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明年甘肃高考本科录取工作结束 填报志愿考量学子“心理权衡”

2015-07-28

  7月26日,甘肃省本科一批3个段的录取工作正式结束。记者第一时间与部分考生取得联系,试图了解当下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更看重哪些因素,接受抽样调查的学生有的是全省文科前100名,也有部分一本线上的考生,调查发现,高分考生(文理全省前100名)在填报专业志愿时,更多考虑了未来进一步学习深造的空间;而一本线上的大部分考生则明显倾向于未来就业以及薪酬待遇等更为现实的考量。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如何选择高校、选择专业,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未来四年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或许,这些考生的最终选择会为今后参加高考的同学带来一些帮助。

  调剂专业“有点失落”

  芦守钱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尽管这个结果也许不能让他满意,“但还不至于太糟糕”,芦守钱说他愿意去读一个叫做“政治学类”的专业。为此,他还上网专门查了一下相关资料,百度百科词条下列出的就业方向是,“毕业生可以适宜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军队系统、企事业单位和公司、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政策研究以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推行,也将为该系学生的就业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芦守钱觉得这是一个将来可以考“公务员”的专业。

  芦守钱毕业于兰炼一中,学文科,今年高考成绩560分,高出甘肃省一本分数线43分,他第一志愿院校报考了省内某大学,专业选择上排在第一位的是“法学类”、“经济学类”等。芦守钱觉得这个专业“是自己喜欢的,有点意思。”

  但是想到自己的成绩,就难免又有点担心,芦守钱说:“总觉得我这个分数上‘法学’专业有点悬。”高出一本线43分,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分数,让芦守钱在填报志愿时也是左右为难。

  “本科、硕士一直到博士,然后是一份薪酬优厚的工作,或者选一个差一点的学校上一个自己中意的专业。”芦守钱反复问自己将来想要一个怎么样的人生,“我从一些学长那里了解到,现在考研,一些名校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规则’,就是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985’高校毕业生,即使本科毕业直接就业,‘985’类高校毕业生也是一大优势。”

  芦守钱的想法很现实。一位大型国有企业甘肃分公司宣传部门主管曾经向记者抱怨,他想找一个“能拍会写”的大学毕业生,以“编外”身份工作,但是委托了好几个朋友都没能找到合适的,仔细问起原因居然是“只要‘985’类大学毕业生,还不能保证未来一定能给一个正式编制。”

  试想,一个毕业于普通院校的大学生就业何其难。

  综合考虑了未来诸多情形,芦守钱决定先保住一个“985”的学校,等入校后再通过考试等途径寻求转专业。这样一来,他的选择一下简单了,他填报了省内某高校,所有的专业选择都是全部服从调剂。

  填报志愿前,也有不少同学说本来就生活在兰州,现在上大学不出去看看,将来会有遗憾。但是芦守钱觉得,同样考分的情况下,北上广或者经济发达的沿海学校可能录取无望,但报稍偏远地区的高校却往往能避开“撞车”,甚至还能被录取上相对“热门”的专业。所以在填报志愿时,芦守钱认为片面追逐大城市是不可取的。

  据省内某高校官网,“2015年,我校理工类提档分数线高于该省一批控制线70分以上的省份由去年的7个省份增加到今年的10个,19个省份提档分数线高于该省一批控制线60分,22个省份提档分数线高于该省一批控制线50分;文史类提档分数线高于该省一批控制线50分以上的省份由去年的空白增加到今年的7个,16个省份提档分数线高于该省一批控制线40分,24个省份提档分数线高于该省一批控制线30分,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

  芦守钱读到这则官网报道,应该为他明智的决定感到高兴。7月24日晚间,当芦守钱从网上查到自己被省内某高校录取,但是只是一个调剂的专业,他说,“说实话,有点失落。”

  更看重未来就业

  张军兵正在苦学英语,希望在这个暑假补齐自己的“短板”。这个庄浪县山里的同学这次高考考了597分,对于理科生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

  张军兵报考的志愿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列在第一位的专业都以“工科”为主,因为他的物理和数学成绩非常好,他有信心可以出色地完成相关专业的学习,而且在“北航”这也是一个在就业方面排在前列的专业类。

  对张军兵来说,选择大学和专业,他更多地是考虑到未来的就业以及薪资待遇等因素。

  张军兵姐弟三个,家里主要收入来自于父亲外出务工所得,母亲患有慢性疾病,基本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一年下来净收入不过5000元左右。最近两三年,张军兵姐弟先后考上大学,对这个家庭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张军兵的姐姐告诉记者,家里三个大学生报考志愿时首先考虑上学的成本,然后是能否顺利就业,因为他们的一切只能靠自己。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张军兵的姐姐两年前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兰州大学医学院的定向招生计划,不但保证了未来的一份工作,而且还有定向单位的学费支持。即便如此,仅生活费一项也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

