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钻背后有规律可循--交大自主招生面试探究
2008年,上海市有68所中学的1200余名学生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面试,争夺500个预录取名额。“五对一”的个人面试——五位面试官单独与每位学生进行约20分钟的面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增强学校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对学校的了解。
活题怪题难以招架
历年来交大的面试题都会涉及社会热点话题。去年,“考官”也提出了日本毒饺子事件、奥运会食品安全、雪灾等相关问题,从中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到的见解。对于一部分“常规考题”,考生早有“对策”。但是,却有不少“刁钻”问题“考倒”了学生。
“如果你在政府部门身居要职,有公司因第一次审批不合格,就暗中塞钱给你,你又因结婚、搬家等事急着用钱,反之,现在不收钱,这个企业也会把质量搞好,但要等个把月,你的选择是”?
“你说你爱看电视,前不久南方雪灾,温家宝总理几次前往受灾地,对以下几个细节你有什么体会和感触”?
“你说你将来想做律师,假如一个很有钱的人找你打官司,但是他罪大恶极,你会帮他辩护吗”?
还有考生在网上贴了他们面试中被问及的“难”题。“山西省会在哪里”?“步行器电机功率是多少”?这类题目看似简单,要答对,却不容易,要考的就是考生平时生活中的观察力。
考前“武装应战”
面试前,不少中学老师都会收集近期时政热点,对学生进行几轮模拟面试。这样的“武装”,对于学生的“应战”会有一定帮助,但是“面试官”更希望听到的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学生不应机械应对面试,这样也有悖于自主招生的初衷。面试就是希望能看到学生最真实的一面。
如果,考生在回答“请对近日国内外大事举一例,并解读”这样的问题时,像在读报纸一样,背得滚瓜烂熟,那面试老师估计也会“招架不住”。面试“面”的就是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听的就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面试时,考生也不应该过度紧张,不要被“五对一”阵势吓倒,面带微笑,侃侃而谈,相信会给面试老师留下更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