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辅导:妙写考场作文的结尾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文亦然。尾结得好,能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启发读者深入地思考问题,从中得到教育。如果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好的结尾就是成功的另一半;正如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所说:“发明了新的结局,就开辟了新纪元。”那么,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写好作文的结尾呢?下面结合2009年高考优秀作文谈谈考场作文结尾的三大原则和五种技巧。
作文结尾的三大原则
结尾作为文章的一个特殊部分,作用有二:一是收束全文,二是加深读者的印象。也就是说,结尾既要善于归纳总结,使篇章完整严谨,又要能给读者留有回味的余地,产生深刻的印象。作文的结尾必须同时遵从以下三大原则:
1.内容:卒章显志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意思是作品的开头要切题,要开门见山;而作品的结尾一定要起到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言的本意。然而,许多考生不会结尾,要么草草作结,虎头蛇尾;要么繁冗拖沓,狗尾续貂;更有甚者,不知所云,画蛇添足。
2.结构:结构圆合
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豹尾”是说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响亮、有力。明代著名学者谢榛所写的《四溟诗话》中则有“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的说法,意即作品的结尾,要像敲钟似的,使人觉得余音绕梁。无论是“豹尾”还是“撞钟”,都强调结尾要点明题意,呼应开头,这样才能首尾一体,结构浑圆。作文结尾切忌当结不结,不当结硬结。
3.语言:摄人魂魄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恋,若难遽别”(《闲情偶寄》)。所谓“媚语”即富有文采的意蕴深刻的语言。这实际上是对考场作文的结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言要富有文采。要仔细推敲词句,或排比造势,或对偶整齐,或设问反问,或设喻比兴,使文句更有表现力。这样才能摄人魂魄,使阅卷老师爱不释手。无论时间如何紧张,考场作文的结尾总是要打草稿或腹稿的,让结尾成为作品的一大亮点,并使阅卷老师叹为观止,心驰神往。
作文结尾的五种技巧
1.画龙点睛,收束全文
在文章的结尾处,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点明主旨,收束全篇,这样可以起到深化中心、卒章显志的作用,使文章的写作目的更加清楚、明白。如福建卷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永恒》:
这些由真、善、美缠绕而成的瞬间,往往在笔尖的跃动甚至风叶的交响中被铭记。它们不曾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甚至不曾在岁月的波涛中起伏,它们总以一种轻盈而美好的姿态起舞,独立于世,而在万物心中刻下永恒。
以真行走于世,以善放歌于世,以美馈赠于世,便可以自身之瞬间,成就大世之永恒。
瞬间,也是一种永恒。
文章的结尾收束全篇,点明题旨,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由真、善、美构成的瞬间,会“在万物心中刻下永恒”,“成就大世之永恒”。
2.照应开头,结构严谨
一般来说,作文的优劣除自身的语言功底以外,更重要的是结构是否严谨。照应开头,就能彰显出写作者布局全篇的基本功,使文章丝丝入扣。不仅如此,照应开头,还能使文章的立意得到强化。如全国卷Ⅰ优秀作文《因材施教,发展自我》:
(首)“因材施教”这是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思想。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更需要对学习主体客观的分析与了解,扬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尾)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扬长避短让我们都成为自己世界的“爱因斯坦”。
文章开篇首唱荣华,观点鲜明:成功更需要“对学习主体客观的分析与了解,扬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在结尾处,作者照应开头,重申主张,提出希望,发出号召:让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扬长避短让我们都成为自己世界的“爱因斯坦”。首尾呼应,结构谨严。
3.引用诗文,点染升华
文章结尾处适当地引用诗文名句、格言警句等,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玩味,而且能使文章的主旨点染升华。如天津卷满分作文《我说90后》:
还是喜欢毛主席的一句诗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为“90后”,我们没有理由自卑,更没有理由不自信,祖国要强大,民族要富强。我们来了!昂首挺胸充满青春风采地来了!
妙引诗文,升华主旨,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回味想象的余地。
4.抒情写意,余味无穷
考场作文,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感人,以情悦人。文章结尾处,作者如果能够有感而发,抒发真情,就容易使读者为之动容,产生共鸣,从而强增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如湖北卷优秀作文《站在十八岁的门口》: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望向人生的大海,我想:
把帆留给风,把桨留给浪,
把船长的位置留给我!
作者用诗一样语言,寓情于景,抒发了敢于担当时代和国家赋予的责任、拚搏进取不畏艰险的壮志豪情。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发人深思,耐人回味。
5.设问反问,启人心智
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写作的最高境界;考场作文的结尾,要善于运用设问反问,使文章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为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江苏卷作文题为《品味时尚》,有一位考生通过描绘自己所亲历的大都市人乘坐小船追求“复古时尚”和小渔村人乘坐快艇追求“惊险时尚”的两幅不同画面,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尚的深沉思考。文章的结尾写道:“而这两种时尚下,又有着怎样的我所看不见的落差?”作者从“世相”之下,审视“人心”,从“意蕴”中窥见“真相”。文章的结尾,作者巧妙设问,“扁舟”与“快艇”,都市与渔村的“时尚”之间,存在的是何种“落差”?作者似乎没有说什么,又似乎什么都说了……
再如山东卷的作文题为《见证》,有一位考生通过叙述家乡60年的变化来表现伟大祖国六十年的巨大变化。文章的结尾写道:
“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说的一句名言。其实,当乡亲们的双脚洗去了昨日的泥泞,甩掉了昔日的辛酸,摆脱了贫困的命运,带着澎湃的激情与自信,带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带着庄稼人特有的朴实和芬芳,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开创更加灿烂的未来,我的心情也充满了豪迈:家乡发生的可喜的变化,难道不是当代中国60年来继往开来、翻天覆地巨大变化一个直观的缩影,一个伟大的见证吗?
用反问作结,掷地有声,思索玩味,启人心智。
考场作文的结尾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写得好,会使文章结构缜密,大添异彩,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辉映全篇,摄人魂魄。愿我们从平时的随笔、作文入手,精心打造响亮而有余味的“豹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