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一周做什么:调整心态保持节奏作息规律
还有一周的时间,2017年的高考大幕就要拉开。到此时,考生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几轮复习,经历了月考、模拟考的众多考验,终于到了“决战”的关口;考生家长们也觉得,多年对孩子的辛苦陪伴,如今也到了“大阅兵”的时候。如果考生和家长都抱着这种即将走上战场的心态,会不会处在忐忑不安和紧张焦虑之中?在考前怎样让自己恢复到一种平和的状态中?怎样才能让自己想到某些知识点不会脑中一片空白?有经验的老师和心理专家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在家里走路都不敢出重音
“放学回到家,就好像进了一个隔音室,几乎听不到什么杂音。”某重点中学的小周这样形容自己冲刺复习这几个月来回到家里的感受。
小周说,家里的过分安静让她感到莫名的紧张。在学校的学习反而是放松的,回到家里,不知道怎么的,总有一种紧张感。倒是妈妈的炒菜声听起来让人感觉轻松。跟爸妈说过好几次了,让他们该看电视就看电视,该聊天就聊天,可他们总是反驳说备考就应该有备考的样子,难道考场上也是锣鼓喧天的吗?这个理由让人很无语。
回忆这一年的高三复习时间,小周觉得,太安静的环境会让她不由自主地紧张,还是喜欢校园里的学习状态,同学偶尔开个玩笑,去老师办公室问问题,心情都是愉快的。可是回到家里,特意营造的安静环境很不自然,甚至家里的窗户都很少开,走路也是故意放慢速度,不敢出重音。临近考试,在家时间长了,家里的安静反而让她不能静心复习。
孩子一举一动家长都目光追随
小周的同学小杨在家复习的情况也比她好不到哪儿去。在一个星期前,小杨的妈妈就请了假,专心在家做好考前的后勤工作,采买洗做,样样精心周到。
小杨说,妈妈精心给她做饭,她很感动。可是妈妈的小心翼翼,却让她觉得很别扭。每次她起身走出自己的房间,妈妈会立刻走过来,问她想要什么。平时吃的、喝的恨不得都端到她的桌前,这让小杨感觉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妈妈的监视之下。
“班里好几个同学都有我这样的感觉,在家里我们只需要坐在那里复习做题,其他的事情都由家长代劳。”小杨说,越是临近考试,家长越是小心翼翼,生怕什么事情“伺候”不到位,其实这样让我们更别扭,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干,反倒学不下去,脑子一片空白。
调整生物钟专注眼前事
新华中学教务处主任赵焱
高考前一周,对考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又抓紧时间做了多少题、看了多少书,而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平稳、有序、专注眼前。所谓专注眼前,就是不遗憾自己过去没有做对哪些题,也不畅想高考后要报考哪所大学。不要让自己的思绪驰骋漫无边际,而是要来回到眼前准备考试这件事上。
当然,除了调整好心态,学习节奏也要做好相应的调整。对成绩不错的学生来说,考前的这几天可以泛泛地梳理各科知识点,做到“粗细有当”,对把握不太准的地方,要多翻翻教材、笔记和错题整理本,之后再对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对成绩中等的学生而言,此时可以抓住问题突出的地方,进行专项训练。在最后几天的复习中,同学之间尽量不要互相干扰,给自己一个相对独立的复习空间,遇有疑问,找老师答疑。有的学校在这几天还会进行“校模”考试,学生也要珍惜这个机会,熟能生巧,通过模拟考试,来消除自己的紧张感觉。
另外,这几天作息时间的调整也很重要。考生要养成早起、午休和早睡的作息节奏,根据高考科目的时间安排来进行相应科目的练习,把自己答题的兴奋时间调整到考试的时间段上。比如在上午9点以后的时间段做做语文题,下午的考试时间段,练习一下数学题等。
不要关门闭户不跟别人比较
天津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首席心理专家东玉林
越临近高考,有的家长表现得比即将参加考试的孩子还紧张,家里刻意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却往往事与愿违,引起孩子的烦躁和焦虑。建议家长还是保持正常的家庭生活氛围,只要避免亲朋好友串门即可,千万不要关门闭户。很多考生反映,自己的压力很多时候来自家庭,来自寂静无声的环境和家长的小心翼翼。
因此建议家长在考前的这几天还是要跟以前一样,谈笑自如,照顾好孩子的日常生活。孩子在考试前的神经往往比较敏感脆弱,家长在跟孩子聊天时,还是要避免说到“别人家的孩子”,让孩子专注自己的事情就好。把高考当成以前的一次月考、模拟考,并且能及时弄明白还有点模糊的知识点,都能很大程度降低自己的紧张感。此外,过激的运动也不适宜在此时来做,饭后的适度散步是一个不错的放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