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两周 尖子考生怎样才能不怯阵?
“我不是害怕考不上重点本科,我担心的是不能被中山大学录取。一想到十余天后的高考,我的脑子就变成一个空壳!”距离高考不到两周,广州市第十六中学高三男生阿华突然产生了高考恐惧。出人意料的是,阿华竟不是“学习困难户”,而是一名优等生。
记者抽样调查了50个在广州市重点学校就读、成绩处于中上流的学生,竟有高达75%表示害怕高考。心理健康问题专家、广州市尊师重教促进会理事、中学生报“红姐姐信箱”栏目主持人杨红认为,由于个人和师长、外界对其高考的期望都较普通学生高,所以尖子生面对高考时的压力会更大。
个案1:患得患失,闻声惊恐
一模过后,一名不愿透露就读学校的高三男生阿勇怎么也不愿踏入教室的门,即便听到一丝声响都会头晕恶心,成绩也一下滑落到全班的倒数几名。
学校的心理老师了解到,阿勇平时成绩不错,由于父母和自己过于追求考上名校,导致了心理疲惫,因此产生了对声音的敏感。于是,他就对阿勇使用“系统脱敏法”,先另找一个课室让阿勇晚修,让他避开原来的刺激源。然后,老师制造噪音,同时,还安排了一位同桌引导阿勇说话从而得到宣泄。另外,阿勇一直都认定了要考中大,心理辅导老师就让他调整目标,让他可以接受上二本的学校。
心理老师还让忙于生意的父母保证孩子每个周末打场球,又每周给孩子送汤增强亲子关系。到了冲刺阶段,阿勇已能每天正常上学。
个案2:考前面无表情对母亲
广雅中学高三女生小芳,母亲非常疼爱她,她又是家里成绩最优秀的孩子,所以一心考上中大来报答妈妈。但是,临近高考,她变得不愿与人交往,与同学乃至父母相处时都面无表情。每次看到题目,她的头脑就一片空白,还出现严重失眠现象。
学校的心理老师吴小健发现,小芳的心理症结在于有问题不懂得向妈妈倾诉,一味憋在心里。他就在小芳面前放一张空椅子,让她想象妈妈就坐在椅子上,把所有心里的话都说出来。那一刻,女生一边哭着一边向“妈妈”讲述自己的感受。尔后,吴小健鼓励小芳回家跟妈妈面谈。现时,小芳的学习焦虑症状渐渐减轻,逐渐恢复正常学习。
吴小健建议,这一类乖巧、容易压抑自己感情的优等生,可以每天抽出10~20分钟,做自己认为开心并且能完全投入的事情;周末还可以跟家人去公园玩机动游戏,利用大喊大叫来宣泄自己的感情。
个案3:二模过后,失眠成习惯
执信中学的高三女生阿玲,本是品学皆优的学生会干部,想不到在二模成绩出来以后,每周都至少有两到三晚失眠。她觉得白天学习实在难以打起精神了,愈加担心无法参加高考。
杨红了解到,因为阿玲的二模成绩虽在班上仍属中上水平,但与个人期望有些差距,导致过分紧张。杨红指导阿玲认识到,即使是失眠,也不用担心第二天一定会精神不好,即使只睡了两三小时,也要暗示自己第二天有足够精神去学习。失眠时,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看书等。另外,杨红让阿玲相信,自己已做足准备,虽然二模失手,但并不代表高考失利。现在,阿玲的失眠症状基本消失,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善。
考生:考前一周想象助减压
广州市第21中学心理辅导老师李艳月建议,在考前一周左右,考生就可以每天用30分钟,亲临类似考场的环境冥想,先模拟拿出笔写准考证,然后模拟正在高考,这样到了真正的考场上就会感觉很熟悉。另外,到了最后阶段,不要让“对比”为自己增添额外心理负担。对自己要求过高的尖子生看到实力相当的同学努力搏杀的样子很容易产生焦虑,如果是这种情况,就要坚持相信自己对别人的影响力,知道自己的努力也会令对方感到些许压力。
而杨红则建议,高考前一周,尖子生有平常心态很重要,应相信高考只是对成长有利的一次经历,而非通向名校的功利途径。
家长:提前两周让考生适应环境
中小学心理辅导中心心理咨询师彭子文提醒家长留意,若考生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异常,则可能是压力过大。如:以前话很多,现在不愿意说话;以前吃很多,现在吃不下;莫名地觉得身体不舒服;上课想上厕所等等。家长若发现此症状,可给孩子一些躯体上的支持,如拍肩膀,牵手,拥抱等。如果孩子没有主动提及的话,尽量不要跟他谈学习上的问题,尽量少用语言激励孩子,多用身体上的激励。另外,尽量让学生自己选择餐单,给他一个做主的机会,增强他的自信心。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在考试期间入住酒店的话,最好提前两周入住,给孩子一段适应期。
高考前,家里还应尽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复习环境,减少家庭活动。即使父母工作有改变,也应等到考后再跟孩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