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政策“瘦身” 规范加分项目促进高考公平

2013-10-24 来源:高考网

  近日,全国各省区、市的招生考试部门开始陆续发布2014年高考的相关信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2014年起全面实施的高考加分政策调整信息。与往年相比,此次的大规模调整主要集中在两方面:降低分值和缩减项目。2014年高考加分政策将全面“瘦身”。据了解,虽然不少奖项不能直接为高考加分,但并非毫无用处,还可以通过高校夏令营或自主招生为高考“曲线”加分。

  从2014年高考开始,我国高考保送加分政策将“瘦身”: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奥赛决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协遴选为参加国际奥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才有资格保送上大学,其余种类的各种竞赛获奖者不再具备保送生资格。

  全国各地也都对高考加分项目做了调整。比如广东省的加分项目将由23项减为6项。中学生各学科奥赛、各类科技竞赛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和省级优秀学生等17项奖项均不再加分。照此估算,明年广东符合保送资格的只有292人,高考的加分率也将降至0.43%。

  由于高考保送和加分政策“瘦身”,部分获奖“无效”的学生将转战自主招生,相关竞争将更加激烈。

  高考加分政策瘦身后,各学科竞赛的获奖证书都将沦为一张“废纸”吗?其实不然。有分量的获奖项目仍然可以成为高校自主招生的“敲门砖”,这些荣誉虽然不能直接为高考加分,但很多高校还是会认可并在自主招生中为获奖学生加分。

  取消保送和加分项目调整后,高校将通过夏令营和自主招生这两种方式提前“掐尖”。目前自主招生尚未进行,但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已经举办了不同学科的夏令营,全国有不少学生已经获得了保送资格和加分优惠。

  例如,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今年7月份举行,广州市第二中学有4名学生参加,最终一人保送北大、两人被北大降至一本线录取,另一人被复旦“收下”。

  浙江大学今年8月份举办求是夏令营,评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获得者参加该校自主招生可加20分,通过笔试后可在高考时加40分。该夏令营全国有100人参加,最终选出18人。

  最近几年,因高考加分而导致的作弊,已经是屡屡见诸报道。早在2006年8月15日,就曾有媒体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近50人的班级,能加20分的就达到20多人。近一半的学生加分,这只能说明不是我们的分加得有问题,就是说明我们在加分的过程中,操作有问题。

  2010年,教育部对于高考加分做出了调整,因此,从2011年开始,各地招生考试部门纷纷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瘦身”。

  鼓励个性发展,这是最初政策制定的一个初衷。加分政策是一个导向,但是这种导向又引发了很多问题。近年来,高考加分引发的作假、腐败和产业利益链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对于此次政策调整,国内数位专家学者均表示肯定。

  2013年6月,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发布了一组“清华坚决抵制四川的体育加分”微博,曝光了四川省考生的“二级运动员”资质存在造假嫌疑一事。这是全国高校首次公开拒绝某一地区或者某一类加分项目,使得高考加分政策再次引发热议。

  在熊丙奇看来,对高考加分政策“瘦身”不是解决加分腐败问题的根本之道,“即便瘦身之后,运作的机制还是没有变,在这些项目中还是可能有加分腐败,还是有可能不能让学生真正发展他的个性和素养。”他指出,治理高考加分乱象更重要的是进行制度改革,“关键在于推进基于高校自主招生的多元评价体系构建,最后形成综合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