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上海高校09年为何纷纷缩减招生规模

2009-04-15 来源:招考无忧

  各校在沪招生计划的减少,最直接原因是今年上海高考报名人数出现大幅下降。初步统计,上海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8.3万名,与去年相比,降幅为20%左右。报考人数减少幅度增大主要因为出生人口减少。

  追求质量 

  保证教育公平

  上海每年高考录取率都超过80%,位居全国之首,而今年高考报考人数又大幅下降,因此上海一些高校将加大外地学生招生计划,一些市属高校招收外地生的比例也将达到50%左右。 

  此外,招生规模的缩减也受到部分高校2009年面向全国的招生总数“缩水”的影响。在经历扩招之后,各校开始稳定规模,逐步将提高培养质量作为战略重点。如复旦交大等沪上名校今年的全国招生总规模都低于去年,复旦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复旦大学一致认为本科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复旦的“精品计划”,计划招生人数有所减少,去年的招生计划是3100人,比前年减少了100人,今年的招生人数约3000人,比去年又减少了约100人,保持这样的数量主要是希望符合资源配置的条件,招生规模的大小是一定要跟资源相匹配的。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体现教育公平。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部属高校的属地计划要保持一定的比例,本地招生不得超30%。不过,相关高校表示,要达到30%这个本地生招生限额比例比较困难,而上海生源减少是个很好的机会,各高校会逐步减招,但今年本市部属高校的本地招生量仍高于30%。 

  高等教育问题专家、上海交大教授熊丙奇认为,本地生源的减少,对高校调整生源结构是个契机,因为如果本地生源不减少,获得当地政府投资的全国重点学校,很难减少在当地的招生数。 

  本地生源比例降至30%

  需要一步步来

  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生源计划由于涉及教育公平等问题而受到关注。据有关方面对全国部属高校2000年至2002年招生计划数据统计表明,上海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本地生源比例3年平均值高达56.99%,如今已下降至不足40%。上海部属高校的生源构成,从原来的“阿拉上海人多”到如今的“外地同胞多”,发生了质的变化。据悉,在若干年内,本市部属院校的本地生比例将下降至30%以内。

  据统计,去年本市8所部属高校本地生源计划总共比去年减少了千人左右。今年还将继续减少,总体计划仍在统计中。招生规模的逐步减少,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的批评和抱怨在今年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回应。

  教育部去年开始作出明确要求,各部属高校在属地的招生计划比例一律不得提高,超过30%的应逐步回调至30%以内。去年1月,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市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上海高校将逐步增加招收外省区生源的学生。而在市政府的另一份报告上,在200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中“更加注重教育公平”一节也明确提出上海高校“在确保本市生源的同时,扩大招收全国生源规模”。

  从目前情况来看,经过一年多的调查,本市8所部属高校中,还是没有一所高校的本地生源比例能够降到30%以内。但是毫无疑问,这一比例正在逐年稳步缩小。不少高校招办主任都有共识:“本地生源比例降至30%以内要一步步来,否则本地家长、考生也难以接受!”

  要建设全国一流大学,生源结构必须多样化,因此,招收来自各省市的优质资源是大势所趋。过去,本市招生数总体少,升学矛盾比较突出,再加上不少部属重点高校都成为教育部与当地政府共建的大学,获得当地政府不菲的办学资金,作为回报,也希望多为上海培养人才。因此,根据当时各方面需求,本地生源比例高达50%。某高校负责招生的老师表示,本地生源比例减少是趋势,但也不要操之过急。 

  从今年开始,市属高校也加入了缩减本地生规模的行列,不少高校负责人表示,现在本市招生总数也比较大,升学矛盾不是很突出,在这样的前提下,扩大外省市招生肯定有利于大学的长远发展,更加有利于建设全国一流大学。另外,降低本地生源比例传递的另一个信号就是鼓励本地学生报考外地高校,是防止地方大学本土化、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举措,应该得到各大高校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