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北高考志愿填报掀起“信息战”

2015-07-02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考分每一分都体现价值”?在6月的最后一周,随着高考成绩揭晓,面对“哪个学校好”“哪个专业好就业”等无数个问号,考生和他们的家长投入了一场“博弈”。

  但面对考分、排名,以及目标院校往年的录取范围、平均分、最低分等等一大堆数据,眼前的考验已经超越他们所熟悉的加减乘除。一份高考志愿的填报,考验的可能还有你掌握信息的多少以及信息的“精准度”,甚至还有得到这些信息的时间早晚。

  对学校信息不了解亲朋好友总动员

  623分,家住隆化县郭家屯镇罗卜营村的考生小李今年高考拿到了这样一个成绩。

  对于这个家庭来讲,这是一个不错的成绩——3年前小李以全县中考第一名的身份被邻县一所私立高中挖走,3年后她的成绩依然超过了本县考生的最高分。

  然而,6月25日至6月27日,这位17岁的女孩迎来了煎熬的3天,“那么厚的一本院校招生名单,该报哪个呀?”

  同样处于煎熬中的还有她的父母,孩子虽然考得不错,但家长心里也难免有所顾虑,既怕报高了导致高分落榜,又怕报低了浪费分数。

  有人称,高考填报志愿是人生中面临的第一大抉择。没错,面对这一抉择,几乎每位考生和家长都要面临考验。

  该报哪儿的学校好呢?高中毕业的父亲在一旁指导小李:“廊坊这个地方好,这地方有过廊坊大捷。虎门也不错,那块曾经有过虎门销烟!”而一边的母亲则插话说:“你一个女孩子家,还是不要走那么远!”

  面对一个个陌生的学校和专业名称,小李和父母只好“亲戚朋友总动员”,远嫁天津的二姨,在锡林浩特上班的三舅,在石家庄上班的一个表舅,以及在外地上学的哥哥和一位表姐……全都来上阵当参谋。

  这样的场景,不仅在这个偏远农村出现,也在很多城市里上演。

  家住石家庄市的马先生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文字工作,6月份的最后一周,他也忙得不亦乐乎。电话本中和教育沾边的所有人,他都联系了一遍:“孩子今年高考,向您咨询一下填报哪些学校好……”

  而在省会一家机关单位上班的李明威最近也频频接到亲朋电话。他毕业于省内一所师范类院校,曾当过几年老师,在亲朋眼中是“懂行”的人。但离开教育口多年,每帮一位亲朋提供填报志愿的意见之后,他都会内心忐忑。他说:“这是决定人生发展的大事,而且不确定因素很多,很难提供绝对理想的参考意见,而一旦填报失误,不仅会遭到亲朋的埋怨,自己也会觉得对不起孩子。”

  的确,这是一场信息不对称的抉择,家长和考生只能得到自己的分数和自己的选择,而无法知道某所院校的填报情况,只知道院校往年的录取数据,而没法知道今年志愿填报的即时数据……家长的文化水平以及对于高考录取规则的了解都在决定着一个孩子未来的方向。

  但动员亲朋,似乎成了他们最可依靠的力量。省会出租车司机王师傅的孩子在鹿泉一中就读,过去一年孩子的成绩在全校同级中提高了七八十名,看到孩子这么争气,他早早就跟一位亲戚打好了招呼——后者先后在保定市教育局、保定市十七中工作。在王师傅眼中,这位亲戚绝对是这方面的专家,孩子填报志愿的事就全托付给他了。

  什么专业好就业

  志愿取向选择追热门

  “工商管理、商务英语、国际贸易……”6月24日,在省会读大学的王辉把手机上的信息和网页仔细核对了一遍,才慎重地按下了发送键。几百公里之外的大山里,他的妹妹正等着这些重要的信息当参考,好决定最后的志愿选择。王辉就读的是工程类专业,他觉得这样的专业不适合女生。

  然而,王辉可能没想到的是,他眼中的这些含金量大、好就业的专业,已经不再是当前的热门。网络上大量的信息显示,电子信息工程、同声传译等专业才被认为属于更有前景的专业。

  随着社会发展及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每一天都在诞生新事物、新行业,也在产生着对于相应人才的新需求。当这些需求延伸到教育领域,有的便成为一个个专业。而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多少、就业后的工作待遇以及人们对于某些领域发展需求的预判,则使高校的专业呈现冷热大不同的情况,冷门专业门可罗雀,热门专业竞争激烈。

