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怎样与孩子沟通——给家长的3条建议

2009-04-20 来源:招考无忧

  高中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的快速成长期,在这个时期里,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反应、心理机制、心理预期分别呈现敏感、脆弱和理想化的特征。繁重的课业负担和现实的高考压力,又给他们增添了不少的心理波动。

  当高考一天天地临近时,上述心理波动发生的概率会更大、频度会更强。对此,每一位家长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适当掌握一些缓解孩子心理压力的方法。在此,笔者给家长们三条建议。

  建议一:

  包容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诉求

  从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的许多咨询案例中,笔者发现了一个共性规律,即: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是处在高考前夕的孩子思想非常活跃、心理非常脆弱,有一种强烈的心理诉求。

  青春期的孩子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上的变化,其人格特征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他们希望这种变化被社会理解、为公众接受,这就使得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反应比较敏感。青春期的孩子涉世不深,缺乏自信,这也使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青春期是多梦的季节,学生充满对人生的展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使他们的心理预期比较理想化。

  青春期的孩子盼望理解,需要宣泄,在各种压力之下,如果孩子的情绪得不到慰藉和释放,压抑的心便会转化为躁动和偏激,逆反和抵触就可能成为这一时期孩子最典型的表现。

  高考压力如果化解不当,则会使上述心理反应迅速放大,形成较大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要理解和包容高考前夕孩子的心理诉求。细心观察和判断孩子的烦心事,迅即给以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善于发现和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孩子以鼓励和支持;学会坦诚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研究怎样不露痕迹地为孩子作心理暗示和心理调节。

  建议二:

  坚持“三比三不比”原则

  “三比三不比”,即“比远不比近,比优不比劣,比上不比首”。这是家长在高考前夕激励孩子时应该遵循的一条原则。

  家长们通常喜欢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表现优异的同学作比较,以此激励自己的孩子。但是,这种比较往往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有时适得其反,让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困难。

  “比远不比近”,就是尽量选择那些物理距离与你的孩子较远的学生作为比较对象,如不同桌的、不同班的甚至其他学校的同学。如果比较对象当初和你孩子情况相仿,但通过努力,最近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时,你就可以把比较对象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这种比较既适时地激励了孩子,又恰当地保护了

  孩子的自尊心,容易为孩子所接受。

  “比优不比劣”,就是尽量选择孩子的优势而非劣势跟其他同学作比较。即使你的孩子尚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地,你总可能找到他的某些优点来与他人作比较,这种比较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

  “比上不比首”,就是把孩子各学科的学习情况与略领先于孩子的同学作比较,通过比较寻求提升成绩的突破口,以期在下一次考试中赶超这名同学。当学生的眼睛老是盯着最优秀的、为首的那名同学时,他很可能每次品尝的都是失落的苦涩;但是,如果当学生的眼睛仅盯着成绩比他领先一丁点的同学时,他很可能通过努力,取得进步,从而变得越来越自信。

  建议三:

  以“三多与三少”约束自我

  “三多与三少”,即“多交流思想,少外出应酬;多鼓励肯定,少无端批评;多和风细雨,少疾风暴雨”。

  高考前夕,孩子的心灵非常需要家长的抚慰,尽管有时他的表情有些不屑、有些冷漠,但这绝不是他的真实状态。这时候,家长应该格外地关注、关心孩子。

  有些家长,平时与孩子交流甚少,既不知道孩子的近况,也不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甚至藉口有应酬,干脆一走了之,在这个孩子亟需鼓励和帮助的关键时刻,彻底放弃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也有些家长,整日里跟在孩子身边,大事小事唠唠叨叨说个不停,说这个有问题那些没解决,反反复复,让人生厌。

  更有个别家长,不关心则已,一上手就大呼小叫、惊天动地,家里隔三差五刮一次“风暴”,令处于“台风”中心的孩子不堪忍受。

  我想,如果上述的这些家长都以“三多与三少”来约束自己,以此来改善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就会更畅达、更和谐。

  交流需要艺术,沟通有赖技巧。从现在起,用你的真诚、真心和孩子进行沟通,小心保护孩子的自尊,时刻给孩子以信心……相信不久的将来,你将收获更多的真诚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