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拼爹”的高考?解读“重庆版”异地高考方案
重庆日前公布异地高考方案,并将于2013年开始实施。方案规定外来务工者只要在重庆有合法稳定工作和住所,无社保纳税门槛,随迁子女只需在重庆高中就读并具备三年完整学籍。此外,在渝就读中职的非重庆籍学生,父母不论是否在重庆均可报考。
作为全国最早实施异地高考的方案,重庆异地高考方案也被称为“史上最宽松异地高考方案”。这个宽松的方案是重庆特殊地方社情决定的,作为一个典型样本,其对全国异地高考有哪些借鉴和启发?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放宽门槛“不拼爹”的方案为什么能行得通?
方案内容——具备在重庆高中阶段三年连续完整的学籍并就读,其中普通高中学生家长(父亲或母亲)在重庆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中职学生家长不作条件限制;符合重庆是普通高考其他报名条件。
专家解读——重庆市政协委员程德安教授:重庆出台的异地高考方案中关于社保、纳税等的限制大大放宽,一般的外来务工人员都能达标,这意味着重庆向异地高考“拼爹”说“不”。
西南政法大学王安白教授:重庆实施开放的异地高考政策,与其经济模式和发展环境息息相关。重庆作为年轻的直辖市,并不像京津沪等地形成了资源积累优势,无论是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源都比较匮乏,加上重庆的本地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因此采取开放的政策更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为什么能“率先实施”?
方案内容——方案从2013年开始实施。
专家解读——王安白教授:就各地已经出台的异地高考方案来看,实施时间最早定在2014年,而重庆异地高考实施的时间是2013年。
异地高考实施过程中,有两个问题无法回避,一是名额挤占问题,一是财政负担问题。异地高考意味着外来考生与当地考生同等竞争,毫无疑问会挤占当地的录取名额,而我国高校的录取名额是区域划分的。此外,外来考生进入本地就学,当地政府要承担一定的教育经费。以上两种原因导致教育资源丰厚的省份,推行异地高考的热情有限。
程德安教授:不同家庭的子女享受平等教育权,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虽然现在推行起来困难重重,但是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意识已经深入人心。鉴于目前的这种状况,应当从国家层面制定异地高考时间表,并且针对异地高考中涉及的名额、财政问题制订详细的方案,这样异地高考才能够有长效机制。
“阳光高考”能杜绝“高考移民”吗?
方案内容——符合报考条件的随迁子女考生须将相关信息在其所属高中班级,学校和报名所在地考试机构进行三级公示,确保此特殊类型考生的报考信息及证明材料真实有效,接受学校和社会的监督、实现“阳光高考”。
专家解读——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与管理系主任杨挺教授:异地高考最大的难题在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所带来的“高考移民”问题。设置三年完整学籍、在当地就读、父母有稳定工作和住所等准入门槛是必要的,否则将会导致流入地教育资源紧缺。高考不是一次性考试,而是检验完整高中教育的过程,因此,重庆在实施异地高考方案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学籍档案管理,避免出现“挂空挡”的“高考移民”,同时还应对家长的工作和住所情况进行细化规定,防止界定过严或过松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王安白教授:因“高考移民”会挤占当地名额、增加当地财政负担等原因,全国各地政府遏制“高考移民”的热情普遍较高,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重庆的基本门槛限制以及三级公示制度,固然可以对“高考移民”起到抑制作用,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考移民”问题,还是要推行教育资源均等化,让“高考移民”失去迁移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