  这个夏天,轮到张军兵填报志愿了。

  张军兵说老家的山沟里,现在还是很闭塞,上网几乎不可能。7月26日晚上8时多,记者与他通电话时,信号也是时断时续。

  在学校老师和姐姐们的帮助下,张军兵最终选定“北航”的工科类专业。张军兵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已经确认自己被“北航”的“交通运输类”大专业录取。张军兵通过手机大概了解到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在“北航”也是排在前列的。

  张军兵对此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既然知道毕业后就业难,上大学就不要想着混文凭,应该踏踏实实学点真本事,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一技之长,相信有真本事的人到哪里都会找到一份工作的。

  此刻,“北航”的录取通知书正在距离大庄乡一个小时车程外的高中学校里静待它的主人。

  “学霸”最任性,读博才是目的

  李逸飞是个典型“学霸”。高考结束,他的学习并未放松。

  李逸飞没有任何犹豫,报考了自己喜欢的清华大学建筑类专业。也许,在高考生中,只有“学霸”才会如此气定神闲。

  李逸飞妈妈告诉记者,他从小就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在填报志愿时,就像他过往的学习生活一样,作为父母真的不用操心,“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高考结束,成绩未出,李逸飞就去一个美术班报了名,学习素描等美术基础,他知道,对于一个未来的建筑师,基本的美术素养是必须的。

  现在,李逸飞已经确定被清华大学建筑系录取了。

  另一个“学霸”余璞,仍沉浸在自己的数学世界中。考生们在谈论如何报志愿时,他仿佛就如天外仙人一般,对此毫无兴趣。

  当兰州遭遇入夏以来最为炙热的高温时,他还是安静地在家里啃着“高等代数”。没错,他的愿望就是进入中国最好的数学系,其实,这就是一个时间问题。

  “学霸”乔越对选择专业也有自己的观点。在被北大物理系录取后,他说自己没有考虑过四年后就业问题,因为志在学术,本科之后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深造的问题。

  诸多“学霸”中,王文哲(化名)显得有点另类。她承认自己这次报考专业有一点小波折,参加自主招生,理想中的某名牌大学社会科学实验班未能达成所愿。对于“学霸”来说,这是问题吗?

  高考后,选择了北大中文系,这个“大师”云集的地方。王文哲的爸爸说,孩子没有选择时下热门的经济类专业,也没有选择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她知道自己将来要什么”。

  “就业是填报志愿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但我们却不应该被世俗和分数要挟,放弃了自己之前所坚持所喜欢的专业。”电话中王文哲的声音坚定有力,甚至让人感觉得到一个真正“学霸”的霸气,“作为一名清华或者北大的学生,我们接受着这个国家最好的教育资源,承载了家庭和社会的众多期望,相应的,也就必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只顾温饱的想法未免有些狭隘。真正的大学更多地应该是对一个人的塑造,如果人人都以找到一份工作为人生目标,那么所有的大学恐怕都应该改成职业技术学院。”

  在自信满满的王文哲看来,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门与热门之分。经过时间检验留下的专业一定是有出路的。更何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在这个领域足够出色,又何愁没有出路?

  分数为王

  填报志愿,高考分数是所有决定的大前提,即便是任性的“学霸”,有时候亦不能得偿所愿。

  魏晨,亦是“学霸”一个。高考后,她志在去北大学习数学,但是最终因为高考成绩差那么一点点,无奈选择了“信息科学技术”。不过,魏晨虽然“对这个专业兴趣不是很强烈,”很快就从失意当中调节过来,她已经通过学校的官网对这个专业进行了初步的了解,正在学习这个专业的学长也很热心地发过来相关链接。

  “虽然没有被‘数学’专业录取,但是现在觉得它(信息科学技术)是一门我值得去了解探索的科学技术。”魏晨非常爽快地说,“我可以接受。”

  如果你的分数足够,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志趣来选择,就像孙平一样。

  孙平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他说自己是喜欢这所学校,他做出了一个现在看起来最为合理的一个选择。

  学校是心仪的,地处繁华的上海大都会,孙平说他查阅了相关资料,上海交大的工科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而且“电子信息”又是交大的第一大学院,将来在上海就业的优势很大。

  孙平说自己填报志愿时,把交大的专业研究得很全面,无论将来就业还是考研,都非常满意。据孙平说,在这里,本科生就业、考研和出国,基本上是1:1:1。

  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无一例外地困扰着大部分考生。选择什么专业,如何看待各专业的就业前景,成为每位考生及其家长特别关注的话题。但是综合来看,兴趣应成为考生考虑专业的首选;其次,从未来就业的角度看,掌握一技之长应是考生进入高校深造的重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归根结底,就业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上大学深造是当代青年的梦想也是社会责任,相信经过大学的洗礼,广大优秀的学子一定有用武之地,因为“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