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所高校2017年在北京按大类招生

2018-04-26

  “哪些学校按大类招生?”随着高考临近,一些家长来电咨询大类招生事宜。近年,越来越多的高校陆续推行按大类招生。记者从一些高校了解到,2017年有100余所高校的部分本科专业在京按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有什么特点?怎样培养人才?如何招生?相关专家表示,所谓大类招生,就是高校在本科按照学科大类或者学部大类,不分具体专业的招生形式。

  大类招生高校越来越多

  记者梳理2017年在京招生高校后发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百余所高校一些专业在京按大类招生。

  在这些按大类专业招生的院校中,既有在京高校,也有京外高校;既有部属高校,也有地方高校;既有在本科一批招生的高校,也有在本科二批招生的高校。

  从各高校往年公布的大类招生方案来看,学校大类招生涉及不同专业。2017年,清华在前期机械工程学院大类招生基础上,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将所有本科招生专业合为16个大类。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超半数专业按大类招生。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有9个大类招生专业。

  北京邮电大学招生办副主任陈伟介绍,学校今年继续深化大类招生和培养模式。今年的招生专业中包含通信工程(双一流实验班,大类招生)、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科技与创意设计试验班、理科试验班类(数学与信息科学)、理科试验班类(信息与通信基础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8个专业大类,均在北京投放招生计划。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刘东平介绍,学校从1996年在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开始试点按大类招生,随后逐步推广,于2016年全面实施基本以学院为招生单位的大类招生培养方案。学校本部除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等类型招生外,普通类招生全校共有13个大类专业,除语言学院及仅有一个单独专业的法学院、软件学院外,其余9个学院每个学院一个类。2018年学校新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语言学院将原有文科试验班类改为外国语言文学类和新闻传播学类两个专业类招生,方便考生报考。

  北京化工大学在2017年5个大类的基础上,今年增加到14个大类。除了部分不能按大类招生专业以外,全部学院都进行了大类招生的改革。

  有关专家表示,相较于专业招生,大类招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可选择范围,由原来的单个专业点,扩大到整合的专业群。学生通过一定时期的学习和了解,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愿景,进行二次专业选择,这给了学生更大的专业选择权,降低了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

  培养人才宽口径厚基础

  越来越多高校按大类招生,而高校的大类招生如何培养人才呢?

  北航2017年在前期试点经验基础上,成立覆盖一、二年级大类本科生、强化通识教育的“北航学院”,通过4个传统特色的大类招生进来的新生都进入北航学院,学院承担学生选择和确定专业前的预科学习,推进通识教育,改变课程与学院、教师的专属关系,引入良性竞争。北航学院在一、二年级进行通识教育,实行宽口径、大平台的专业设置与培养;通过进一步修订培养方案,实现同类的一年级课程相同,为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北化工招办主任许海军介绍,学校按大类招生专业实行“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理念,让专业需求相近、专业基础课内容相同的学生统一学习一至两年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在进行专业分流时,学校对学生的专业选择摸底调查,综合考虑学校课程规划、学生个人素质等多方面情况,主要服从学生的专业选择。

  北交大大类招生培养方案以产出导向教育(OBE)为设计理念,贯穿于教学环节的全过程。实施大类培养,按照相通、相近的学科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大类公共课程;开设专业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本学科专业应用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开设综合专题研究课程,以复杂专业问题为主线,重点讲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与前沿发展的课程;小班授课进一步减少课程总量,更加聚焦核心课程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大部分大类招生专业在大一时进行专业分流。

  北京工商大学同一专业类招生录取的考生,一般是在第一或第二学期在同一个教学平台上进行本专业类的通识课程学习。通过一系列新生研讨课、专业导航等的体验,学生会在分流时对专业有更清晰的认识,结合个人爱好、特长,考虑自身条件、学校教学资源情况及就业状况,积极接受导师指导,再根据学生志愿和学校有关规定,由学生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而进入相应的专业学习。

  有关专家介绍,大类招生倒逼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变专业培养为大类培养,打破了专业壁垒,学校教育资源得到重新整合和激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和空间。大类人才培养符合当前学科交叉、专业界限淡化的高等教育改革趋势,符合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发展方向。

  宽口径减少志愿盲目性

  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使通才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实行宽口径、大平台的专业设置与培养,同类的一年级课程相同,开展通识教育,为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奠定基础。同时,大类招生符合当前学科交叉、专业界限淡化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符合一流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发展方向。

  不少高校招办负责人表示,大类招生可减少志愿填报盲目性。清华校长邱勇表示,大类培养让学生的大一学习更有“获得感”,大幅提高通识教育素养,更好地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同时有利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与促进。

  北航招就处有关老师认为,按照大类招生是以学生为本,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权,是由父母选专业到学生自己选专业的转变。学校大类人才培养给予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的时间,避免了高考时填报志愿的盲目性。一年级结束时,根据学生兴趣、一年学习成绩、接受专业学院的最高承受能力,双向选择确定专业学院,有利于提高大一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学院的办学积极性。

  有些高校在一年级结束时,学生根据兴趣及一年级的学习体验和感悟,选择到某个专业学院继续大类培养,在二年级结束时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如果还不满意,还可以改专业。经过一年的培养,学校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志愿、兴趣,让学生在导师的专业指导下选择专业学院继续学习,二年级结束时在专业学院内选择心仪的专业。如果学生专业兴趣发生改变,仍可在此后的学习年限内,根据自身需求转换专业。

  许海军认为,填报志愿时,考生如没有明确的专业选择,选报大类招生专业不失为一个缓兵之计,为未来调整专业方向保留余地。大类招生不仅为考生提供更广泛的选择空间,还为考生未来规划指明方向。按大类招收的学生,入校后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了解各专业内涵,边学习、边选择,合理选择职业发展方向。

  填报志愿凭兴趣查分流

  考生填报大类招生专业志愿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许海军表示,填报大类招生专业志愿前,考生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与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前景是否一致,同时考虑到大类招生未来仍要进行专业分流,存在分配到非心仪专业方向的可能,以及因此产生的一些后续问题。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仔细阅读学校招生简章,了解本科招生每个大类都包含哪些专业,根据自己的专业意向找到相对应的大类填报志愿。各校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的不同,同一专业类中包含的专业及未来深造、就业的领域也会不同,考生要仔细研究,加以区分。

  此外,考生要提前了解各校大类分流的时间及方式。专业分流时,部分高校直接满足学生报考意愿,部分高校根据学生报名择优录取。不同的分流方式决定学生未来进入专业的最终结果。

  有些专业在按大类招生时没提出具体要求,但分流时对身体条件有限制。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对照教育部的体检标准,了解自己最想去的专业是否对身体条件有要求,以免浪费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