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本科毕业生薪酬排行榜:文科生包揽倒数十名
最近,一份全国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薪酬排行榜让很多文科生颇感“不爽”。
这份由麦可思等机构联合发布的“薪酬排行榜”显示:在2012届各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文科专业几乎包揽了毕业半年后薪酬排行的倒数十名。
与该调查结论相似,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在前段时间出版的《中国薪酬发展报告(2012年)》中指出,2012年各大类专业毕业生起点薪酬平均水平分别为:哲学专业1600元、历史学专业1871元、教育学专业2263元、文学专业2518元、医学专业2636元、军事学专业2667元、农学专业2703元、经济学专业2708元、工学专业2812元、管理学专业2825元、理学专业2834元、法学专业3021元。总体来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毕业生起点薪酬整体高于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毕业生起薪偏低
王琦是国内某重点高校的中文系本科应届毕业生,“我已经在不停重复地网申和电话的等待中‘煎熬’了160多天。眼看年底了,工作依然没有眉目。”说话的同时,她打开了一个写满字的小本子,“这是目前为止我所有投过简历的单位,一共89家。”
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不乐观、工作起薪低,确实是当下面临的问题。那么,为何如此?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王建民认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企业行政等部门多是文科生的就业去处,这些部门的岗位需求相对少一点,工资也较固定,而理科生多在企业生产技术部门工作,市场化程度更高,需求量大,薪水较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直言,文科专业就业不乐观、起点薪酬低的原因在于一些大学办学定位模糊。他说:“从办学定位分析,二、三本院校应以培养职业人才为办学目标,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该类学校虽然明知现在的文科专业不好就业,但每年都会扩大招生规模。原因在于,创办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来扩大学校的办学体量相对容易,不需要像理工科专业必需的专业实验室、专任师资。这直接导致文科专业扩招迅猛,过剩的人才无法与社会上的就业需求相匹配。”
供职于山西某高校的青年教师赵霞(化名)认为:“理科生往往在工作后能很快上手。但文科专业对口模糊,很多学生工作之后需要重新学习。”
起薪不是评判的唯一标准
市场需求限制、部分高校盲目扩招、学生学习欠佳造成了文科生起点薪酬不理想的现实。但在正准备攻读历史学博士的刘宏焘眼中,此次“薪酬排行榜”并没有充分体现文科教育的发展前景和优势。“毕竟类似于文史哲这样的人文学科,需要长时间积累才见成效,并不能以短期的物质回报作为评价标准,我们应该理性、乐观地看待这个排行榜。”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梅雪芹也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工作的好坏体现在各个方面,而薪酬仅仅是其中的一方面,“社会地位、精神需求、工作成就感和工作压力等都是考量依据,而不应该仅仅拿薪酬作为唯一标准。”
南开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袁庆宏指出,面对薪酬垫底的调查结果,文科生不必太过紧张,“毕竟文科、理科两者的职业成长轨迹有着较大区别。相对而言,理科专业对口明确,就业能力的信号显示充分,可替代性较弱,所以职业初期的薪酬较高,而人文学科的学生需要一段较长的社会适配期、经验积累期,所以初期的薪酬较低。但初期薪酬低并不代表文科生之后的薪酬不高。”
王建民强调,理工科毕业生在企业起薪较高,但其工作竞争激烈,薪水与生产效益相关。同时,“随着改革进程加快,社会服务需求会越来越多,文科生的机会和工资待遇也会逐步提高。”
文科教育很重要
现今社会,我们该如何理性对待文科教育?
袁庆宏说:“之前常说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念有待商榷。身处竞争激烈的社会,学生们应该多方面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文科生注重培养理性思维,理科生更应重视人文素养的形成,这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教育理念。”
“文科教育很重要。”梅雪芹说,“学习文科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气质,对推动国家发展和文化繁荣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对于文科生面临的现实困难,熊丙奇说:“我们应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专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注重锻炼自己的能力。过度强调就业率,过度强调经济效益,只会让学生太过功利化。毕竟真才实学才是最重要的。”
“从更为长远的角度出发,文科生在就业中的收入弱势地位最终会消失。”在接受采访时,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周凌波引用了美国大学与雇主协会策略研究与基金会研究处主任科克的一段话——“大学毕业生要在人才市场上获得成功,似乎跟他们在大学里专业的学习关联较少,它更多的跟一系列能运用于快速变化的职场环境中的能力和知识相关,而后者正是人文教育真正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