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作文题似曾相识 同题重写也未必占优

2011-06-08 来源:上海高考网

  “今年高考作文的类似题目曾刊登在《新闻晚报》2005年的《升学周刊》上! ”昨天下午,一位读者拨通本报教育热线(63527488),指出早在2005年5月31日,本报曾刊登过的高考作文的解题指导文章中,有一道例题和今年的高考作文题非常相似。另有一位中学语文老师也致电本报表示,今年语文作文题和第六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初赛初中组第27题和高中组第28题十分相似。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昨晚在其官方微博公布该命题出处:这篇作文的材料出自王元化写于1987年的一篇文章 《一切都不会白白过去》(收于《思辨录》)。

  作文名家也指出,题目相似应属于巧合,即便是同一个题目,让学生重写一遍,每篇作文都可能不一样,因此公平性不会受影响。

  类似题曾在《升学周刊》出现

  根据读者的电话线索,记者搜索出2005年的本报版面,果然,文章的确提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并详细点评。文章的题目为“高考语文作文快速构思‘六步法’”,在第一步“析题”中,作者李老师引用了这道题:

  据说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一个人物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天地。 ”另一位哲人又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 ”到底什么不该记忆,什么该记忆?请以“忘与不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李老师指出,此话题可进行七方面的联想和分析,如“你爱别人,可以忘记;别人爱你,不能忘”、“你帮助过别人,可以忘记;别人帮助过你,不能忘”等。

  对于这一巧合,李老师也颇感意外,他说,他曾多次在面向高中生的讲座中引用这一作文题,并进行剖析。在他的多篇作文指导专著中,也提到过这道题。他还表示,这道题并非他本人原创,是从海量的高考作文模拟题中选出的。由于今年李老师未带高三年级,该校高考生错过了接受指导的机会。

  李老师提醒记者,这篇稿件还被收录进本报2006年度的 《高考金手指》一书。

  与竞赛“碰车”纯属巧合

  无独有偶,昨天中午,有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致电本报教育热线表示,今年语文作文题和第六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初赛初中组第27题和高中组第28题十分相似,该比赛的时间为2010年9月中旬至2011年4月中旬。

  昨晚,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评委会副主任、上海评委会主任姚建庭说,去年,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高中组共有28个题目,供高中生自由选择。 “现在,部分学生埋头学习,如何引导更多学生关心社会、世界,对人生进行思考,这是作文竞赛命题的主要原则。这个命题原则和上海的高考作文命题非常相似。 ”

  姚建庭老师表示,该作文竞赛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要“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做文章”,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接触、了解社会,引导学生从母爱、师恩、英雄、勇敢、顽强、生命的价值、中华民族的历史等方面进行思考。

  从去年开始,该大赛组委会开始向全国20多个赛区征集题目,去年共征集了300多个作文题,最终选择其中40多个作文题作为竞赛题目。姚建庭说,每年,作文竞赛组委会会给学生提供60多个可以选择的作文题,就该作文竞赛的深度和广度,和上海高考作文“碰车”纯属巧合。

  “熟题”未必对考生有帮助

  昨天下午,上海某知名语文特级教师表示,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有点新意,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

  该特级教师指出,上海的高考命题每年都有变化、有进步。今年的作文题目给同学更多的思考,从时间上来说,时间会过去的,但时间留下的历史永远不会过去。作文题将“正方观点”和“反方观点”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思考,摆出观点。他表示,同题重写也不会一样,这涉及到考试者当时的心理感受、自己的不同经历,会经常冒出一些新的火花,每次写都会有变化。

  曾多年参与高考命题工作的复旦附中特级语文教师黄玉峰也表示,高考作文为当场作文,对于部分考生而言,即使写过一遍,也不会对作文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写不好的同学还是有可能写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