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修订内容(地理)
2018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近日公布。与2017年相比,新版《考试说明》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略有调整。语文、英语、生物学科有所变化。所有科目都对样题部分进行了微调。语文学科中,《论语》纳入经典阅读考查范围。
《2018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修订的说明——
地 理
一、调整依据与原则
1.调整依据
地理学科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为基本依据,贯彻和落实“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结合北京市普通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实际对2018年《考试说明》进行修订。
2.调整原则
(1)平稳为主,保持完整
为巩固改革成果,充分体现稳定继承的思想,考试整体框架结构没有发生调整。具体体现在:
第一,试卷结构保持稳定。
第二,考试内容及要求保持稳定。考查目标与要求没有变化。考试范围保持系统性和完整性,仍然考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大知识模块。
第三,参考样题主体稳定,其中大多数试题保持不变,延续以往体现立德树人理念与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契合考查目标与要求。
(2)适度更新,体现素养
通过更换参考样题,体现命题与时俱进,巩固成果,在继承中进一步发展。参考样题的更换,是在已有北京地理命题特色的基础上,体现与素养立意的良好衔接。
二、参考样题修订内容
《考试说明》中更换3组参考样题,新换入题目均选自2017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具体更换情况见下表:
调整方式 | 题型 | 2018年《考试说明》 |
删除样题 | 选择题 | 2015年第1题、2题,2014年第4题、5题 |
非选择题 | 2013年第40题 | |
新增样题 | 选择题 | 2017年第2题,2017年第9~11题 |
非选择题 | 2017年第40题 |
新换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学科基本方法,体现地理学科素养
2017年第2题以较为新颖的台风海平面风力分布示意图创设情境,意在引导考生注重地理读图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2017年第9~11题组通过设定不同尺度的研究区域,考查考生关于区域的比较分析方法、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域学习的思维范式。通过对具体“休耕”政策背后地理意义的探究,注重培养考生对于地理学科人地协调观念的理解。
2.着力考查基础知识,关注考生义务教育以来的地理知识积累
2017年第9~11题组当中涉及多个重要的中国地理内容,结合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区域特征和区域资源开发等主干知识,旨在关注考生12年的地理知识积累,通过题组考查考生地理知识的整合程度,展现考生学习进阶成果。
3.秉承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和贴近考生实际的命题理念
选取试题贴近时代,在关注民生和农业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方面都有所体现。2017年第9~11题以近期国家重要的农业政策为切入点设计情境和设问,把时事热点的重要话题融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中。2017年第40题围绕贴合考生日常生活的博物馆为话题,引导考生概括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的旅游价值,注重培养考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设问围绕“公众开放游览方面应该提供的环保措施”这一实际问题,激发考生创新思维,为考生搭建展示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