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生招生10年回顾:菁菁校园砥砺军中利剑
今年暑假,山城重庆,骄阳似火,成渝地区9所高校大学一年级的755名国防生在重庆通信学院进行基地化集训。这是1999年国防生培养制度建立以来,第二次集中组织的大规模跨建制的国防生军政基础培训。基地化培训模式,打破了军兵种之间界限,盘活了部队现有教育训练资源,为促进普通高等教育与军事人才培养需求深度融合展开了一条新途径。经过25天时间的基地化训练,广大国防生磨炼了意志品质,提升了军政素质,培养了良好的军人作风,增强了投身军营的信心。
作为我军干部生长和培训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国防生培养机制从建立那天开始就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有惊喜、有欣赏、有期望,也有疑虑。为什么会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生?我军在国防生培养工作上作出了哪些富有创新性的探索?还面临哪些问题和矛盾?国防生最后一年的军校任职教育如何搞?本报推出特别报道,对这些问题试作解析和回答。——编者
■马鹰 黄家富
改革开放初期,我军围绕军事人才培养问题,先后推行了调整院校体制编制、提高培训层次、改进组训方式、积极接收普通高校毕业生入伍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军队生长干部仍然满足不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别是随着先进武器装备陆续列装,人才短缺问题就更成了我军建设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
■ 解读“国防生”
什么是国防生?国防生是指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含符合保送条件的保送生)招收的和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的后备军官。前4年在所报考地方高校完成学历教育,第5年按照部队需求分流到全军各类院校完成初级任职教育,这种方式培养的高校学生称为“国防生”。
国防生在校期间享受国防奖学金,完成规定的学业和军政训练任务并达到培养目标,取得毕业资格和相应学位后,授予中尉军衔,任命为副连职或专业技术十三级军官,并实行全军分配。
当时,部队在职干部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0.7%,中专以下文化程度的还有9%。此外,当时的部队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缺编率高。尽管采取了院校超定额招生、提高士兵提干数量等措施,但部队干部仍缺额8.9%。
要填补缺额,就需要加大军校培养干部的力度。但是,军校招生生源有限,当时军校生源70%是士兵,而新征入伍士兵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高中毕业的仅占20%。
1997年,时任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指出:“军队生长干部要逐步走军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从更大的范围选拔高素质人才。”经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国防生培养制度应运而生。
1998年,我军首次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订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军队干部意向书,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同时在两校挂牌。两所名校的签约给其他高校带来了标杆、示范效应。此后,各军区、各军兵种先后与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等22所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高校展开试点工作。
2000年5月3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该决定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军生长干部“由军队自己培养与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机制正式确立。由此,我军的人才战略工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目前,与军队签约培养国防生的地方高校已达117所,在校国防生近7万名,已有3万名毕业国防生补充到我军各条战线,成为全军的一道亮丽风景。
国防生生源质量的入口得到了较好解决,但国防生在校期间培养管理面临的诸多矛盾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国防生大都分布在高校的不同学院不同专业,要围绕共同的目标干事业,必须创新组织领导机制,实现双方同频共振。
■ 整合军地 创新体制
为确保选拔培养国防生工作一起步就是高起点,在签约高校的选定上,军委、总部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批示:要认真了解高校的培养质量、专业设置、培养能力等情况,目标就是选一流的大学一流的专业培养一流的国防生。
沈阳军区自1999年11月起,先后与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长春工程学院、沈阳理工大学签订了依托培养协议。这7所高校,布局合理,覆盖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全部是国家部委所属或省属重点高校。招收国防生的专业有14个国家级、24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空军签约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是学校的强势学科,但培养规模一直不大。针对部队急需军队气象专业人才的实际,该校专门成立了大气科学学院。并根据部队气象专业岗位素质要求,重新设置了课程,编写了新的教材。
中国海洋大学针对海军紧缺专业人才情况,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单独为国防生开设了海军特色专业——军事海洋学。该专业先后招收国防生近200人,毕业后非常适合海军建设需要,深受部队欢迎。
军地携手合力育才的愿景是美好的,但随着招收选拔规模的不断扩大,却出现了有的院校计划“招不满”、有的院校降分录取、有的国防生打“退堂鼓”中途毁约等尴尬局面。
如何才能从源头上突破困局,确保国防生有稳定的生源?沈阳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领导带领驻校选培办的同志深入东北三省的教育主管部门和百余所中学进行走访调研,大家一致感到:把国防生选拔培养工作关口前移,从高中阶段抓起,建立国防生生源基地,必将会促进国防生的选培工作。
思路一变天地宽。2004年9月,全国首批国防生生源基地在吉林省30所重点高中挂牌。并出台了《国防生生源基地工作基本流程》,使军地校各尽其责。全军和武警部队与地方教育部门先后选定了900多个国防生生源基地,遍布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这些生源基地中,省级重点中学762所,地市级重点中学131所。由此,生源基地成为“打造”全优“准国防生”的“摇篮”。军委领导同志批示:这个办法很好,应予以总结推广。很快,一批高考“状元”、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省市优秀学生迈入国防生方阵。2005年以来,东北三省第一志愿报考国防生的数量每年以10%的比例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