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2017高考半数专业按大类招生
随着山东省2017年普通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简称“综招”)试点的开始,又到了一年高考招生季。经过了一年的试点,走进第二年的综合评价招生有什么新的变化,在本科一批、二批合并批次录取的背景下,学校招生政策又有些什么新的变动?近日,青岛大学招生办主任解涛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作为一流本科教学改革的前端,青岛大学新一年的招生政策也有不少新的变化。
综合评价招生规模增加50%
在青岛大学,2017年综合评价招生报名时间比其他几所试点院放得更宽松一些,对于招办主任解涛来说,他期待着有更多优秀的学生报名参加。与去年第一年试点相比,今年青岛大学的综合评价招生规模为150人,增加了50%,“通过第一年的实践发现,综合评价招生所招来的学生的学业状况总体上要比预期好很多。”解涛介绍。
在试点的第二年,招生规模有着这么大幅的增加,解涛有着一份自信,“增加并不是盲目的,在制定今年的计划之前,学校曾对去年的100名综合评价招生招来的学生做过调查,整体情况都比较好。”根据青岛大学对这100个学生的调查数据来看,去年的100个学生中,只有9%的学生高考成绩达到了他所就读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这就意味,如果是在普通高考招生中,有91%学生单凭借高考分数是无法被所在的专业录取的。
“有的学生虽然读的是一本专业,但其高考分数比所在专业的最低高考录取分数要低52分,正常情况下甚至进不了青岛大学二本的专业。”解涛介绍,尽管如此,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这些学生中,51%的学生成绩位列所在整个大专业的前30%,都获得了奖学金,78%的学生在大专业的排名是前50%。
“这意味着这批孩子的学习能力一点不比一本普通类录取的学生差,反而更强。综合评价招生让学科和专业真正选拔到了自己想要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大学里把偏科的包袱抛掉,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潜力。”解涛介绍,以上调查数据的支撑促使他们在2017年增加了综合评价招生的招生计划,“综合评价招生也改变着大家对人才评价标准的看法,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分类选拔、多元录取,真正将一批有潜质的孩子选拔出来了,这是综合评价招生的优势。”解涛介绍,他也曾了解过在浙江已经实施几年的与综合评价招生类似的“三位一体招生。”“有充分的数据在支撑这样的结论,这批孩子的考研情况、综合素质表现情况、就业质量情况都明显高于普通录取的学生。”
打破专业壁垒 组建六个创新实验班
在青岛大学今年的综合评价招生中,最大的变化便是培养模式的改变,“针对不一样的学生,就要制定不一样的培养模式。对新一批学生将通过破壁、拆墙、交叉等方式,打破学科界限和壁垒,实现跨学课交叉培养,由去年的混合编班、统一培养的模式转变为今年的独立成班、个性培养的模式。”解涛介绍,去年的100个学生分散在24个专业中,经过一年的试点后,将把所涉及的专业减少到14个,并设置6个跨专业或跨学科的创新实验班,每个班20到30个人,学生报考时只能选择一个创新实验班来报考。
“六个创新实验班,每个都涉及二到四个专业或方向,实现了对学生的跨学科交叉培养。”解涛说,在这六个创新实验班中,人文科学类创新实验班融含了历史学、哲学、经济学三个专业;语言大数据创新实验班以英语为基础、融入了计算机大数据技术相关的课程;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实验班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基础,融入了电子商务实践;电子信息类创新实验班,打破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四个专业分别培养的模式,依托电子信息工程这一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实现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的培养,在完成大二的课程之后,在大三再完成专业分流,专业分流将完全尊重学生的选择权;软件工程类创新实验班的模式与电子信息类创新实验班的模式相似。至于华大基因创新实验班,解涛介绍,这将是这个专业首次通过综合评价招生的模式招生,在这个实验班,依托生物技术专业,突出了多方向、跨学科、国际化加多元化的培养特色,目的是培养跨基因组学研究方面的领军人才。
解涛介绍,对于2017年综合评价招生的六个创新实验班,青岛大学将在教学资源方面有一定的倾斜,“比如实行学业导师制,每个学生都可能配一个学业导师或社会导师。拿人文科学类创新实验班来说,全部学生在入学初即配备学业导师,导师全部由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教师担任,由社会知名人士、企业家担任兼职实践导师,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创业活动。”
参加综合评价招生 特长比全A更重要
在青岛大学综合评价招生的简章中,对学生的报名条件要求依然是两种,第一种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六门是A,其余四门是B等以上,同时在学科竞赛、科技创新以及语言特长类的大赛中获得一定奖项,另一种则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0门全A。
“条件变化不大,但在学校招生的偏重点上将会与去年有所区别。”解涛介绍,在去年的第一年试点中,更偏重于学业水平考试全部是A的学生,但今年将更侧重于在某一方面有着特殊的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的学生。解涛说,在今年,从报名到面试的组织,都将体现对学生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的考察。“这也与创新实验班培养模式的改变一脉相乘。”
在今年青岛大学综合评价招生报名中,额外增加了一项需提交的材料,叫做开放性笔试论文。“学生要报名得先写论文。”解涛说,每个实验班都列了两到三个开放性题目,考生要在网上提交论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或对未来学科发展的判断来写自己的观点,专家会考察论文创新点。
与报名条件的变化相一致,今年青岛大学综合评价招生的面试环节也进行了改变,与去年面试不分文理、统一面试不一样,今年每一个实验班都将有不同的专家分别来面试,“每一个班的专家构成是不一样的,比如人文科学类创新实验班,涉及三个专业,三个方面的专家都要安排。每个班都会提出对面试学生要考察的具体的点,做到更有针对性地选人,给每个班选择更适合的学生。”解涛说,每个实验班都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所以六个班对学生所要具备的特长和创新潜质都做了具体的要求,不是泛泛的,“所以也希望学生在综合评价招生报名时要慎重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创新实验班。”
普通招生中半数专业将按大类招
“综合评价招生的改变是整个2017年高考招生模式变化的一方面,作为一流本科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在普通类高考招生中今年也将有很大的改变。”解涛介绍,2017年青岛大学招生计划在8300人左右,比去年减少了500人,减少的计划主要是中外合作办学方面的招生,普通类招生总体规模变化不大。
解涛介绍,在今年的高考招生中,对部分专业做了一些调整,有四个专业新增加了招生计划,新闻传播学类增加了面向理科的招生,临床医学5+3增加了眼科方向的招生,标准化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新增的专业。除此之外,在药学、医学影像、金融学类、会计学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等专业,理科招生规模增加得较多。在会计学类、工商管理类、经济与贸易类、金融学类、英语、哲学、旅游管理等专业,文科招生增加幅度比较大。
“今年最大的改变将是实行“专业+专业类”招生模式,2017年有近一半专业都将被分到18组专业类中,按类招生,另外52个专业则继续以专业模式招生,随着学校“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多元”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校将继续整合专业类,加强通识教育,践行“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解涛介绍,在这18个专业类中包含了计算机、电子、经济、金融、数理化、材料、管理等专业组合。“招生是人才培养的前端,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招生模式的变化也正是基于培养一流人才的需要。”解涛说,在他们针对大一新生的调查中,有大概85%的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根本就不了解。“在新的招生模式下,学生进入学校后接受为期一到两年的通识教育培养,后期再进行专业分流,给学生一个熟悉学科、了解专业的过程,也更有利于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规划学业生涯发展方案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