节复习,比如力学、电磁学,更要重视小章知识,如分子动理论、热和功、交变电流、光的反射与折射、原子和原子核中的Ⅰ层次知识,知识难度不大,但考的频率非常高。
思维开放,步骤规范。 一个题目往往不是会了才做,而是做了才会。当思考中出现断点时,要敢于尝试。如我们常说解决力学问题有三大途径,那么当用能量守恒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时,换一种方法一定会柳暗花明,要坚定这种信念并能实施这种做法。一个熟知的问题有时会因为表达不到位而丢分,尤其是遇到论述题,因此规范解题步骤是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如所用字母代表了哪个物理量,所列方程是应用哪个规律得出的,这些都是必须要说明的。一道题要完整地解答出来,防止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考试时认真对待、不留遗憾。后期复习中老师会根据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考试,次数也会相应增多,每次考试我们不能预期题目难易,要允许自己有不会的题目,我们不能预期分值的高低,将每次考试当作一次收获,积累经验,收获成功,提升对试卷的亲切感。
查漏——补缺——巩固是我们后期复习的主要任务,及时回顾,防止遗忘,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提升自己的能力,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奋力一搏,为自己的中学生活交一张满意的答卷。
(作者:顾小青)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理清主干重突破
在高考冲刺阶段,往届同学经常反映化学学科知识太多太碎,抓不住重点。如果能对高中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复习时能做到紧贴高考、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无疑对后面备考有很大帮助。建议复习时做到:
理清主干知识,抓住热点专题突破 高考注重的是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历年考试中的热点知识就是对高中化学主干知识的反映必须掌握。以下知识在历年高考中均有比较频繁的出现。
1、联系生产生活的化学知识,尤其是社会热点。
2、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化学用语书写。
3、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的化学综合知识的考查,如:物质状态、结构、盐类水解、阿伏加德罗定律、氧化还原的计算等。
4、物质的量为核心计算。
5、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应用。位构性关系,重要分子的结构,分子是否满足8电子的判定,18电子10电子微粒等。
6、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7、氧化还原反应。特殊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分析、电子得失守恒的计算。
8、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平衡移动,平衡状态的判定,平衡的计算及图像题。
9、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电离。如:强酸或弱酸等浓度或等PH时和其他物质反应的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序,弱电解质的电离,PH计算。
10、电化学知识。可逆电池电极方程式正误判断,溶液中或电极附近离子浓度变化,金属电化学腐蚀电极反应书写。
11、元素化合物知识。H、O、S、N、P、C、Si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Al的重要化合物及图像题。
12、烃及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的典型性质,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反应方程式和结构简式的书写限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
13、无机推断题,有机推断题。
14、化学实验。准确描述基本操作(气密性检验、常见离子检验、仪器使用、沉淀洗涤等),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化学综合实验题。
关注近年来各地高考题 历年高考题能反映出最近高考命题趋势,能为备考指明复习目标,深入研究能捕捉到最新的高考信息。考生要细做全国卷(1、2)、北京理综(特点是对实验题考查新颖)、天津理综(对考纲中新增知识点考查到位),而且这两套题和河北用的全国卷接近,广东化学、江苏化学、上海理综(注重对能力的考查,题目灵活新颖)。这些题可起到以下作用:
1、熟悉题型,积累经验
在复习阶段要做足够的题目巩固知识,锻炼思维,当然要做好题。在高考中不断积累逐渐形成了一些精品题目,其特点是以学科主干知识、基本方法为考查要点,题目难度不大而且出现频繁但命题角度会有多种变化,考生在考试中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失分。通过做高考题可以加深对双基的掌握、对问题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确立复习目标,不搞偏难怪题,确立以基础知识复习为中心。
2、见识新题型增强应变能力
2008年全国一卷26试题:“软锰矿制备KMnO4”是以一个科研项目为材料,比较新颖,反映了试题向新课程改革靠拢的想法。考生必须能够从所给“生产流程”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完成不熟悉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因此反映出了考生对反应原理的理解水平。我们要意识到,根据规律判断反应产物并配平的能力要过关。在高考试卷中,北京理综、天津理综考题新颖,江苏、上海、广东卷则在新题型、注重能力考查方面走在了最前面。大家可以细心体会。
3、注意答题规范性,对实验操作的语言描述进行储备
阅卷中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语言描述太随意,造成大量失分。考生要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结构式、方程式(条件、配平)、苯环、装置名称、基本操作的叙述准确等做强化练习。高考选择题题干中的正确选项,其语言是经过反复推敲精练出来的,可以作为模板直接记住并在复习中不断积累。
充分利用每次理综测试
1、限时做题提高审题、解题能力。
高考中审题不到位、抓不住关键、挖不出隐含信息是失分的主要原因,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题目,才能锻炼自己的思维灵敏性、准确性。提高对题设情境进行转化、重组的能力。
2、做题追求质量不追求数量,我们提倡做题思考相结合,精做题、做透题,从每道做过的题中得到收获,不搞一知半解囫囵吞枣。
