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高三学习方法上:高三备考阶段各科复习法

2008-12-26 来源:招考无忧
  3.1 高三备考阶段复习的两大原则

  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原则,备考同样也不例外。倘若没有复习原则,盲目地备考,那定将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所以,无论自己多么焦急、多么茫然,都应该遵循备考的原则。那么,在高三的备考阶段哪些原则是我们必须要遵守的呢?

  1.一切工作围绕《考试说明》进行

  每位参加高考的同学其实都想走捷径,谁不想早点知道高考将会考什么呢?倘若能够早早知道高考的出题范围,那准备起来就有目标了。但实际上,高考考什么还真是告诉大家了,每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说明》实际上就是在告诉大家高考究竟考什么。

  (1)《考试说明》究竟有多么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编这本册子的人都是谁?《考试说明》是由各学科命题组的老师编写的。也就是说,这是高考出题人编写的册子。所有的试题都需要依据这本册子来制定。那么,换句话说,倘若你复习的内容不在这本册子的要求范围之内,那么即使你的基本功再扎实,也不可能在高考时取得好成绩。而倘若你把这本册子上的内容全部吃透,那么你在高考时就会得心应手。因此,《考试说明》实际上起到了提前告知的作用,它将考试的内容和题型提前告诉给考生和教师,让所有的考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复习,同时对题目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2007年海南理科状元陈杨:一切都要从《考试说明》出发

  2007年海南理科状元陈杨在高三时一直为自己加油,她相信经过自身的努力就一定可以交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我带着一颗平常心去参加考试,一切都从《考试说明》出发,因为我知道题目的答案应该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这是出题的根本,没有资料会比《考试说明》更重要。”

  可见,这本小册子实在是太重要了,那么,究竟该怎样阅读《考试说明》呢?在《考试说明》里哪一部分最重要呢?
  
  (2)阅读《考试说明》的四个步骤

  阅读《考试说明》和阅读教科书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一般来说,倘若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阅读,效果会比较好一些。

  ① 大致浏览目录。通过对目录的浏览,你可以了解到今年高考要考查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和结构体系。而且你还可以弄清楚三个大问题:考什么、怎么考、考多难。弄清楚这三个问题,对大家的备考很有帮助。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在《考试说明》中也有所体现,一般会遵循难题∶中档题∶简单题为2∶2∶6到2∶5∶3之间。初步浏览《考试说明》也有利于同学们合理安排学习进度与时间,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后面的复习。

  ② 阅读。这个时候讲究的就是一个“细”字。要从头到尾、逐章逐节、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这样,你就能彻底搞清楚高考的考试内容和难度要求,也对哪些地方自己仍然存在漏洞、哪些地方是自己的优势所在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建议大家在读《考试说明》的时候要边读边画,边读边找。把重点和难点都明确地标记出来,一目了然,便于日后复习。同时,因为《考试说明》是高度浓缩的信息,这就需要你拿出教科书,把其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在书上一一找到,落实到位。

  ③ 与历年考试说明对比。诙谐点说,将《考试说明》宝贝似的珍存起来的人并不多,所以想借到上一年的《考试说明》并非难事。在拿到《考试说明》之后,就需要我们把去年和今年的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一般来说,变化不会太大,只在细微之处可能有简单的调整。但也正是这些调整向我们暗示了今年出题的方向和考核的内容。想想看,倘若今年的试题没有什么变化,命题组的老师为什么还要修订《考试说明》呢?

  ④ 认真对待题型示例。《考试说明》上的题目值得大家反复进行练习,并且这些题目大都标注了难易程度,可以使同学们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其实,这些示例的最主要作用就是为了避免考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时间都浪费在一些偏题、怪题和超出难度的题目上。因此,认真思考和总结《考试说明》中的例题对大家的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

   如何从参考样题中认识高考试题

  第一,要认真研读参考样题的参考答案,特别是非选择试题的答案。高考要考查学生的描述与阐释的能力,相当一部分考生这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不会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回答问题,在描述与阐释的过程中,语言的层次性、逻辑性也不到位。参考样题的答案、参考答案既准确又简练,可以让我们了解如何运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有层次地进行描述、阐释。

  第二,要认真研读参考样题的说明。说明中不但表述了该题考查了哪些内容、需要考生具备哪方面的能力,而且将解题方法也表述得十分清楚。

  第三,要认真研读参考样题中的难度系数。难度系数也可以理解成容易度系数。一道10分的试题如果难度系数为0.5,就说明这道10分的试题平均得分为5分。参考样题中,将每一道样题的难度系数都予以公布,样题是过去几年的高考试题,难度系数是高考后测量的结果,十分准确,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2.一切工作为培养题感服务

