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内容有啥变化 一线名师为您解读
语文增加古代文化常识内容、数学增加数学文化内容、物理将模块3-5列为必考……“2017年高考大纲修订”内容多多,让不少考生有点发蒙。昨日,鞍山一中各学科一线名师对调整内容进行了解读,并给出了“复习秘笈”。
语文: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考核
解读教师:一中语文教研组长齐次
2017年高考语文要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明年会更加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其具体调整内容为: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3、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对于新考纲的变化,要高度重视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以及小说阅读的教学,在古文教学中突出文化常识内容的讲解,加大对小说教学的讲解训练力度,尤其要结合历年高考题中对文化常识和小说部分的考核内容,高三要突出题型训练以及相关知识的渗透记忆,基础年级要稳扎稳打,讲全讲牢相关知识点。
物理:选修3-5内容列为必考
解读教师:一中物理教研组长于同平
从考纲调整上来看,首先,是进一步细化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题进行阐释,明确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其次,是优化考试内容,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物理将模块3-5列为必考,顺应课程标准修订的趋势。1.突出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整体性,把跨学段整体育人、跨学科综合育人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强化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纵向有效衔接和相关学科间的横向协调配合。2.课程设置从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必修模块+选修序列、模块”),修改为由“必修+选修I+选修II”三类课程构成,部分学科的必修学分和模块将减少,选修模块从难度、数量和学分数都有所减少。
针对这个变化应该如何去安排复习?由于3-5增加为必考内容,其他环节的复习时间必然要减少。首先要重新制定高三复习计划,增加一轮复习时间,适当减少二三轮复习时间。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势是降低难度,根据辽宁省近几年的物理高考情况,降低难度不是难题不练,而是要对于难中易三种难度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安排。
化学:四个选考模块变成两个
解读教师:一中化学教研组长邹海彬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要求学生从4个选考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模块。考生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复习建议:就考试内容而言,虽然现行考试大纲是“四选一”,实际在试卷中始终体现的是“三选一”。“化学与技术”模块在各学校中开课比例不高,因此在试卷中作答比例较低,该模块的删除,对于大多数学校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影响。因此,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高考复习策略不需要调整,只需要在“以社会关注的问题、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前沿问题”方面稍作加强即可。
生物:调整部分能力要求表述
解读教师:一中生物组教研组长王琦
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中,生物学科有以下两点变化:
首先是,对能力要求的一些表述进行了调整。“关注新进展及重要事件”调整成“关注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我们在复习中不能再把生物知识囿于教材与大纲,不能简单背诵科学史以及事件,要让生物课与社会、与生活、与科技相联系,要让生物课跟上生命科学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在我们的复习中做适当的渗透和补充,拓宽知识面。
高考往往以这些热点信息作为题目的素材来源,设置新情景,建构新问题,设置新角度,但考查的多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需要仔细审题、综合分析、整合信息、靠拢课本。另外,此类题目乍一看显得非常专业,甚至前沿、高深、生涩,起点很高,但往往“起点高,落点低”,大可不必惊慌失措乱了方寸,许多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课本中。
建议考生加强对能力的训练是第二轮复习的重点。复习时,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确定某一专题或核心内容,参考教材和讲义,对知识进行合理归纳、分类和概括,对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重点分析科学家采用的方法技术、科学思维方式以及发展方向。对近几年生命科学的热点问题归类整理,联系教材,做到实际与理论相联系,因为这些知识的掌握是能力培养的前提和条件。要进行多角度立体式的剖析,不但要弄清“是什么”,更要理解掌握“为什么”(原因与条件)、“还有什么”(与其他事物、知识的联系),尽可能地深入理解分析,形成科学理性的认识;对一些新角度新背景下的新题型,要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变化二:在考试大纲中删去选修1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考试说明选项1中增加“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对此,一轮复习时可参照选修1适当扩展。
数学: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
解读教师:一中数学教研组长张继红
本次修订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要求,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同时对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基础知识考查方面,在现行考试大纲三个选考模块中删去“几何证明选讲”,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2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历年学生对选做题的选择最多的是“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学生通常会有两题作为自己的备选题。在考试中两道题都看一看再选择做哪一道。因此我们在备考中要及时指导学生加强对不等式的重视,调整备考时间安排。如果“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和“不等式选讲”在基础年级没有练,在高三应尽快将两部分内容“补漏”。
同时考纲中提到了增加数学文化的要求,对教材中涉及到数学文化的内容在备考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复习,比如秦九韶算法、割圆术、更相减损术等等。面对考纲调整,学生不必过于紧张,按部就班复习即可。
政治:专题形式把知识串起来
解读教师:一中政治教研组长张禹
政治学科的考试大纲在内容上没有变化,但对学科“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的解析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补充试题样例加以说明,进一步明确考查要求。
面对新变化,要有新对策。不仅要解决“理论—实际”的问题,还要解决“实际—理论”的问题,以思维能力为载体提升综合能力。在培养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和训练理解、比较、分析、概括、演绎等思维能力;并以此为载体,特别注重提升对知识与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综合运用时,要打开思路,灵活运用,不拘泥于教材;要有开放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特别是在第二轮复习备考中,可以选择一些重大热点专题,以专题形式为依托把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对各学科相关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既注重微观切入与宏观整合相统一,又做到主干知识渗透与思维方法运用相结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习惯于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把握知识、思考和认识问题,切实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历史:六个考试模块删去三个
解读教师:一中历史组高三备课组长常佳霖
新修订的大纲调整了考试内容,历史原有的六个考试模块也删去了三个。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6个选考模块分别为“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考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其余3个选考模块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3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历史学习主抓“两条线”,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具体应该怎么做?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敲门砖,课内要求的史实信息必须掌握,才能谈及进一步提高。基本技能的训练,则要靠“量”的保障——日复一日在精选习题和材料的基础上训练,积累“量”。另外,历史近年试卷特别注意对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资源的宣传和弘扬。建议考生备考时多涉猎内容上体现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主题的题材,以及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习题;会用传统文化解释现代文明与发展期间存在的融合及冲突。在关注民生、注重公平、生态文明、“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贴近现实生活的问题上保持较高的敏感度。
地理: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
解读教师:一中地理高三备课组长都闯
现行考纲规定3个选考模块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修订后的考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
虽然删除“自然灾害与防治”,但这部分内容与必修联系非常紧密,只是不在选修模块中单独出现。高二已经学习过这部分内容了,但高考复习我们仍不能忽视,把它和必修结合起来训练,它可能与必修的气候、水文、地质、农业、交通等同时考查,是地理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不能回避,仍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