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考自主招生中的“应试教育”

2008-12-09 来源:招考无忧

  高考如何改革,始终是一大热门话题,近年来更是备受关注。考试制度的变革,也始终起着“风向标”的作用。以往那种高度统一,以“一张试卷选遍天下学子”的做法已暴露出许多弊端。从目前的走向看,高校自主招生的比重将会更高,遴选学生的方式也更趋活跃,这显示了大学培养人才的多样化和人才门类的多元化,正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和未来时代的架构。

  自主招生的扩大,对学生说无疑是一件好事,至少有一半的机会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兴趣和特长来叩开深造的理想之门。然而,这也对高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学校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开始大量搜集高校自主招生的测试题,试图弄出个道道来。更有一些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跃跃欲试办起培训班,开辟市场。

  显然,自主招生的“风向标”正在发生作用,但我们应高度警惕,不能把自主招生考试录取方法的改变,当成又一次“应试”琢磨的“升级换代”。真正办教育、负责任的学校,应当从中建立自己的正确导向。

  上海市育才中学校长陈青云认为,在自主招生大潮涌来时,作为高中校长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共识,即教育要为学生做人打下坚实基础,始终坚持教育的落脚点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各个学校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自己的特色,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和理念,在不断反思中寻求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自主招生,各高校出的试卷千变万化,面试不会有统一格式,浮于表面去追逐穷尽题目,一味打探应试技巧,可能无济于事。因此,高中学校必须从自觉或不自觉地主要作为“考试机器”,向培养真正的人才转变,要从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及其繁衍的综合素质着手,让学生具有以不变应万变的能耐,着眼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和事业生命的长远发展。华东师大教授霍益萍指出,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转变传统的“进入一等的学校才是一等的学生”的观念,在各个学校呈现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将分数撇在一边,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校。这或许是自主招生的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