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高考点评:高校选拔新生有了多样化依据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说起高考,不少人会有这样的认识。的确,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高考的录取率较低。考生每年只有一次机会,录取的主要依据是高考成绩。随着时代的发展,全国高考录取率已经超过了50%,北京等省市则更高。而北京市明年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更将为高校选拔新生提供多样化依据,“一考定终身”将成为历史。
按照“系统设计”、“分类定位”的原则,新方案对高考、高中会考、综合素质评价等进行整体考虑,系统设计改革方案,根据普通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不同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建立不同要求的考试评价与招生录取办法,为高校选拔新生提供了多样化依据。
何为多样化依据?在新方案中,除了统一高考成绩,高考可参考的依据还有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测试结果、高职自主招生测试结果、高职单考单招的文化课和专业课成绩等。
拥有了多样化依据后,高校在选拔新生时,看到的不再只是一个个分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考生。比如,高水平大学除了参与统一招生录取,还可以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通过笔试、面试等手段选拔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特殊潜质的人才,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也将在其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部分试点高校在进行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特殊类型招生时,还组织相应的专业测试,选拔具有文体等方面特长的考生。
再如,在高职录取中,主要分为高会统招、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方式。在高会统招中,高职院校根据招生专业的培养要求,从备选科目中指定两至三科并提出成绩的等级要求,作为录取时的前提条件。在会考科目达到专业要求的前提下,考生将按照其语数外三科高考总成绩排队。这样,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考生的专业倾向来选择生源。
在自主招生中,高职院校有了更多的招生自主权,考生只需参加招生学校测试,不需高考成绩。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测试及评价方式,比如,有的高校要求考生提交手工作品、电脑设计作品等,有的高校进行体育测试,有的高校则要求考生拆装零件等。这有利于高校选拔那些更有专业培养潜力的考生。
总之,北京新高考方案针对不同考生和高校的特点,实现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拔依据,有利于考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入学方式,也有利于高校根据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选拔具有不同特征的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