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心理问题考生可“对症求解”
日前,本报在官方微博、微信上开展的心理咨询活动受到热捧,众多家长和考生通过微博、微信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考前心理焦虑。昨日,本报请省会几所中学的心理教师,对提问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案例一:在学校认真听讲 回家后管不住自己
讲述:我是一名高三的艺术考生,我也知道现在应该全力以赴。白天在学校的时候我都能投入地跟着老师学习,就是晚上回到家里的时候,总是管不住自己,一定是先把手机打开,上网,我该怎么办呢?
对策:由家长监控考生看手机的时间
石市12中高三艺术班班主任郭晓红老师说,艺术生有一段离开学校、自主备战专业考试的时间,大约4个月。这几个月里,学生们走出校门,既体会备考的艰辛,也享受少监管的自由,这会对回归后备考文化课有一定的影响。郭晓红老师说,对于这种情况,建议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有一个比较坚决的态度,在最后冲刺这段时间绝不能因此分心;“我们建议考生和家长配合,由家长监控考生看手机的时间,或者直接由家长代为保管手机,用外力帮助考生暂时远离手机。”
案例二:中考曾经失利,现在担心高考能否发挥好
讲述:我是一名高三的文科生,在三年前参加中考时,因为临场发挥不好,导致自己的中考成绩比平时低了很多。高中三年我也在努力学习,但是现在随着高考的临近,我越发担心自己在高考过程中也会出现发挥失常的情况,这段时间我总是在怀疑自己,感觉自己一到大考就会发挥不好,觉得自己很难走出这样的怪圈。
对策:告诉自己:高考与中考不一样,我一定行
“其实很多高考的学生都存在这样的不合理信念,我想说的是中考成绩与高考成绩没有必然的联系,很多中考失利的考生都在高考中取得了满意的成绩。有这样心理的考生一定要告诉自己,高考与中考不一样,我一定行!”石家庄市第21中心理老师缴月说:自信充盈永远是高考成功的最大筹码。那么如何让自己拥有一份自信呢?缴月说:心理暗示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高考之前的这最后一段时间里,同学们可以每天早上醒来后大声告诉自己:“我是聪明的,我是强大的,我是独一无二,闪闪发光的。”“不要小看了这种心理暗示,如果考生每天坚持做,那么自己的潜意识就会接受这种自我暗示,从而让自己真正走向强大。”
案例三:大题总是错,我现在很怕做大题
讲述:老师,我是一名高三理科生,以前理科考试很顺利、正确率也很高;可是从一模考试开始,不但考试题做不完了,而且正确率也大大下降了,大题一半一半地错,考试成绩真是惨不忍睹。我原来的考试成绩还可以,在这段时间里我也一直在调整,虽然成绩有所提升,但我现在每次发卷后都担心后面大题不会做,有的时候做出来了也认为是题简单,下次肯定会做不出来。
对策:从关注自己错了什么,转移到关注做对了什么
“高考总复习进入到综合提高阶段后,可能有些同学会遇到不适应现象。”石市12中心理老师秦杨说,考生觉得自己做不出来,这个问题的背后往往有其内在的原因,因为一种行为必定是在某种内在观念指导之下的。考生要冷静下来,重新梳理全过程,找到问题背后的内部原因,也就是不合理的观念、非理性的观念,比如,“是否过于强调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高的正确率”等,找到根本核心的问题所在,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改变错误观念,调整考试行为策略。
秦杨说,如果考生无法清晰地分析出自己的问题,在最后这段时间,建议考生把注意力从关注自己错了什么,转移到关注自己每天做对了什么。这样做会增强自己的信心,每天的收获也是备考过程中最有意义的事情。无谓的焦虑和悔恨只会影响心情打击自信,所以不要这样做。
案例四:临近考试 有着无数种担心
讲述:我是一名高三考生家长。临近考试了,孩子的心情却变得不平静起来。她总是担心一些在我们看来根本不值得一提的事情,比如,万一考试当天堵车怎么办,万一拉肚子怎么办,万一提笔忘字怎么办,万一考试前一天晚上失眠怎么办……我们也试着开导过几次,但是不成功。怎么办啊?
对策:把心想的“万一”写下来
石市41中心理老师梁金辉表示,这名考生出现的“未进考场脚先软”的“万一”念头其实是考生考前焦虑的一种典型表现。分析其原因,很有可能是在某次考试或是复习的过程中,因为粗心而造成重大失分,在心理上留下了一定的阴影。
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梁金辉建议考生可以采取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方法。当出现“万一”念头时,不要克制这种想法,反而要让自己想下去,直到想到穷尽。在想的过程中,还要把所有的“万一”都写下来,让潜意识中的思维视觉化。此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准备一张纸,大脑中每出现一个“万一”就把它记录下来,不管这种念头是否重复、是否荒唐,只管把这些念头写下来。等实在没有其他念头出现时(其实,大脑中也没有多少念头,而是由于思维的跳跃性,让自己感觉到念头成百上千罢了),然后把所有的念头从前往后通读一遍,划掉重复的,合并可以合并的,最后,把剩余的念头整理一下。梁老师说,当考生这么做了就会发现,很多“万一”并不是“不治之症”,焦虑情绪也会随之下降。
案例五:提醒 离中考最后一个月,拼还是不拼
讲述:我的孩子马上要参加中考了。这段时间老师一直说:“你不拼别人拼,中考不是考能力,是考谁能拼!”现在的要求是凌晨一点后再睡觉。我们当然也希望孩子中考成绩好,但是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这样熬怎么得了?我们很矛盾。
对策:家长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石市第12中学心理教师、初中班主任张志强老师说: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人生的某个时刻,能拼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效果是立竿见影的。第二,对于中考,身体是本钱,总分最高才是硬道理,需要全面考虑各学科的提高空间,应巩固已有成绩,把重点放在提分空间大、见效快的学科,并且确保身体能承受,尤其是不能过于疲劳而致病。第三,家长应理智面对老师的要求,不排除有些老师为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而布置大量不切实际的作业,如果是这种情况,应帮助孩子“减负”,协助孩子适当取舍,合理分配精力,提高总成绩。
张志强教师说,具体到每个孩子,家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孩子对这种加压并没有反感,或是在家长的鼓励下能够坚持下来,那么可以尝试着让孩子继续坚持。不过,如果孩子对于这样的压力表现出了一定的紧张、疲劳,那么家长也可以采取适度的干预,让孩子适时地放松一下,不要一直在这种高压下备考。
家长一定要保持平常心
虽然本报从众多咨询的学生和家长中选择了五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但还是会有学生和家长遇到属于自己的焦虑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面对孩子可能出现的考前焦虑,石市41中心理老师梁金辉建议家长首先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在这个阶段家长要充分地相信孩子,如果孩子愿意跟你聊天,你就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如果孩子不愿意聊,家长也不要过度干涉孩子。家长就做到‘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八个字就可以。”
此外,梁金辉告诫家长,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家长也不要过于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所谓的温馨氛围,例如回家后不交谈,或者走出家门回避孩子,“这看似是给孩子一个好的复习环境,其实是变相地给学生增加压力。家长只要做到跟原来一样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