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压力来自何方?专家称老师应先减压

2009-05-15 来源:招考无忧

  到了高三,压力自然存在。“高三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升学压力,几乎没有一个高三毕业生不想考进最好的大学。而现在有些老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施压,使我们处在双重压力之下,不少同学产生了考不好既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老师的想法,而且这种想法经常在头脑里翻滚。”一位姓季的男生坦言,“最大的压力有时往往来自最亲爱的老师。”

  教高三的老师比学生更紧张

  近来,别说高三学生压力重,就是一些执教高三的教师也绷紧了弦,他们本能地感到了来自学校升学率的压力。

  而一些教师在重压、无奈之下,出于多种因素层层下派,最后转嫁给学生。

  评点:控江中学校长张群认为,教师与学生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关系,但不应是“连带关系”。如果把学生的成绩简单地归结为教师的原因,那是不恰当的。学校的极端做法,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

  拼命填鸭式不如有张有弛

  到了高三,学习的内容早早就被前几个学期“吞”掉了,因此,现在的学生整天就是复习,“复习是高三最大的课”。许多同学认为,老师一味地加大数量与分量地“灌”,不仅会产生物理性的膨胀压力,而且会产生化学性的精神压力。记者在一些学校看到,在高三年级教室里,桌子上垒起来的复习卷子像一座小山。一位数学老师说:“我们老师总有些不放心,生怕自己漏了什么。”

  评点:复兴高级中学校长陈奕望指出,教师总想把学生“炼”成全能型选手,吃成“大胖子”。其实,好的愿望还要尊重科学的规律,老师要体谅学生的境遇,同时要讲究科学的方法。一味地灌输,有时效果不一定好。

  别把高三学生当“出气筒”

  教师由于受“生存状态”和观念的驱使,很自然地会在高考前向学生施加压力,对这种压力会造成学生什么样的精神刺激和后果,有些教师往往宏观明白但微观并不理会,所以正视现实不够、苛求过分,凭主观愿望为多,从实际出发较少,最后压力变成了负效应。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闵景指出,教师无论出于什么动机,不顾学生的生理极限和心理承受能力,拼命施压,一味拼搏,都是一种过激、过分的行为,轻则影响学生的情绪,重则可能酿成悲剧。

  在高考即将来临时,有智慧的老师应做“减压阀”,千万别把学生当成“出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