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答网友提问:综合素质评价不能搞“一刀切”

2014-12-19 来源:

  2014年12月16、17日,教育部陆续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效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等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高考改革在稳健中向前推进。12月18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副司长申继亮通过教育部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就高考制度改革回答网友提问。以下为部分答疑内容。

  1、三门选考的科目如何计入总分?如何保证成绩可比呢?

  申继亮:每个学生选考科目不一样,不同学科考试的难易程度不同,成绩不能直接比较和简单加总,必须转换。目前有多种转换方式,具体办法由试点省份研究确定。

  2、综合素质评价中,教师权限过大,如何监督?此外,各地老师操作标准不同,是否会导致各地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差异过大?

  申继亮:这次改革明确规定,综合素质材料是客观的写实记录,由学生自己填写,高中教师不参与高校的评价。

  3、准备综合素质评价,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吗?

  郑富芝:学生的活动和写实记录分散在三年完成,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学生选择最能充分反映自己个性特点的活动及成果进行记录,突出重点,不需要面面俱到。一般性的活动不必记录。有些活动项目学生没有参加或事迹不突出,可以空缺。

  4、请问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科目该如何选择?

  郑富芝: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是高校要在学生选择科目前,公布有关具体要求,给学生留出充足时间。二是学生学完必修内容,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再确定。三是各省要提前公布学业水平考试的开考科目、考试时间等。

  5、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科覆盖,请问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郑富芝:全科覆盖主要为防止学生严重偏科。为尽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除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3科以等级呈现成绩外,其他科目只考必修内容,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成绩合格即可。每门课程学完即考,分散备考时间和门数,减轻集中备考压力。

  6、农村和城市的软硬件条件差异很大,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各地的差异性是如何考虑的,农村孩子会不会吃亏?

  郑富芝:农村和城市教育资源确有差异,但各有特点和优势,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反映综合素质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只要能反映素质发展情况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