  如果给你一道选择题,你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解答出来?或许你会说这不能一概而论,遇到自己会的题目很快就能够做出来,如果恰巧遇到不会的,那估计还真得费一番工夫。那么,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某道题目其实并不会做,但是感觉某个答案正确就填上了,没想到还真答对了。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题感。

  高考需要考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完一定量的试题。一般来说,试卷是以学习能力中等水平的同学刚刚做完试题为依据来确定数量和难度系数的。倘若你想做完题目之后再给自己留出检查的时间,那就需要你的作答时间略有节余才行。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把时间节省下来呢?答案很简单: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加快做题速度。

  (1)培养题感四步走

  题感虽然不能让你完全确定答案是否正确,但是至少给了你一个思考的方向,这点就足够重要了。毕竟谁都希望在看完一遍试题之后就有了大体的思路。那么,培养题感究竟该怎么做呢?

  ① 认真听讲是培养题感的前提。你或许觉得老师上课讲授的内容过于简单,而如果利用上课的时间自己复习,会更有针对性。而事实上,老师讲授的内容都是经过教研组的众多老师总结出来的知识精华,课程的内容安排是有一定依据的。倘若你真得认为老师讲的内容对自己无用,我倒建议你和老师进行交流,听听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和建议,或许会给予你更加自由的复习空间。但倘若你的自我安排能力不强也没有很好的自制力,那还是建议大家跟随老师的复习安排认真听其讲授解题思路和方法。

  ② 构架体系是培养题感的基础。其实,高中所学的内容并不复杂,而且颇具连贯性。倘若你能够建立好自己的知识框架,那就比较容易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脉络。当你遇到题目的时候,就可以积极调动各项感官配合你解答问题。而你的大脑也将迅速从整个知识体系当中去寻找相关联的内容。触类旁通是需要大家在平日就积极训练的,这样你在解题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思路。到那个时候,你一看到题目就能够对考核的知识点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③ 规范格式是培养题感的保障。每年高考结束作总结的时候,很多阅卷老师都会因为同学们答题不规范而白白失去了大量的分数而惋惜。这些“哑巴亏”完全是由于同学们平时不注意解题规范而造成的后果。所以,大家在平日练兵时就要对解答题目的流程、规范、格式做到心中有数,并积极地进行训练,使之成为一个习惯,这样在真正高考的时候才不会因为规范的问题白白失分。

  ④ 多做练习是培养题感的方法。熟能生巧,在培养题感方面,多做练习是最有效的方法。多做题,可以使自己有更多解答问题的思路,并且可以找到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大大加快做题的速度。当然,也不要沉迷于题海战术,题海中的偏题、难题、怪题以及训练过多遍的大量同类习题仿佛汪洋大海中的层层暗礁,很容易让我们在题海中触礁身亡。

   像培养球感一样培养题感

  解题如同脑力体操,需要有一定的训练量,一如出色的球员练就的球感,解题当然也有题感。就训练而言,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解题的正确性,二是解题的速度,三是心理状态。为什么有些考生平时表现不错而在临场考试时却频频失误?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心理调适不当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训练逐步把平常的每次考试当做高考,而真正到高考的时候就可以用平静的心态来对待了。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训练必须与深入思考相结合。如果某个问题解题有误,要仔细分析原因,切忌就题论题,要尽量找到根源所在,并对症下药。

  3.2 究竟如何学好语文

  在很多同学眼里,语文是一门不值得复习的学科,因为似乎无论自己多么努力,成绩提高都不会很明显。况且语文又多为主观题,能否得到老师的认可这很难说,所以不少同学都不太愿意把精力放在语文学科上,然而语文在考试当中所占的比重却不能让我们掉以轻心。其实,我们不得不承认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单靠考试前的突击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或许还有很多同学梦想着在高考时超常发挥,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虽然愿望很美好,但风险却太大。倘若能够及早准备,或许“语文考高分”的梦想实现起来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语文试卷的题型一般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基本上是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这四大部分,下面我们就从这四部分入手,向大家介绍各部分的学习方法。

   2008年河南理科状元刘鹏飞:日积月累学好语文

  2008年河南理科状元刘鹏飞说,语文一直是自己的弱势科目,但他在高三这一年下了很大工夫,成绩很快就提高了。除了跟着老师的复习计划走之外,刘鹏飞还看了很多课外书,遇到精彩的语段会把它摘到摘抄本上,每次考试之前都拿出来翻看。这些点滴积累都对他语文成绩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基础知识

