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庆高考一诊考试举行 学生反映作文比较棘手
21日上午,重庆市2016年普通高考第一次适应性测试举行,也是重庆使用全国卷后第一次全市诊断性考试。上午的语文科目结束后,我们首先为大家带来作文的专家解读。
棘手的是作文,这次的作文题目只有一个,是材料作文,“以前的教材页码在下面,要翻看下面的页码再回到上面的正文去从头看,而现在的教材把页码标在每一页的上面,方便了许多;以前的字典需要按照偏旁部首查阅,现在字典侧面有v字型的字母区域可供读者直接翻阅。”
除了这一段材料,题目中没有给出任何观点或者总结性的内容。
在巴蜀中学,一位女同学简单回忆了一下作文题目,“能举的例子很少啊,也很容易写偏题。”
“感觉不好写,”另一位男同学说,“很不好立意。我写的是一点微小的改变就可以有不一样的效果。”
还有一位女同学说,这个题目她解读出了好几个观点,但确定不了最主要的一个,“关于细节啊、改变啊、创新啊……我把所有想到的观点都写了一遍!”
重庆一中语文老师周鹊虹分析,这个作文题目体现出两个特点:
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生活体验,淡化空洞的价值判断。以前的作文考题会出现类似“诚信”这样的宏观道德价值判断,但这些年的全国高考卷都有淡化这种宏观题目的倾向,引导同学们去关注现实生活,从生活方面有话说、有语言可以表达。
这个材料同学们觉得难,难点就在于以前的题目会直接给同学们一个观点或者价值判断,他们就可以直接根据这个观点或价值判断来写,但现在这个是给他们一个生活现象,需要他们从现象中提炼出观点来,学生在写作时可能需要有一个思维的过程,如果这个思维过程比较混乱,就难以提炼出一个具体的观点出来。
有同学反映这个题目很容易写偏题,周老师说,这种题目在出题时就考虑到要给学生多方面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给定某一种观点,因为如果给定观点,有的同学可能对这种观点熟悉,有的同学对那种观点熟悉,这也涉及到比如农村和城市的孩子对于同一个观点的理解也是有偏差的,容易造成不公平。
“这次的题目,我们的同学有写创新的,有写如何让生活更便利的,有写关注生活细节的,这些角度都可以去写,立意的角度都是可以的。还有写人性化的,就是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关于这个题目,周老师举了一个以人为本这个观点的例子,“比如我们现在国内的道路设计,都是规划好哪里是人行道、哪里是绿化,人们再在修好的路上走,而国外有些道路的设计,是先把草坪铺好,直接让人从草地上走过,走得最多的地方自然就成了一条道路,这也是人们走起来最方便的道路。这就是从人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从主观设计的角度去考虑。”
有的同学这些立意他都想到了,但是难就难在不知道要确定哪一个来写。周老师说:“这些立意本身不难,关键是同学们习惯性地想要面面俱到,想找到一个能完全、准确概括材料的观点,但在这种题目里,其实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统一的东西,你都可以去写。不过,如果你找到了很多个观点,尽量去写好一个观点,如果因为害怕偏题就把所有想到的观点写一遍,整个文章的观点就很分散,写不透彻,文章重心也不明显。”
那么,在寒假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作文写作了?周老师给了同学们一些关于作文的建议:
多关注生活,联系生活,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比如国外修建道路那个例子,如果平时不关注生活,肯定是举不出来的;
强调思维的训练,如何将思维集中在一个观点,深入思考,再发散、拓展开来,比如有的学生想到了“便利”,但是一个“便利”这样的词语,如何去挖掘和发散?这除了学生自己要有意去练习之外,也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一些系统的训练;
立意方面要有一定的深度和一定的人文性,有的同学仅仅停留在这个书的设计,语文考试肯定不是要考设计的,考的是你对生活对世界的理解,应该有一定的文化高度和思想深度。
以前那种“套作”的写作方式,就是举人物事例啊再发表观点那样的套路,在现在可能不太容易套用了,同学们要对新的作文模式进行更多的思考,更加灵活的去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