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教育公平才能堵住“高考移民”

2014-12-23 来源:

  户口已经迁入内蒙古自治区,却不能在当地报名参加2015年的高考—近日,数百名考生家长因此频繁到有关部门反映问题,要求允许孩子高考。而内蒙古有关部门查实,这其中绝大多数考生是在内蒙古“空挂学籍”,属于需治理的“高考移民”对象。

  其实,“高考移民”并不少见,由于某些地区录取分数线较低,自然会让一些外地考生趋之若鹜。但是,由于普通高校在各省市的招生计划已确定,如此的做法,必然会加剧竞争程度。戕害到本地考生的利益。所以说,内蒙古严格限制“高考移民”,目的就是保证考生的合法权益,让高考趋向于公正公平。

  然而,内蒙古的做法,虽然具有积极意义和价值,但是并不是治本之策。内蒙古相关部门的规定,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对制度漏洞的一种简单填补,不会产生釜底抽薪的效果。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高考移民”,根源在于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招生体制,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和弊端。

  现实中,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问题,全国各地的高等教育资源一直不均衡。由此,在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俨然形成了割据局面,各个地区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在招生方面,比如内蒙古与东部教育发达省份不同。由于内蒙古的教育质量与东部身份存在差距,同样的分数在两个不同的地区,可能会成为普通本科与名牌大学的分水岭。

  其实,这种现象在北京、上海等地也存在。根据一则报道,清华大学投放于北京的招生名额,要超过江苏等4个省份的总和。于是,很多人甚至戏称,北大、清华已经成为了北京人的大学。所以说,正是在顶层设计上,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从而让很多考生热衷于成为“高考移民”,从而实现进入理想高校的愿望。

  应该说,以地域为标准的招生制度,成为了教育公平的绊脚石。唯有在源头上找到解决思路,让招生指标的分配更加合理,才能消除“高考移民”现象。地域差异所衍生的教育壁垒,本就是戕害教育公平的罪魁祸首。如果,招生指标都按照生源数量分配,让每个考生在公平的环境下参与竞争,又会有哪个考生非要变成“高考移民”呢?

  根本上而言,打击“高考移民”需要标本兼治,要在制度设计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摒弃不合理的制度痼疾。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本质上的公平,让“高考移民”真正安心备考,而不再疯狂掠夺其他考生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