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招生改革将发生颠覆性变化 高考报志愿将看综合分

2015-02-14 来源:

  高考改革方案是我国实施新的高考制度30多年来的一次重大的变化,去年9月份国务院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去年12月份教育部配套出台四个文件,我省的改革如何“落地”?身处其中的各方对这次改革如何看待?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岳强透露,我省招生改革将发生颠覆性变化。

  官方声音

  方案公布后将做专题介绍

  在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岳强的眼里,我省的高考改革方案对比我们传统的招生改革是一种颠覆性的变化。

  “我们过去习惯分数出来之后按照你的分数报志愿,从高分到低分。将来有高考的分数,平时学业水平考试的分数,加上你的综合素质评价,会有一个综合性的、交叉性的、选择性的,在下一步部门方案公布之后,教育行政部门将做分类的、专题的介绍。”岳强说。

  学生反应

  对高考改革政策不甚了解

  2014年12月16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两项政策,明确提出“全科覆盖”、“分类考察”、“不分文理”、“两次机会”、“严格公示”等措施。

  2月13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学生对高考改革政策中的内容不甚了解。多位今年将要参加高考的学生,面对记者提出的“你了解高考改革的相关政策吗”、“你知道学业水平考试要考哪些科目,如何考吗”,他们的回答是“不太了解、不太清楚”。而这些学生恰恰可能是我省高考改革后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

  但是在各初中,学生对新的高考方案还是挺欢迎的,尤其是“英语两考”。但对于文理不分科,有的学生担心会加重负担。

  新政策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一年两次考试机会,取成绩最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那么,外语一年两考对学生来说,是否意味着机会增多?对此,长春市第一中学高二学生琳琳说,英语实行一年两考对于考生来说比较公平,因为一次考试不能完全体现出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在重大考试时往往特别紧张,可能会影响正常发挥,多考一次则会多一次机会、降低失误。

  学校“预测”

  将根据政策调整教学内容

  针对高考改革,记者采访的长春多所学校都表示,将会根据政策调整教学内容。

  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专家郭建民分析,学校的主要措施一是分层教学。即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6门科目的教学中,根据学生是否选为3门选考科目而在教学内容(选为选考科目的必修加选修,非选考科目的必修)和难度上有所不同;二是走班制。因为要分层教学,也就是同一科目教学内容和难度不同,所以不同的学生要在不同的场合学习,根据自己的选择进入对应班级听课学习。这样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长春市区某高中一位班主任说,目前只是教育部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意见,上海和浙江是试点省市,具体到吉林省、具体到各学校如何实行,还是个未知数。比如说,按政策要求每年安排的考试要覆盖所有科目,满足不同学生选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为他们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对学校和老师来说会不会增加了工作量?

  不分文理对学生影响不大

  当前让家长和学生最为普遍纠结的问题就是不分文理科对学生有没有影响?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门科目中如何选考,到底选择哪三门?不参加高考的科目又该怎么科学应对?

  长春市十一高中的朱广达副校长认为:文理不分科对学生基本没有什么影响。所谓不分文理就是指学生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后,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和优势以及将来报考高校的要求、就业的取向出发,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6个科目中任选3门科目。3个科目的学习和选考,按照“先必修后选修,先选学后选考”的原则进行。

  从这样的设计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竞争,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不参加高考的科目,只要修完对应的必修内容,保证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即可,这样也避免了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某些高中优势学科或将更强?

  长春市实验中学校长迟学为认为,高考改革还强调了高中的多样化办学。“我们现在的高中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同质化严重,都是同样的课程,你没的选。那么如果我们的考改促进了部分高中个别优势学科的发展,我觉得这就是高中学科特色的有效改进。”

  迟学为举例说,比如台北师大附中,它的特色课就是科学,跟台湾的13所大学和大学教授都有联系,在高中就有一些孩子做一些大学的项目,高中学生都可以涉猎,那么这就是它的特色。

  “以我们市实验中学为例,比方说我们的化学特别强,那么很多想学化学、化学强项的孩子在初中规划时就可以考虑报考市实验。可能市实验的文科特别强,那么,像学文科类科目的就可以到市实验来。分化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迟学为说。

  学生会有20种考试选择

  这次高考改革描绘了一个前景,让教育和社会对孩子有多方面的关注。迟学为说,考改让社会家长学生知道可以凭强势智慧谋生,凭优势智慧升学。原来不改革的时候,这条路径都没有。比如一个孩子就不喜欢学物理,物理学不会,那么他还想学理科,像原来的高考制度就没办法。现在就有办法了。他可以学化学生物历史,把物理避开。

  “考试方式由原来的三门主科加文综或理综变为三门主科加任选三科。按照数学公式,这次的改革,由3+X变为3+3,会有20种选择,这20种选择就给孩子不同的路径。但孩子能不能科学选择,仅靠家长自己的认知还是不够的,还是需要教育人来引领,要基于科学的规划引领。”

  迟学为认为,未来的考改就是基于选择性和个性的,比如一个孩子大学想学金融,那么大学可能对他(她)的数学有更高要求,数学成绩可能要占到120%的权重。

  而且学校会有“144+N”模式,“144”是高中阶段的标准课程,“N”就是校本选修,一所高中开设“N”的数量有多大,就是学校的丰富性,学生的选择性就有多大。N如果一门不开,学生参加高考可能也没问题,但如果开了,学生未来的录取以至于终身发展可能有更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