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6届高三毕业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015-09-01

  一、研究考纲,明确目标

  全面、准确地领会和落实考纲提出的要求,直接决定了复习教学的方向和内容,是决胜高考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把握要求,明确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

  1.认真学习研究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的《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简称《考试大纲》)以及依据考试大纲制定的《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简称《考试说明》),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

  《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等,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制定的。在坚持统一的《考试大纲》基础上,《考试说明》对参加全国高考统一高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各学科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试卷结构等方面做出具体说明,是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命题依据,也是考生复习的依据。

  2.由于2016年全国《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尚未出台,建议各地要实施研、学、教三位一体策略,研究2015年《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中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地理3,选修模块3、5、6(建议对选考模块进行有选择的研究),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的有关内容,准确理解把握考试的内容范围与目标要求。此外,教育部考试中心还组织编写了《高考文科试题分析(2016年版)》,各科命题专家从命题意图、解题思路、考查目标、失误防范等几个层次对高考往年试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高考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可供大家研究。

  二、注意广度,把握深度

  高三教学要按照教育部颁布的2016年的《考试大纲》的内容范围与目标要求,同时教学中要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我省原有的教学情况,以及自主命题的高考试卷与近几年全国卷的差异,建议可以适当而不盲目地拓展和深化教学的广度和难度。

  1.要坚持系统地理区域化,拓展必修模块复习的广度。地理必修1、2、3模块是每个高中学生完成学业必须学习的内容,是高三复习教学的最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全国卷不仅对区域中重要的地名(如地形区、干湿区、自然带等)及其空间定位有作基本要求,而且对地理要素的区域独特性(区别于一般的共性规律)也有要求。因此,对于必修模块教学内容的复习应进行重组,特别应注意通过与区域地理的有机整合得到拓展和提升。许多学校在高二或高三阶段组织学生补修初中地理知识,但补修的学时要恰当。复习内容要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有关内容为依据。复习教学要重点突破“区域定位”、“区域特征”和“区域方法”的内容。

  2.加强概念教学,适当深化地理原理的运用。强化概念教学,在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文字语言来表达对地理概念的理解,教师再用课堂讨论、作业讲评的点拨纠错功能来强化学生对某个地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正确表达,使学生真正内化地理概念。深化原理教学,就是要对一个地理现象的成因作深度解读。地理原理、规律要在理解的前提下,让学生采用分类比较、演绎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构成知识网络,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构建体系,发展能力

  在复习教学中,构建知识体系就是要把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纳入学科体系中,形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提取、迁移与运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基础知识的复习,不仅要理解每个知识点,排查易错易混点,更重要的是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构建有利于解题的知识体系。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寻找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最终引导学生在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有机整合构建起完整而清晰的地理知识体系,学会透析自然地理原理,活用人文地理观点,熟悉世界中国区域地理,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

  2.在复习指导过程中,要重视学法的点拨与总结,考法的归纳与提炼,把握好教学重点。自然地理重在原理与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人文地理重在原理与观念的运用和建立,区域地理重在区域的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的分析及区域发展问题。建议教师要进行解题思路的整理,要善于运用纲要信号图示,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构建思维链,推导知识结构,搭建因果关系链。

  3.在高三复习的最后阶段,要强化审题准确性与答题规范性等方面的训练。教师要适当选用高考真题或仿真题,训练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先进行题干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与反思练习,进而进行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最后完成术语准确、逻辑严谨、要点全面、简洁规范的书面表达,通过以上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审题、答题技能和技巧。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近年来的全国卷的明显特点是应用型和能力型题目所占比重较大,试题取材广泛,信息多来源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现实问题和生活实际,注重考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想,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和时代特色。因此,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做好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问题的对接。

  1.关注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及时收集多种媒体上的信息资料,关注世界与国家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动态的、鲜活的内容引入复习中;认真筛选和甄别信息资料,引导学生找到与教材主干知识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从地理的角度去看问题,弄清这些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和解决问题。热点问题在高考试题中的呈现方式往往是隐性的,教学中不能盲目追求热点本身,要挖掘其背后的地理问题,把热点问题考点化,创设问题情境,多角度剖析与设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流畅性。

  2.要引导学生关注地理观测、地理观察、地理实验的相关内容,注意联系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究和解释这些地理现象和问题,有效地提高应试能力。

  五、关注学情,提高效率

  学情是复习教学的基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都必须依托学情的分析。准确把握学情,利用学情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

  1.深入了解学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作为教学的起点,以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教学活动和练习题。

  2.强化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暴露各种学习问题,通过研错和纠错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将学生的各种典型错误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充分利用。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反思学习,提高学生的复习应考能力。鼓励并指导学

  生编写学案、反思笔记和错题集;在知识整理和练习难度方面给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些个性化的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本作业的选择、使用及反馈过程,进一步提高复习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