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考缺考占比约0.4% 学子放弃高考为哪般?

2013-07-04 来源:高考网

  今年我省高考报名总人数为5.6万人,但实际考试过程中,平均每场缺考人数均超过200人,缺考占比约0.4%。考生缺考各有原因,但近年弃考的趋向备受社会关注

  放弃高考为哪般?

  核心提示:一年一度让考生和家长们备受煎熬的高考终于过去了,然而,由高考所引发的系列话题仍高热不退。

  有数据显示,我国高考报名人数已连续5年下跌,年均逾30万人弃考,且弃考留学者有大幅增长的趋势。

  省考试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我省高考报名总人数为5.6万人,但实际考试过程中,平均每场缺考人数均超过200人,缺考占比约0.4%。记者调查了解到,面对高考这道“龙门”,学生弃考各有原因,选择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教育界人士和专家对此各有看法。

  出国留学,不信任国内大学教育

  6月25日中午,我省2013年高考成绩正式揭晓,在文理科状元李虹洁、何中华遭遇媒体记者围追堵截的同时,18岁的李智却平静地开始了在美国的生活和学习,他就读的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是美国最顶尖的公立大学之一。此前,为了实现留学梦,他主动放弃了国内高考。

  事实上,放弃高考的绝不仅仅只有李智一人。在李智就读的海南华侨中学共有60人的中美合作实验班,截至目前,已有41名同学取得美国高校的预录取通知书。为尽早地适应国外生活,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结束高二课程后,便进入美国大学的预科班学习。

  李智是海南华侨中学首批中美合作实验班的学生之一。高二时,他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出色的表现,获取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预录取通知。我省高考成绩放榜的那一天,李智飞赴美国,开始留学生活。

  “国外大学招生灵活,可以多次申请,没有一考定终身的压力。”6月27日,李智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他刚刚认识了一批来自法国和马来西亚的朋友,新鲜的体验和交流让他感觉兴奋又紧张,不同文化的熏陶和碰撞,将对他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和李智一样,对国外留学生活充满期待的还有黄芃,他目前正在海口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强化英语学习。他说,选择出国留学而放弃高考,原因其实十分简单,“不仅可以体验不同的文化环境,锻炼自己独立生活和学习的本领,留学经历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将来归国就业的砝码和优势。”

  海口一位出国留学初中生的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由于大学扩招和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化,国内大学已不再是精英教育,为了将来就业更具竞争力,她决定提前让女儿出国,以更早地接受教育发达国家的教学理念。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与国外高校接轨的高中国际班便应运而生。海南华侨中学继开办中美合作实验班之后,今年又新开设了中英合作实验班,虽然学校在开班宗旨中明确,实验班的学生可作参加国内高考和赴国外留学的两手准备,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超过三分之二的同学都已明确表示将弃考留学。

  一位推崇国外教育的家长表示,国外教育较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让孩子终身受益,因此,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她也选择送孩子出国读书。

  转攻技能,寒门学子恐升学致贫

  然而,弃考留学毕竟只是富裕阶层少数学生可以拥有的选择,更多弃考的学生来自家庭经济并不富裕的寒门。

  三亚海棠湾喜来登酒店新招聘的实习生芯瑜今年18岁,来自农村家庭。在她看来,如果考不上容易找工作的名牌大学,还不如早点打工挣钱。她以念华南师范大学的哥哥为例,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她和哥哥一样坚持读完高中并参加高考,父母将负担她的高中择校费、学费、生活费至少3万元,接着再念大学,每年又将增加学费、生活费等1万多元,4年总开支约5万元。然而,念完大学找工作的结果却不乐观,她眼中“十分优秀”的哥哥,毕业时投简历常如石沉大海,主动面试应聘多家单位后,最终虽被录取,待遇却“很一般”,每月约3000元的薪水,总让家人感觉“大学给白念了”。

  “读大学也不好找工作”、“花钱太多”、“成绩不好,考不上好大学”…… 芯瑜说,她就读的海口旅游职业学校,多数同学的家庭经济条件都很一般,初中学习成绩也不是特别拔尖,所以都想学会一门技能,好及早谋一份挣钱的职业。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知识改变命运”的传统观念似乎正在悄悄发生转变: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不少初中生一毕业就会选择直接外出打工,通过高考跃“龙门”于他们而言,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今年17岁的荘晓天祖籍广东,随打工的父母在海口定居已10余年。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降临在家里的顶梁柱———晓天父亲的身上,使原本并不宽裕的家庭顿时陷入了经济危机。

  荘家一共有三姐妹,姐姐晓慧2009年参加高考,考上了三本线,但因为支付不起三本院校昂贵的学费,最终选择及早就业,成为海口家乐福超市一名工作人员,每月工资约1800元。

  妹妹晓天和晓丽原本已经考上了高中,但同样考虑到经济问题,最终选择了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晓天就读海口旅游职业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晓丽则在华南商业技术学校学习市场营销。

  “一是考虑职业学校收费低,二是听说技校生好找工作。”晓天说,她上职校二年级时,我省便对农村户籍学生免除了学费。如今,她从学校招聘会上又找到一份工作,不仅不用再花父母的钱,自己每月还能挣1500元左右。


  拜师学艺,张扬兴趣为谋职铺路

  这些变化,直让海南师范大学王丽洁博士感叹“时代变了”。上世纪90年代末,还是高中生的她,曾被师长们反复灌输一个理念:读大学,是唯一的出路。

  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拒绝踏上“独木桥”。

  记者在省音乐家协会了解到,近两年我省参加钢琴、电子琴等考级人数有所增加,其中有少数学生放弃高考专攻考级。

  一些有文体特长的学生,更早地让自己的特长为未来的职业铺路。

  今年14岁的蒙子月是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初二的学生,然而,文化课程学习对她而言似乎并不那么重要,她最喜欢每个周末在母亲的陪同下,参加新思维模特职业培训。

