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高考志愿后心理更紧张怎么办
浦东洋泾中学心理教师徐琳表示,眼下有些学生出现了填完志愿上交后更紧张的情况。原本感觉距离高考还有一段时间,而递交志愿后,似乎就“宣判”了高考转瞬间就摆在了面前。特别是有些学生对照着自己的模拟考成绩和最终递交的志愿,发现差距过大后就焦虑情绪蔓延。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不妨学习几个好心态。
1.抱定终身学习理念。有些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并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于是,或好高骛远,或人云亦云,填完志愿才觉得自己能力有限。但其实就算暂时考不进自己心仪的学校又怎样?人生路漫漫,只要学生坚定终身学习的理念,并愿意为之不懈拼搏,总有一天能实现梦想。
2.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学生,包括家长在内,对社会的了解很局限,更是把自己的思路框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觉得不考进某某学校就人生毁了,无路可走了。这类想法太极端,其实如今这个社会是非常多元化的,对于成功的定义也因人而异。学生要让自己的眼界开阔一些,有些时候要学会走出去,志在四方。
心理咨询师林玉芳则认为,交了志愿后学生感觉有点紧迫感是很正常的,只要能该吃吃,该睡睡,该复习复习,不影响到正常生活就没问题。有些学生过度紧张,吃不下,睡不着,效率低下,甚至免疫力下降,生病等,这些都是压力过大的体现;有些学生则毫无压力,出现了考前懈怠。他们觉得已然到了最后两周,“大势已去”,不妨索性把时间用在娱乐、轻松上,这样完全不在状态也会影响到竞技水平的发挥。其实,这两种极端情况都对高考发挥不利,学生应尽快把自己调整到“适度紧张”的状态,有适当的压力,才能转化为冲刺的动力。
浦东新区上南中学心理教师孙晓青建议,复习进入冲刺阶段,考生反而会感到自己似乎还有这样那样的知识没有掌握好。这时候,应该进行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我的成绩一向是好的,高考一定能成功”、“我是行的,尽管过去成绩不怎么样,但高考时一定会超常发挥”。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助于消除考试的紧张感和恐惧感。
另外,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模拟考试成绩,结合老师与家长的意见来确定恰当的期望值。期望值不能过高,否则,复习和考试时总感觉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容易产生焦虑心理,碰到挫折会灰心丧气;期望值恰当,则相对容易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感、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