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考生,如何“温馨助考”
临近高考,无形的压力笼罩着千万的考生及他们的家庭。社会风气、学业竞争、家庭压力、考试焦虑,都会对考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在社会风气、学业竞争和考试焦虑都难以改变的前提下,如果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又没有正确的教育方式,难免使考生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家庭因素”影响成绩
现有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业成就与其人格特征、智力水平、家庭教育、学习方法、动机因素、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考试焦虑、心理健康水平等有关。但是对考试活动绩效的影响而言,我们发现许多问题的症结直指“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包括父母职业、家庭结构、父母文化程度、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学生考试心理素质包括心理控制感,主要指自制力、坚持性、情绪波动等。心理能量主要包括认知能力、勤奋、挫折耐受力等。心理弹性指的是乐观、轻松、兴奋、情绪调控等。
北京师大与西南师大罗晓路博士等曾联合进行“中学生考试活动绩效影响因素模型的初步研究”,该研究表明家庭因素和考生考试的心理素质对考生考试活动绩效(学习成绩)有直接作用。学校因素、自身因素和考生考试心理问题互为中介,分别通过家庭因素与考生考试心理素质,对考生的考试活动绩效产生间接影响。
我们发现父母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考生的自我效能感、考试成绩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给予情感上的温暖,表示支持和理解,对考生宽容,进行鼓励,这样的教育方式对考生的学习有积极作用。相反,父母如果一味拒绝考生的要求,否认他们取得的成绩,过分干涉考生的行为,使用惩罚等严厉的教育方式,对考生的学习有消极作用。
因此,家长必须要关注考生家庭环境的建设。
督促学习须适度
目前,家庭教育中的“过度”问题比比皆是。“家有考生”家庭的“过度”教育主要与升学考试直接挂钩。一般会有三种表现形式,包括过度夸大学习内容价值,学科家教过度投入和成绩要求过度加码。
有些家长对学习内容价值过度夸大。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训斥考生:“你这个不懂,那个记不住,怎么上大学?上不了重点大学又怎么能找到好工作?”家长把说教放在现实的功利目标上,并加以强化,常引起考生的逆反情绪。
也有家长为考生安排了大量的家教辅导。当前不少考生学习上出现了本末倒置现象,对学校的教学内容敷衍而过,而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家教辅导。于是,考生们把“家”视为“第二学校”,在资深家庭教师指导下,进行“海量复习”与“强化提升”,致使回家如返校。家长们甚至取消了孩子一切节假日,让他们整日苦读苦练。
家长们还会不断提高对孩子考试成绩的要求。每当统考、模拟考试过后,家长对孩子考试分数的要求就不断提高,要求孩子横向比较,“与时俱进”。
那这么做的效果又如何呢?长时间、大容量、快节奏的备考活动,使孩子的学习乐趣与激情化为乌有,身心疲惫。况且高考前诸多模拟测验的成绩具有不确定性,在心血“大投入”的情况下,一旦受挫,家长和考生往往心急如焚,互相迁怒。因此,家长要根据考生的智能水平、性格特点、学科兴趣“定制”家庭作业。只有实事求是地评估孩子的学习现状、升学志愿,才能事半功倍。
亲子关系须改善
高考的确是大事,因此,难免有些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期待过度,甚至干涉过度。过分保护的实质是要让孩子背负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结果使孩子感到紧张压抑;过分期待的实质是不切实际,期望值过高,让孩子达到不能实现的高度,往往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过分干涉,即限制孩子的自由活动,其实质是剥夺了孩子放松心情、休闲娱乐的权力,结果损伤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这些过度的行为,恰恰是由于考生家长的心理出现了问题。我们发现,高考考生中“学习成绩偏低组学生父母”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异常心理水平上(指“严重性”)远远高于“学习成绩优良组学生父母”。而“待考生父母群体”在上述异常心理水平上又远高于“非待考生父母群体”。结果表明,高考会使“考生群体”的家庭关系变得紧张、敏感、对立。
建议家长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平静;少一点功利,多一些宽容。要提高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度,疏通情感表达的通道,增强家庭的娱乐性,维护家庭成员的独立性。具体落实到考生的身上,家长在观念与行为上应该做到“三个改变”:要把“溺爱”变为“关爱”,即要把“宠爱迁就”变为“平等互助”;要把“斥责”变为“激励”,即要把“不满批评”变为“信任诱导”;要把“说教”变为“感染”,即要把“空洞唠叨”变为“细节支持”。
心身障碍须矫治
因为个人、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考生在高考即将到来时紧张焦虑,无法放松自己,导致某些心身障碍(特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如神经性呕吐、偏头痛等),这必然会影响考生临场的发挥。所以家长要及时发现考生的心身问题,并协助考生完成治疗。
一般说来,考生的心身障碍、心身疾病主要有精神性失眠症、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痤疮、肠道易激综合征、神经性尿频、习惯性便秘、荨麻症、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神经性皮炎、消化性溃疡、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女生妇科:痛经、精神性闭经、经前紧张综合征等)躯体症状。
考生如果出现了心身疾病,就要马上就医,使身心的不适尽快康复。治疗应当以中医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并配合食疗、运动治疗等。
心身医学专家指出:滥用保健品有害无益。据有关数据显示,大约有六成高考考生在服用保健品,有的同时服用三四种,甚至购置制氧机等。一些家长在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让考生同时服用多种保健品,希望以此来提高考试成绩。医学专家认为,不要盲目依赖保健品,用不好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总之,家长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之成为考生避风的港湾,而不是另一个“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