  但在高考填报志愿这场信息战之中,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像王辉一样,缺少对信息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从而导致难以精准地填报志愿,他们往往会追逐热门专业,“因为大家都选的,肯定不会错。”

  例如,财经类专业就是近年来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拿2014年的录取平均分对比,东北财经大学超过了同时身为985、211院校的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同样,天津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财经类院校的录取分数也超过了很多985、211院校。

  现实中,追逐热门专业的不仅有家长和考生,高校也加入了这个队伍之中。2015年,燕京理工学院、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唐山师范学院等四所院校申请增设了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

  而回顾近年来的情况会发现,自2011年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在省内首先试点开设这一专业以来,5年间,先后开设这一专业的省内院校已达20所。

  2014年10月,教育部公布了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名单,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电子商务、贸易经济、生物科学、旅游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市场营销等人们通常认为的热门专业名列其中,而动画、知识产权、广播电视编导、表演、艺术设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公共事业管理等近年来新兴热门专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境遇。

  就此,一位专家分析认为,热门专业还可以分为持久热、发展热、时髦热三种热门类型。其中如建筑学、机械电子工程、电气信息等专业,就是比较持久的热门专业,即便一段时间之后都会保持热度;车辆工程、物流工程、物联网工程、海洋工程、轨道交通、航天航空等都是比较有发展前景的热门专业,可称为发展热;而一些在一定时期内因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较大需求,结果一哄而上之后形势急转而下的专业,则是时髦热。

  该专家表示,高考志愿填报中,单纯追求热门专业的方法不可取,冷门与热门的关系要处理好,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考生一定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我喜欢什么?我适合什么?我擅长什么?

  大数据服务成“高参”

  填报效果待证实

  当许多家长为孩子的高考志愿一筹莫展的时候,大数据来了。

  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多了这样一支特殊队伍,他们的口号是“大数据帮你填报上好大学”。这些咨询机构,大多搭建了一个平台,或者是普通的网页,或者是需要下载到手机上的APP软件。他们推出的相关服务,有的花上几百元就可以试用,有的则要价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

  一些细心的家长留意到,几乎就在高考进行期间,这些咨询机构就出现在考点外,向家长和考生发放广告宣传单,有的还同时派发针对志愿填报的讲座入场券。

  填报志愿时间紧,而且又关系到考生的人生前途,为了使分数发挥最大效应,一些考生和家长开始尝试使用这些数据平台。

  一位使用过类似平台的考生介绍,输入自己的成绩之后,不到一分钟时间,近三年来同分数考生的专业选择、就读院校综合实力、毕业后薪资待遇等信息纷纷显示出来。他认为,这些情况和自己通过多种途径咨询到的结果相符。

  而一位利用大数据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咨询服务的商家则告诉记者,自己提供的各专业就业数据是在综合分析了上千万名本科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情况后得到的结果,并且还和多家覆盖全国的招聘公司进行了合作,统计范围涉及全国2000多所大学共计10万个专业的就业去向。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与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大量存在,包括高考志愿填报手册、高考志愿填报秘籍攻略、高考志愿卡、报考“神器”(线上志愿填报软件)等,还有“资深”老师“一对一”报考咨询服务,价格从数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这些相关指导中,多包括性格能力环境综合测评、报考培训、招生录取政策解读、报考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学习发展规划等多项内容,并称有专业人员可根据近年来全国高校招生录取数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数据等“大数据”进行信息分析,结合考生成绩和兴趣,制定出报考方案。

  其中一些商家还推出了专家级套餐服务,例如一套包括“潜能测评+生涯规划1次”+“志愿填报1次”+“考前减压辅导1次”的“志愿3A计划”,售价竟然达14.8万元。更多的套餐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很多还承诺称“未达到各批次院校投档线双倍返还费用”。

  然而,这些大数据服务平台还是遭到质疑,多家媒体纷纷以《大数据报志愿靠谱吗》为题,提醒考生别迷信大数据。

  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面对复杂的报考规则,专业人员根据近年来全国招考数据、各校高招政策、各专业前景等做出的数据分析,对考生选择大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目前报考咨询市场确实存在良莠不齐的乱象。

  记者注意到,在考生和家长对于高考咨询服务的巨大需求面前,大数据作为一种科学的手段,成为高考咨询辅助工具的市场前景应当会很广阔。

  目前较为准确的“参考高校往年录取排名”的填报志愿方法,已经显示出对数据分析运用的好处。就此,专家建议,大数据服务高考,一方面需要加以规范,另一方面也有待考试招生管理部门对相关数据的进一步开放,才能让这个市场避免鱼龙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