  “考大学也是为了将来找好工作,既然她喜欢模特这一行,又有这方面的天赋,以后就可以发展成职业,要不要参加高考并不重要。”蒙子月的母亲洪女士告诉记者,原本她就是学舞蹈出身,所以一直很重视对女儿创新能力和艺术气质的培养,发现女儿对模特训练感兴趣后,她决定尊重女儿的选择。

  身高173厘米的子月亭亭玉立,她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自己曾参加过各种类型的模特大赛,还获过一些奖项,很喜欢走台表演的感觉。

  “高考不是走向成功唯一的途径。”洪女士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选择更加多元,如果重视兴趣爱好的培养,将来拥有一技之长,一样可以获得成功。

  记者留意到,还有一些弃考的学生,他们的兴趣点似乎更加多元。例如,有学生在网上求助:“我现在高三,感到升学无望,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小猫小狗,所以想要学习一项和宠物有关的职业技能,不知道哪个学校比较好,请大家推荐一下?”他得到的推荐是:可以去宠物美容师培训学校。

  分析:高校教育值得反思 就业导向需要调整

  教育界人士和专家认为,近年国内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让上大学的“里程碑”意义减弱、高考对改变命运不再具有决定性影响,是许多学生不愿意参加高考的主要原因。

  资料显示,2013年,全国约有699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然而,就业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严峻的就业形势像雾霾一样,成为人们无奈却无法回避的话题,以至于有人将之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一方面就业越来越难,另一方面,学费越来越贵。调查显示,过去10年里,大学学费猛涨近20倍,而国民人均收入增长只有4至5倍。如此,读大学似乎已从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变成一项“有风险的投资”。因此,家境贫寒者选择回避风险,放弃高考;而家境优越者则正好相反,甚至愿意超前投资,选择出国留学。

  也有另一种声音提出,“面对弃考,高校应当反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高校难以为他们提供真正改变命运的机会。当前,国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的需求越拉越大,导致学与用脱节、白领培养模式与蓝领需求相脱节。高校应当转型发展,加强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加强专业化程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不能满足于关门办学。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张琦的研究方向是家庭教育投资决策,做课题期间,他曾接触过一些放弃高考的学生,他觉得,如果将弃考学生分类,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出生在城市,家境优越。父母要么对国内大学教育不认可,要么对西方国家很向往,早早给孩子安排好了出国留学。这一类约占总数的20%。

  另一类出生在农村,家境不好,学习成绩只能考个专科学校。他们的父母会想,与其掏空家底读个找不到工作的差学校,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赚钱。这一类学生,约占弃考学生总数的70%—80%。

  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金伯康认为,越来越多农村地区及城市贫寒学子放弃高考则是从侧面凸显了教育的不公平性:

  一是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竞争不公平。这些年,教育投入越来越给力,但教育嫌贫爱富的现象依旧,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地区,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成了被忽略的大多数,农村孩子入学率、升学率和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城市。农村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一直输在起跑线上,很难与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孩子比拼,失去了上更好大学的机会。

  二是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抬高了贫寒学子就读大学的“门槛”。一些学校的学费动辄上万元,4年“龙门”生活有可能让一个农村家庭债台高筑,然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农村孩子不仅不能通过读书改善生活,反而会走上更加贫穷之路。

  清华大学2010级本科生曾做过一项调查显示,在过去10多年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农村生源在重点大学所占比例却逐年下降,其中,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农村生源仅占总人数的17%。

  金伯康认为,贫寒学子放弃高考虽是无奈之举,然而由于就业导向观念,轻易主动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长远来看,高等教育对于提高民族整体文化素质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应该正确看待和珍惜能够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金伯康说,上大学并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它更应该是一段人生经历,甚至是一种社会责任,因为社会在发展,国民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终将会释放它在提升人文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建议:推进高考制度改革 给学生成才多元选择

  事实上,这么多年来,高考作为国内大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其本身也一直存在很多争议,诸如各地录取线相差悬殊、异地参加高考困难、高考加分形形色色,以及相继出现的高考移民、高考舞弊、权力寻租等乱象,正在蚕食高考的神圣感和公信力。而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就业难,更让人怀疑高考是不是制约人才遴选的体制性障碍。

  因此,有一种观点提出,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选择提前就业,弃考现象都是对“高考独木桥”的一种分流,对中国教育改革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可以促进高考制度改革。

  教育研究专家熊丙奇认为,从积极的角度来说,放弃高考使选择更多元化,改变了单一的成才之路。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弃考留学体现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国内高考以及高等教育正在遭遇全球化的冲击,当越来越多学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优质教育资源时,迫使国内教育日益向世界高水平看齐,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为适应时代发展,储朝晖建议,国内应在推进高考制度改革的同时,加快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提升专业化程度,加强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培养社会需要的多元化人才,对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的,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问题等应加快落实。

  对于弃考的农村和城市寒门学子,熊丙奇等人建议,教育部门可以通过网络教育、技能培训等方式,给学生成才多元的选择,让他们即使不上大学也能成才,从而打通上升渠道。

  金伯康说,不同国家的教育各有优势和特色,由于个体差异,并非每个孩子都适合出国留学,在他接触的学生和家长中,盲目跟风留学,出国后发现不适合才后悔不已的案例比比皆是。

  为了顺应教育“多样化”的需求,金伯康建议,高中教育阶段可尝试办学体制多样化,加快与国际接轨。例如海南华侨中学开设的中美合作实验班、中英合作实验班等,通过引进美国、英国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模式,打通出国留学渠道的同时,让学生提前接触和了解国外的教育,为理性出国留学提前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