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中的三个“切忌”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虽然出现了不少“新”“特”文章,显示了新时代的学生对生活的深度思考;但是,在高考作文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不能不引起教师们的重视。本文主要谈的是作文中应该切实避免的三个问题。
一.切忌为文造情
写作中一个很值得重视的方面,就是文章必须具有真情实感,不能说假话。古今中外的好文章、好作品都是讲真话的,只有真语言,才有真价值。屈原的《离骚》之所以受人称赞,首先是诗人的感情挚诚,发自肺腑;陶渊明的诗文之所以被人效仿,主要是作者的感情真淳,不假雕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是金代诗论家元好问对陶诗的最恰当的评价。
与此相反,历史上也有一些文人缺乏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矫揉造作,为文造情。元代散曲家乔吉就是其中的一个。乔吉曾写过一首小令《天净沙》,模仿了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叠字手法。通篇都是叠字:“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而《声声慢》中只是开头用到了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却受到了人们的赞扬,认为这些叠字叠得好、叠得巧。原因就在于李清照是“因情造文”,她运用这些叠字抒发了内心浓郁的愁闷。而乔吉则是“为文造情”,堆砌词语,他的叠字缺少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二.切忌凭空捏造
写作离不开独创性,因此,就得有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的艺术想象。想象是不能与生活脱离的,一切新奇的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想象都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切感受。想象不过是扩大了的或加以组合的记忆,不过是生活感受的升华。鲁迅早就指出:“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捏造。”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写作时无论怎样“天马行空”的描写,都不能离开生活。
浪漫主义小说《西游记》,就是这样的典范。小说中描写了许多离奇的情节,其实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如神猴出世源于盘古开天辟地,吃童男童女类似于古代的人祭制度,如来佛祖降伏悟空与黄帝擒获蚩尤仿佛,黄风大王的怪风和铁扇公主的扇风实际上就是沙漠的风沙,沙僧的流沙河其实是风吹黄沙流动而形成的沙河。
而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我们却看到好多考生并不是这样。他们写自己尝试偷东西、做乞丐、谈恋爱,编造自己的父母亲人进监狱、成残疾、出车祸,诸如此类。正因为这些学生没有丰富雄厚的生活积累,所以他们想象不出沾满生活雨露的鲜花,他们想到的只能是无生命的纸花,甚至是丑陋肮脏的东西。
三.切忌抄袭剽窃
高考作文要求中明确提出了不得抄袭,这和文学史上不少人的观点是一致的。韩愈竭力提倡“惟古于词必己出”,袁中道主张不能“拾他人残唾”,袁枚则认为诗要“出新意”,这些主张都是很正确的。
可是,也有一些作家抄袭剽窃,宋和明尤甚。如主张“点铁成金”的宋代诗人黄庭坚,把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改成自己的“注目长江天际流”,把白居易的诗句“十书九不到,何以开忧颜”改成自己的“十书九不到,何用一开颜”。实际看来,这同抄袭剽窃没有什么差别。明代“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李攀龙写过一首诗:“渔阳烽火暗西山,一片征鸿海上还。多少胡笳吹不转,秋风先入蓟门关。”从中很明显地看出有王昌龄和王之涣诗句的痕迹。文论家们对这种抄袭的作风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甚至是入木三分的讽刺和嘲笑,称之为“瓦砾”“粪秽”。在考场作文中,也有部分抄袭之作,都被打入最低等级,甚至判了零分,因此,考生一定要引以为戒。
生活是文艺之源,要获得独创性,书本知识不可少,艺术技巧不可少,但最根本的是要有对生活的深切体验和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做到了这些,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