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两周心理加油很重要
专家为考生支招
寻找心理后盾“过滤”负面情绪
离高考还剩下最后两周的时间,面对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折,考生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往往是不可避免的。据了解,近期前去心理咨询的初、高三学子络绎不绝,而最近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也使个别考生的情绪受到影响。如何在最后十几天调整好心理状态,做足临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可说是备考的重要环节。为此记者采访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室杜亚松教授、华东师大心理咨询工作室咨询师陈默等专家,来听听他们的说法。
[典型症状]
考前焦虑易引起三类心理问题
杜亚松和陈默告诉记者,前来咨询的考生主要症状是考前焦虑引起的种种不良反应。如很多同学只是因为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波动,就动摇了自己的信心,开始怀疑自己的实力;而不少考生因担心考不好导致睡眠不好;部分考生还感到胸闷,甚至跑去综合医院检查;有些症状是胃肠道不适;有个别原来心理状况就不好、患有强迫症的学生,最近拼命地洗手;最夸张的例子是一名学生不停地洗澡,每天花十几个小时在淋浴房内,一天用去了三瓶沐浴露,最后不得不住院治疗。
陈默把考前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分成几类。第一种考生就是如前所说的,本身学习成绩比较稳定,只是为了一次成绩上的波动就动摇了信心。“考生这个时候就要清楚认识到,并不是自己的实力有所下降,而是面对高三阶段巨大的学习量,状态上有一个小的调整而已。”陈默指出,只要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考生就应该重新拾起信心面对高考。
还有一部分考生平时学习大大咧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高考这样重大的考试,能够在思想上有所重视,却无法在行动上真正把复习工作落到实处。“这时考生就容易焦虑。”陈默指出,这样的考生往往有心复习,却苦于无法进入状态。他们可能会自觉地坐到书桌前,但是一直左顾右盼做一些其他事情,就是无法拿起书本复习。有些家长就会对孩子多加责备。“其实这时候最应做的是制订好复习计划,然后踏踏实实地把它付诸实现,在一种轻松的心理状态下迎接高考。”
另外有些考生已进行了多轮复习,却仍然会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以致在最后阶段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真正重要的知识点在哪里。“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一定能考上某所重点大学,在亲戚朋友面前许下诺言,回来给孩子施加压力,其实这是一种最要不得的做法。”陈默认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留条后路,配合好孩子,根据其制订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一点一点、扎扎实实地完成最后阶段的各项复习任务。
[缓解对策]
循序前进变焦虑为复习动力
“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陈默说,“决定你自身实力的不是一次考试的失误,或者暂时的低迷状态。考生往往依据这些表象,就开始担心考不上理想学校。他们没有看到,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之前十二年的学习状况。”她认为,临考前的紧张和焦虑是每个考生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但只要对自己长期以来的学习状况有清楚认识,认清自己的真正实力,循序渐进地按照既定目标前进,这种焦虑和紧张就能化作复习的动力,转化为一个对最终结果有利的因素和坚定的心理后盾。
杜亚松建议考生可采取以下缓解对策:
■首先要保证有良好的睡眠,这是解决焦虑的最佳途径。调节睡眠的作息时间,不能天天拼到后半夜,必须保证每晚11点前入睡;且睡觉前不必像学习时那样脑子里“回放”复习了什么、计划明天复习什么。什么都不要想,就是纯粹的睡觉。建议有失眠问题的考生可适量服用些助眠药物,但不主张用安定类的西药,建议用些中成药,如枣仁安神胶囊。
■其次,要学会缓解焦虑。杜亚松教考生、家长几个操作方法:
1、深呼吸放松。每天5-6次,在睡前、白天复习前等多种场合运用,进考场后如出现心跳加速、晕场等现象也可运用。
2、有条件的话,可用生物反馈治疗。即通过测自己的心律、脉搏等来测量紧张的程度、指标,进行放松指导。
3、家庭配合要跟上。家长要把高考行为家庭、环境正常化,不必关掉电视、不说话或脱鞋走路,平时怎样还是怎样;其次是保证孩子饮食的营养平衡,蛋白质要丰富,保证维生素。可吃些易消化、促进睡眠的食物,像鱼肉、牛肉、水果、牛奶、面包等,切忌大鱼大肉,孩子原来爱吃什么还吃什么。也不必吃太多补品,由于青少年松果体分泌一般都很正常,过度补充褪黑激素只有对他们不利。
家里可放些舒缓的轻音乐。让孩子做他感兴趣的事,如可适度上上网、看看电视、聊聊天。此外,考前和考中注意不要发生躯体疾病。
有些考生考前、考中住到宾馆里,希望可安静复习、考试,但有的宾馆房间压抑、不透风,对考生并不好。由于环境发生变化,如太安静、床太软等,有些学生反而睡不着,其实还是家里的环境最习惯,不用轻易改变。
4、学校可组织模拟考场。模拟是解决焦虑的好方法,可让考生尽早“脱敏”,尽量不要搞“倒计时”、“排行榜”,不过分刺激学生,但一定程度的紧张还是要保持的,这有助于调整学生临考的状态和斗志。
5、临考做好充分准备,避免突发事件影响考生心理。临考前一天,准备好准考证、文具用品等必备物品,尽量避免因忘带准考证等突发事件的发生而对心理产生剧烈的冲击。如果发生此类突发事件,家长不要批评、呵斥孩子,要沉着冷静“自救”。如遇到交通堵塞,路近的话考生可自己急走到考场,路远或准考证忘带者都可向交警求救。
[特别提醒]
理性面对地震信息
最近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许多学生纷纷捐款献出爱心。但有的学生情绪过分投入,而个别媒体的过度报道则使个别心理素质差的学生晚上做噩梦、产生挫折感。对此,杜亚松认为,对灾难事件,学校、家长、学生都应理性地面对,我们哀悼逝者、选择坚强、建设好国家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不能让正常的生活、学习受到影响。个别教师出于应考的策略,将这次地震的信息作为可能考到的知识点,让初、高三学生从电视、报纸中关注相关信息,那只能说明他是个“考试专家”,却不是个好教师。杜亚松强调,这次的灾难首先应该是一种爱心互助、同舟共济精神的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