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怎样复习 最有效率?
调查
临近高考 孩子和家长压力大
“还有半年多时间就要高考了,我总担心考不好,有时候晚上都睡不着觉,白天学习也打不起精神,心里很烦躁。”高三学生周静告诉记者,她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是,这学期升入高三后,随着学习时间安排得越来越紧,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学习成绩也不稳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周静这样出现情绪焦虑的学生不在少数。不少考生在进入最后的复习阶段时,总是担心“万一考不好怎么办”“发挥失常怎么办”。于是,很多学生“开夜车”学习,导致睡眠不足,白天精神不佳,学习效率低,影响了身体健康。
除了备考的学子,家长也是紧张的。“我家每天看无声电视,说话也放低声调,走路更是轻手轻脚的,就怕打扰孩子学习。”家住滨江雅居的蔡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孩子读高三,只要孩子在家,全家人就像“贼”一样,干什么都小心翼翼的。最近几次考试,孩子的成绩都不太理想,蔡女士和孩子谈心,孩子不但不领情,还嫌她烦。
蔡女士说,虽然她也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不想给孩子增加压力,但不知怎么的,只要一想起高考,就会失眠,内心焦虑不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超过半数的高三学生的家长感到压力大,心情紧张,“高考焦虑症”在有些家长身上体现得比学生还明显。
“过来人”支招
通过做题查缺补漏
跟着老师复习最有效率
“距离高考还有半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考生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如果考生能掌握好复习技巧的话,分数还能有一定的提高空间。”高中在遂中本部就读的蒙越,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574分的成绩,超过了一本线34分。在她看来,这几个月时间是最为关键的,一定要好好利用,找到最有效率的复习方法。
“文科方面,语文和英语,就是在空闲时间多背多记。可以把单词和短语写在便利贴上,贴在桌角或者随身带着;对于语文中的成语、字音以及字形,需要多查字典,不要死记硬背;英语的阅读和句形也需要每天都练习。理科方面,生物就是加强概念的记忆,多做题;物理需要多思考,一道题,需要想多种办法解答,尽量用最简单的方法做;化学也要多记多做,熟能生巧;数学呢,我自己的经验是,先要把基本公式从头到尾过一遍,通过做题弥补自己的缺漏,适当提高,不求过难。”蒙越提醒学弟学妹们,在这段时间里,一定不要总想着去攻克难题。掌握的知识点基本已经定型,做一些简单题目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如果再攻克难题,不仅浪费时间,相反会增加心理压力。
蒙越说,作为“过来人”,她很理解高考带给考生们的压力,但一定要学会调节自己。“我第二次诊断没考好,但是高三每周都在考试,也没觉得一次考试会决定什么,看得很开。另外,周末其实很难复习的,在家里想着要早点起来看书,但是第二天还是起不来。其实就算在家复习,也是徒劳无功的,效率很低。与其这样,还不如看点新闻、纪录片,增加语文的写作素材。”
蒙越认为,要想最有效率,还是要跟着老师一起复习,课堂上将时间合理应用,晚上根本不用“开夜车”。“在生活上,一定要早点休息,我高三就是天天晚上耍手机,才没有发挥到最好,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跟我一样,考完了才后悔啊!”蒙越说。
老师建议
知己知彼稳打稳扎
螺旋式提升自身实力
“尽管大家都知道,分数不能代表一切。然而,在家长期盼的目光中,强大的社会舆论和单一残酷的考评机制面前,我们每一个教师和考生都不得不向应试教育缴械投降,所以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战斗,也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 考生应遵循老师的总体复习规划,如爬楼梯般逐步攀升,稳打稳扎,从而螺旋式提升自身实力。”有着连续十四届高三英语教育教学经历的黄锟老师认为,在高三后期阶段的复习中,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
那么,如何在复习中做到“知己知彼”呢?黄锟老师说,“知己”就是要摸清自己的真实状况。经过数月的复习和大小考试的检验,深入细致自我分析诊断自己的学科成绩、分值匹配、薄弱学科、有效涨分环节、突破策略等,做到心中有数。而“知彼”需要进一步明确学科命题原则,从而确立后期备考必须遵循的依据。“比如说英语,近年四川命题就体现了‘注重基础、定位语篇、强调应用’的语言使用原则,体现了规范性、准确性、科学性、连贯性等特点,这也为今年我们备考指明了方向。”黄锟老师说。
对于高三整个后期的复习计划,黄锟老师将其分为了四个阶段。一是基础知识过关整合阶段,复习时间会延续到第五期末左右(一诊)。二是专项整理突破阶段,时间从2月中旬到3月中下旬(二诊)。主要是专项整理和题型板块两个方向的备考。三是强化复习阶段,3月下旬到4月下旬(三诊)。重点是强化能力和考试技巧的训练。利用这段时间集中进行强化模拟训练,包括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的全面训练,帮助学生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考试方法及技巧。最后一个阶段,则是知识整理及应试心理、技巧调控阶段——时间从“三诊”结束到高考前夕,主要任务是主干知识的整理归纳和应试心理的调控。具体的做法需要回归基础,查漏补缺,减缓节奏,调控心态,强化应试。
心理专家
家长不要
以管理者角色出现
高考正处倒计时的状态,家长应如何缓释孩子日益紧迫的压力,如何与孩子共同建立平稳的心态?近日,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梁光琼。
梁光琼表示,到了这个时候,学生容易出现“高原现象”,即学生觉得自己很努力了,但学业好像没什么进展;做了很多的题,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甚至成绩反而下降了。出现这样的问题不要轻易就放弃,毕竟还没到高考,一切皆有可能。只要多和老师沟通,按老师安排的复习节奏进行,完全可以把心态调整好,让考试成绩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对孩子的情绪起伏,家长也应该多支持多鼓励,多进行积极的语言暗示。有的家长可能会很急,埋怨孩子“你看成绩再那么差,高考你就完蛋了”,千万不要说这样的话,因为学生本身已处在紧张状态中了,家长的这种负面语言,会对孩子打击很大。
梁光琼称,高考前,她发现很多家长的焦虑比孩子还严重,总是不自觉地以管理者的角色去干涉孩子。比如周末孩子回到家,想玩电脑放松一下,家长也管着;对孩子吃饭这类的生活细节,也不断督促。家长总想将孩子管得更好,反而影响孩子情绪。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多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制订好高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