  在语文考试中,最零散、最不好掌握的就是基础知识了。这部分既包含了拼音、成语、文学常识等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包括语病、连贯和仿写等需要深刻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技能。应该说,想在这些方面都不失分,还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那么,如何复习这些零散的内容?状元们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要和我们一起分享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

  (1)字音、字形考查范围越来越大

  2008年的语文考试说明上有一个变化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字音、字形部分删去了“常用”限制,扩大了考查的范围,并增加了对语音文字的考查力度和难度,这也说明命题组越来越重视考生在字音、字形方面的考核。一直以来,这都是语文考试当中的第一道题目,原则上说,按照试卷的出题要求,第一道题目肯定是最容易的,得分率必然会高,但是结果却截然相反,第一题的正确率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高。这一方面是由于这部分题目涉及的范围实在太大,试题分值又不高,考生认为实在没有必要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去复习;另一方面,即使考生复习了,但也往往因为不得要领而事倍功半。事实上,字音、字形的复习并没有想象中复杂,虽然看起来庞杂无序,但如果利用零散时间不断记忆和巩固,攻破这一知识板块也就不在话下了。

  我们先从字音部分说起。这部分需要掌握的字实在太多,在这里没有办法把每个字都一一标记出来,状元们给我们整理了四种最易读错的字,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2007年贵州理科状元高立力:日积月累把字音题搞定

  2007年贵州理科状元高立力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一般来说,在复习阶段老师们都会给大家发一些整理好的字音易错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同学们务必拿出零碎的时间把这些内容好好地记忆。现在也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大家可以选择一本比较优秀的辅导资料以帮助你迅速提升自己的字音辨析能力。这类内容没有所谓好的复习方法,就是要比谁记得更多一点,记得更牢一点。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字形的复习。首先要明确一点,高考试卷都是打印而成,所以应该不会出现错字,因为电脑的程序里没有错字而只有别字。因此,在我们复习的时候应该更多地关注别字。

  关于字形题,有些地区已经不再涉及了,但是要知道,如果在高考作文中写了错别字也是要扣分的,所以还是应该认真地准备才行。最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就是不断地训练,特别是对于一些经常出现的错别字,要经常练习,只有这样你才能记牢。同时,要清楚地掌握每一个字所蕴涵的意思,经过自己理性的判断,做字形题时就不容易出错了。

   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2005年,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在创刊10周年之际,公布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这100个别字都是10年来出错频率最高的。据专家统计,若将这100个常见的别字纠正过来,现在出版物上的别字总量将减少一半以上。(括号中为正确字)

  1.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 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 5.泊(舶)来品 6.脉博(搏) 7.松驰(弛) 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叠)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 14.幅(辐)射 15.一幅(副)对联 16.天翻地复(覆) 17.言简意骇(赅) 18.气慨(概) 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 24.凑和(合) 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30.娇(矫)揉造作 31.挖墙角(脚) 32.一诺千斤(金) 33.不径(胫)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烩(脍)炙人口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励(厉) 42.老俩(两)口 43.黄梁(粱)美梦 44.了(瞭)望 45.水笼(龙)头 46.杀戳(戮) 47.痉孪(挛) 48.美仑(轮)美奂 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 51.委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规 55.大姆(拇)指 56.沤(呕)心沥血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修茸(葺) 60.亲(青)睐 61.磬(罄)竹难书 62.入场卷(券) 63.声名雀(鹊)起 64.发韧(轫) 65.搔(瘙)痒病 66.欣尝(赏) 67.谈笑风声(生) 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无恐 70.额首(手)称庆 71.追朔(溯) 72.鬼鬼崇崇(祟祟) 73.金榜提(题)名 74.走头(投)无路 75.趋之若骛(鹜) 76.迁徒(徙) 77.洁白无暇(瑕) 78.九宵(霄) 79.渲(宣)泄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膺(赝)品 83.不能自己(已) 84.尤(犹)如猛虎下山 85.竭泽而鱼(渔) 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 88.脏(赃)款 89.醮(蘸)水 90.蜇(蛰)伏 91.装祯(帧) 92.饮鸠(鸩)止渴 93.坐阵(镇) 94.旁证(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热 96.九洲(州) 97.床第(笫)之私 98.姿(恣)意妄为 99.编篡(纂) 100.做(坐)月子

  考生一定要明确,不管是字音还是字形,如果每天拿出几分钟来练习一下,就可以起到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的效果。这样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考生也无须在这个知识板块花费太多的时间。

