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考试大纲

2009-01-22 来源:招考无忧
Ⅰ.考试性质

    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组成部分,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考核报考理科类和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历史学科学习情况的水平测试。

Ⅱ.命题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本大纲为依据。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引导考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Ⅲ.考核目标与要求

  1.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
  2.理解历史概念、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线索和历史观点。
  3.理解并解释历史材料。
  4.解释历史事实和历史变迁。
  5.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观点。
  6.领悟和判断历史价值观念。

Ⅳ.考试范围与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以及《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考试范围包括历史课程标准的必修课程内容,即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的内容。具体如下:

历史(Ⅰ)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3)俄国十月革命

5.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太平天国运动
(3)辛亥革命
(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
(6)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8.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历史(Ⅱ)

9.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0.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1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2.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
(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16.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历史(Ⅲ)

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8.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9.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1)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3)启蒙运动

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1.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4)相对论和量子论
(5)现代信息技术

22.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23.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24.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Ⅴ.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Ⅵ.试卷结构

一、题型结构 

全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双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Ⅰ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单项选择题Ⅱ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双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单项选择题Ⅰ和单项选项Ⅱ按照不同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进行区分。)

二、内容比例

历史(Ⅰ)约占35%,历史(Ⅱ)约占35%,历史(Ⅲ)约占30%。

Ⅶ.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Ⅰ: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汉高祖            C. 董仲舒            D. 秦始皇
答案:C

2.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十月革命        
C.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D.巴黎公社
答案:D

二、单项选择题Ⅱ: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3.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答案:C

4.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来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 逐渐平民化                              B. 逐渐贵族化
C. 逐渐神秘化                              D. 逐渐宗教化
答案:A

5.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 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 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D. 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答案:C

6. 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 这主要反映了
A. 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 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 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D. 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答案:C

7.“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这段美国《时代周刊》的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A. 民族主义者                               B. 专制主义者
C. 自由主义者                               D. 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答案:A

8. 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 “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 “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答案:B

9.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A.君主制        B.共和制         C.君主专制         D. 君主立宪制
答案:C

10. 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化      B. 殖民战争         C. 资产阶级革命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A

11. 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政治背景相关,苏联历史上曾经发生下列地名变更:①彼得
格勒→列宁格勒      ②沙皇村→儿童村      ③勃列日涅夫→卡马河畔切尔内     ④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以上地名变更的先后顺序是
A. ②①④③        B. ②③④①           C. ①④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A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缩小
B. 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萧条状态
C. 西方政府对经济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D. 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同时加强
答案:D

三、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
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13. 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0月,中美英苏在莫斯科发表《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上述史实说明  
A. 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B. 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
C. 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苏平起平坐的大国   
D. 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AD

14.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实际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
A.“多”            B.“快”              C.“好”              D.“省”   
答案:AB

15.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 亚非地区的工业飞速发展
B. 促成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D. 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并日趋国际化
答案: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