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考生心理健康 别让高三成生命终止符
春天来了,本该是风和日丽,柳绿花红的季节,却又一个如花蕾般的生命,未及绽放美丽就凋零了。2015年3月29日凌晨五点,衡水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许某跳楼,抢救无效死亡。这起事件距2014年10月份该校一高三女生跳楼身亡事件仅仅5个月多时间。不到半年,一所蜚声省内外的重点中学,连续发生两起学生跳楼身亡事故,对此,我无法做到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我不想指责,因为近年来,衡水的中学教育在全省一直独领风骚,甚至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这为衡水这座相对贫瘠落后的经济欠发达城市保留了最后一点存在感和尊严。可以说,我对家乡的教育工作是满意的,对教育工作者是心怀感激的。现行高考制度下,为了让更多孩子冲出农门,走进名牌大学,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鱼龙之变,衡水的教育工作者们付出了其他省市教师们十倍百倍的努力。纵然如此,我仍然觉得与骄人的高考录取率相比,学生的生命更可贵。打开百度搜索引擎,我发现发生高三学生跳楼事件的报道超过千条,可见,高三学生不堪重负而选择轻生绝非个例。但同一所学校半年内连续两起高三学生跳楼事件,却有太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
我也曾是一名高三学生,对于黑色七月来临前那令人窒息的压抑,也曾亲身体验过。不过因为中考成绩不是出类拔萃,我没能进入到市区的重点中学,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对此并不遗憾,甚至暗自庆幸。我无法想象当年自己若进入这样管理过于严苛的学校,能否适应。我只记得我读高三时,学习压力也很大,从早晨5点起床到晚上10点就寝,中间出了除了吃饭时间,仅有下午上课预备铃响后的10分钟可以在桌子上趴一会,但这都是绝大多数学生自觉的,没有谁规定必须如此。那时,学校对我们高三生是非常体恤的,例如,自习课学习累了,我们便会喊上几个同学一起到操场打一会篮球;冬天下雪了,我们也能放弃自习课去堆雪人,甚至周末我们一个宿舍8个人偷偷爬墙出去,到大运河边拍毕业留影。对于这些“违纪”行为,学校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教育我们要注意人身安全。后来我想,不是我的母校管理松散,老师不负责任,而是老师们作为过来人,理解我们那时压抑的心情。其实那时班上一些学生已经走到了频临崩溃的边缘,记得班上一个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女生苏某,高考前三次模拟考试数学都交了白卷,执意要回家住一段,班主任老师爱徒心切,多次找她谈心未果的情况下,特批让她回家调整2周时间。不仅如此,老师还随后悄悄进行了家访,当看到苏某家那几间风雨飘摇的土坯房和她病体孱弱的父母时,老师明白了一切。她拉起正趴在缝纫机上学习的苏某的手说,调整一段又赶紧回学校吧,不要考虑别的,日后考上大学,学费的事学校想办法帮你解决。 2001年高考,苏某以628分的成绩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微博],学校通过媒体呼吁联系到了秦皇岛的3个企业家,赞助了她2万元的学费。当然,老师家访的事,我们也是高考总结会上得知的,老师不想让太多人知道,以免伤了学生的自尊。我想如果当时老师只从自己班级的升学率着想的话,对她一味的批评和打击,定会刺激到那本来就敏感脆弱的神经,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大学毕业后,也曾是一名高中教师,虽然不是重点高中,但学校管理也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例如,每学期学生可以给任课老师和班主任打分,得分与绩效工资挂钩;学校经常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主题班会,每学年组织家长[微博]恳谈会;还常在植树节组织师生们一起在校园内植树。那段工作时光很短暂,但也让我收获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我明白了,如果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去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不是带着强烈个人功利心的严苛管教,那么学生是能感受到并心怀感激的,那才是回归了教育的本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人们耳熟能详,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为了高考成绩和升学率,或者说得更直白一些,为了那几万元高考奖金,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只做到了“授业”而省略了“传道”与“解惑”。那么结果可想而知,青春期的高中学生在对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想不通透,心中许多关于生活和成长的疑惑得不到解决的同时,还要面临学业上的高压,时间一长,耐受力差的学生心理上必然出现问题,悲剧也就发生了。据说,2014年11月份跳楼身亡的女生,其母亲是个法律工作者,当她来到学校面对女儿冰冷的遗体时,强忍内心的悲痛,只是冷冷的说了一句,“咱们法庭上见”。我想这句话当时一定让学校的管理者头疼不已,一定为了避免真的法庭上见,而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托关系找人来“灭火”,拿国家的钱,纳税人的钱赔偿家属,息事宁人,才有了后来的波澜不惊,但这最终的结果却不是最佳的结果。作为教育管理者,当时最应当做的是痛定思痛,深刻反思,未雨绸缪,提出整改措施,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例如给高三学生增设心理辅导课,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为学生做心理辅导;适当增加高三学生体育课比例,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实现自我减压等等。如果当时学校这样做了,那么5个月后的这个春天,就不会在出现同样的事件发生。
不知道这次跳楼学生的家长是什么样的人,但我清楚这两个孩子的父母都一样是失败的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结晶和延续,不管父母如何声名显赫,家资万贯,孩子没了,一切又有什么意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作为父母,我们不该不顾孩子感受,擅自设定他们的成长轨迹,家长认为好的、对的就一定适合孩子吗?“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我也已经生为人父,也常思考该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成功和幸福的定义有很多种,所以答案也很多种。思来想去我觉得首先让孩子成人,其次再说成才。“天生我才必有用”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上出类拔萃,考入名牌大学,也不是每一个名牌大学生都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打开网络,诸如名牌大学生当坐台小姐,硕士生待业啃老,博士生沦为偷车贼的例子比比皆是。究其原因,4个字概括:人格缺陷,也就是没成人却成“才”了,至于是人才还是废材,人心自有定论。所以我就想,首先让孩子养成健康的人格,成为一个阳光、自信、快乐的人;其次要让孩子学有所成,成为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而很显然学业的优劣,学历的高低都与此关系不大。在孩子出现思想波动甚至厌学时,如果家长能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而非置之不理或附和老师对其一味指责,那么或许这两个年轻的生命还会多一些对世间的留恋和活下去的勇气,但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最后,我想说关注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心理健非常重要。学生们在自我调节的同时,更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爱,我想这也是两个已逝学生生前可望而不可得的。梁启超说“少年强则中国强”,那么就让我们为了兴家梦和强国梦,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爱孩子们的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