   (2)成语题的准确率取决于积累与经验

  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固定短语。由于该题难度较高,考生答题的正确率偏低,这是同学们最为头疼的难点之一。况且成语成千上万,谁知道在高考的时候考哪一个呢?难道做成语题就真的只能依靠数量上的积累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先从问题入手,看看同学们在高三备考的过程中,做成语辨析题的八大误区。

  ① 望文生义。有的同学仅从成语的字面意思上去判定其含义,实际上很多成语的字面义和本义相反或者无关。

  ② 张冠李戴。倘若你对成语的使用范围不明确,那就很容易出现此类问题。

  ③ 不辨褒贬。有些成语听起来像表扬,但或许是批评;有些成语听起来像带有恶意,却或许是忠言逆耳。

  ④ 不合逻辑。语言色彩也对,含义也差别不大,但如果是逻辑错误,同学们就往往看不出来。

  ⑤ 叠床架屋。一些同学们不了解的生僻成语表达的意思往往和语句当中的其他词汇语义重复,造成语病。

  ⑥ 一知半解。有些成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如果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类错误就不好避免。

  ⑦ 古今异义。有些成语有古今两个意思,但在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它的本义已经不复存在,而只存在它的引申义。

  ⑧ 忽视习惯。许多成语具有自己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不可随意改变,在运用时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看完以上这八大误区你可能会感到很紧张,这不就是表明自己在做成语题的时候,某些方面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各类问题?这些问题在备考的过程中该如何避免呢?要知道,成语题的准确率完全取决于平时的积累和做题的经验,所以,平日里我们就应该对成语资料多多关注,经常复习一些经常出现错误的内容,用零散的时间记住其含义。同时,要把成语的考查点进行归纳和分类,这样能够让自己记忆的时候更加清晰,也就更容易记住。

   近10年全国高考语文I卷成语考核汇总

  2008年:探囊取物、量入为出、异曲同工、出人意表。

  2007年:甘之若饴、蠢蠢欲动、沧海桑田、无足轻重。

  2006年:一念之差、乐此不疲、拍手称快、功败垂成。

  2005年:再接再厉、紧锣密鼓、取而代之、琳琅满目。

  2004年:忍无可忍、相得益彰、顺藤摸瓜、差强人意。

  2003年:捉襟见肘、未雨绸缪、自惭形秽、如数家珍。

  2002年: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偃旗息鼓。

  2001年:安步当车、颐指气使、车水马龙、蓬荜生辉。

  2000年:汗牛充栋、淋漓尽致、洗心革面、左右逢源。

  1999年:殚精竭虑、美轮美奂、炙手可热、一劳永逸。

   (3)语病识别和语言连贯也很重要

  每年的高考试题当中都会有语病检测题。《考试说明》当中也明确规定了必须学会辨析与修改的六种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总结的再具体点就可以分为:歧义、杂糅、赘余、偷换主语、多重否定造成混乱、倍数表示法的错误、成分残缺(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介词)、逻辑错误、搭配不当、主客体颠倒、对应不当、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或运用不当13种语病类型。

  这实际上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至少你要先知道有哪些疾病,然后依据症状才能够确诊并对症下药。辨析和修改语病也是这个道理。上面的文字虽然枯燥,但是对大家来说,这是解答语病题的根本。不管高考试题如何变化,其病灶一定是在上面这13种类型当中出现,所以,只要我们把这13种情况记熟,然后加大训练量,就能够比较准确地解答此类题。
 
  病句识别八大要点

  病句的辨析基本是以判断正误的客观题型出现的。解答题目需遵循以下八大要点:1.留意句中的介词;2.留意句中的程度副词;3.留意句中两面性的词语;4.留意句中指代性的词语;5.留意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6.留意并列的短语和句子;7.留意句中的“是”字;8.留意句中的特殊短语。

  选择题和填空题都会出语言连贯题。语言不连贯从某种角度上说,也属于语病的一种,只是并非那么严重。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调整之后,语句将会更加简明、通顺,阅读起来会更加顺畅。由于这道题的知识点更加隐蔽,因此会比语病题要难一些。

  那么,做此类试题应该从哪些角度着手呢?我们给大家总结了以下八个基本思考点。

  ① 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当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转换了话题,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

  ② 行文的照应性。做语言连贯主观题,既要注意行文结构的前后照应,又要注意语义表达的前后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部层次的连贯性。

  ③ 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致性。格式一致,既可以增强语势,又可以加强语句的顺畅性。

  ④ 分承的对应性。在行文中,前面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提起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相联。

  ⑤ 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语言的风格应当趋于同一,要平实都平实,要生动都生动,要庄重都庄重,要简约都简约,要用修辞格都用修辞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脉的贯通。

  ⑥ 事理的逻辑性。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