3、注意整理试卷,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4、回归课本,重视基本概念、课本中出现的方程式、课本实验。高考中很多考查能力的题都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在熟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与拓展,对切实提高化学水平大有帮助。(作者:王勇)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读巧记提能力
高考进入倒计时,面对纷杂繁琐的历史知识,如何短时高效的提高历史成绩,本文就此抛砖引玉。
潜心静气,夯实基础 “能力立意”虽已成为当今高考命题的主旋律,但我们只要分析一下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就不难发现高考对学科“双基”的要求并没有削弱,而是进一步强化了,学科基础知识仍然是文科综合能力的根基。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建议坚守教材阵地,既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兼顾对边角知识的落实,由此展开知识迁移转换与发散性思维。
精读、巧记、理解内涵,是落实学科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善用记忆方法就能事半功倍,如抓关键词的浓缩记忆法:“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可压缩为“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这三个关键词,精炼紧凑,记忆量仅有原先的1/5,效果更好,作用更大。此外,常见的记忆方法还有:歌诀记忆法,形象记忆法,词头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图示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等。
抓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认知规律 主干知识就是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东西,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所以在专题复习中,中国古代史可将“统一的多民族的发展”作为主体内容;中国近代史前期可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作为主体内容;中国近代史后期可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作为主体内容;中国现代史可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如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为主体内容;世界近代史可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作为主体内容;世界现代史可将“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演变”作为主体内容。
同时要把握好主干专题的跨度与深度。例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跨度是指它形成、确立、巩固、强化、消亡的过程,深度是指用历史的、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以及阐述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分析它对古代、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可见,跨度侧重于史实,深度侧重于对史实深层次剖析的能力和探求认知规律。
关注学科前沿,构建新观念专题 文明史范式成为高考历史试题设计和制作的主导范式之一(另外为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历史试题逐渐淡化古代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时空界限,跨知识渗透、跨区域链接,水乳交融,综合程度越来越高。例如2008年全国卷Ⅰ第20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中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全国卷Ⅱ第37题考查工业革命后中国封建文明和英国工业文明的碰撞,这都渗透了文明史观;再如2007年文综全国卷Ⅱ中第40题对玉米在世界的传播的历史背景及影响的考查,体现了从物质文明考查全球史观的视角。2008年文综全国卷Ⅰ第37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和“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体现了从政治文明交往的角度考查全球史观。
复习中要注重对新学术观点的学习和理解,重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往、强调友好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要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不同历史事件的实际,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范式多角度诠释同一历史阶段和同一历史事件。做到既“量体裁衣”,又不时“更新款式”,对教材知识从新的角度构建新的体系。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焦点 文科综合的命题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热点试题设计体现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隐性考查学科知识”的特点,充分凸显出历史试题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历史学科的社会功用,要求考生用历史知识来透视和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复习中应尝试以某一个社会问题为主题,用历史思维展开综合阐述,有意识地训练思维的整体与逻辑性,并适当地用政治、地理学科知识,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升综合解题能力 近年来各地的试题,以教材知识为依托,背景新,现实感强,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做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对教材知识融会贯通,注重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知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中的识记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在试题训练中,我们要精做各地高考试题和各地统考试题,强化对高考四种能力的针对性训练,通过训练总结出应对各种能力的方法和规律。
(作者:霍建哲)
高考工具
专题策划
招生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