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一个月 仨名师的经验谈帮大伙儿冲刺
距离高考仅有一个月时间,高三生的复习也越来越紧张。高考,既是知识储备的考验、考试技巧的比拼,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最后冲刺,考生应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将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家长又该怎样用平和心态正确帮助孩子,让其全力以赴备考?日前新文化记者采访到东北师大附中语文学科优秀教师王玉杰、吉林实验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高立东、长春市十一高中外语组组长崔素月,三位名校名师从多年指导高三备考的经验出发,给予考生和家长备考建议。
冲刺“筑精品”或提升20分~30分
误区:高考前夕,整体复习即将结束,很多同学觉得没什么可学的了。但是,还总考不出高分,为此非常苦恼。其实,没什么可学的只是一种错觉,考生明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对策:王玉杰老师提醒,有多少知识,仅仅看得懂,却不一定能做对;有多少题,你虽然能够做得对,但却常常到处扣小分;又有多少题,你即使最后没扣分,但却需要耗费很多时间,以至于考试时没时间去想下一题。
王玉杰老师指出,最后冲刺复习,考生要有“筑精品”的意识,“看得懂,不等于做得对,要精练;做得对,不等于得满分,要考究细节,追求完美;得满分,不一定省时间,要加快速度,提高效率。如果没有筑精品的意识,在最后的冲刺复习时间,不少同学会在一种慌张和空虚中度过。因此,以上三方面切实加强后,提升20分或30分是大有可能的。”
盲目“自主”复习不如跟住老师
误区:在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抛开课本、脱离老师进行所谓的“自主”复习。比如,上课时不听老师讲题,而是自己在下面做其他题,其实,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
对策:高立东老师指出,复习不能抛开课本,是因为高考出题主要还是会以课本为参照,建议考生在阅读课本时,要注意各个角落都看到,边看边记笔记,手脑并用。复习不能脱离老师,因为在最后冲刺复习中,老师丰富的经验能够抓纲悟本,所选择的多是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考生跟着老师复习,可少走弯路,更有效果。而盲目地“自主”复习,由于缺乏系统、缺少针对性,很可能忙活了一场,却是徒劳。
“离高考还有半个月左右时,就不要再大量做一些难题了,否则容易影响心态。题是永远做不完的,此时应该回归课本,看做过的练习和试卷上的错题。”高立东老师给出考生三点建议:首先,做好计划。做过的练习和试卷有很多,计划好先看哪些再看哪些,不要贪多,否则到高考前还没有看完就会影响心态;第二,结合错题认真回归课本,并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后面的题型示例;第三,将错题中归纳出的知识点漏洞和易错点,每个用一句话记录整理在一起,每天看一遍,形成条件反射,看到题就容易联想到易错点。
家长少施压、少唠叨创造轻松氛围
误区:盲目利用时间、盲目猜题和押题、盲目做模拟卷,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
对策:崔素月老师建议,帮助孩子科学理智地复习、满怀信心地备战高考,家长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合理沟通,少说多参与。冲刺备考阶段,家长要特别注意与孩子合理沟通的方法。不要过多评判孩子考了多少分,不要因为模拟成绩不够理想,而给孩子施加额外的压力。父母要相信孩子,不必事事过问,尤其不要在生活琐事上过分唠叨。
第二,鼓励认可,少和别人比较。很多考生考前会有焦虑情绪,家长不要明显地流露出过分关注和担忧,不要总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以免增加孩子的压力。要多鼓励孩子,帮孩子建立信心,正确面对挫折,引导孩子多关注过程、少关注结果。帮助孩子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充分利用时间、充分安排内容、调动全部精力、静心高效应考。
第三,温馨陪伴,创造轻松氛围。父母的情绪会影响孩子,只有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才能给孩子传递正能量。因此,家长不仅要做好后勤服务工作,更要营造家庭轻松气氛,让孩子感到温馨。帮助孩子保证睡眠、合理饮食,注意体育锻炼,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