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优惠分加加减减38年:高考加分历史盘点
还有20天时间,新一届高三学生将走入考场,参加2015年高考。今年高考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加分政策的大幅缩紧,这种缩紧可以看做是一种过渡,到2017年,高考将全面取消各种加分。
“高考加分”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现行的高考加分政策,主要包括加分、降分录取,优先录取等方式,涉及到学科竞赛获奖者、体育艺术特长生、归侨、少数民族考生等众多群体。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38年来,各种加分降分的优惠便始终陪伴着高考。
节点1978·录取从优先到加分
以1978年为分水岭,中国高考加分政策分为两个阶段。在此之前,中国高考以优先录取为主;之后,教育行政部门陆续出台加分录取政策,主要包括降分录取、加分录取以及优先录取等政策。
从1978年至1987年,教育行政部门开始对三好学生、学科竞赛获奖者、体育艺术特长生、思想品德表现突出者、受政府表彰的优秀青年、报考农林等特殊院校者等对象实行高考降分投档政策。
1986年,原国家教委的一项政策造就了高考史上最大优惠幅度。当时的政策规定,参加1985年、1986年重大国际比赛以及由国家举办的全国性比赛获前六名以及1985、1986年获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可降50分投档。
1987年4月27日,原国家教委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规定符合相应条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适当降低分数录取,降分一般为20分以内。
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高考加分政策虽然偶有变动,但基本上按照1987年出台的政策执行,直到2001年才做出较大调整。
从2001年开始,高招录取相关优惠政策不仅确定了高考降分与加分对象,而且对降分与加分的幅度作出明确规定。
当初推出高考加分政策,照顾性加分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为了打破应试教育单一的评级体系,鼓励学生个性和兴趣发展。但并没有达到预想效果。高考加分政策不但偏离了最初的目标,还出现了一种“加分教育”和“加分腐败”,尤其是地方政府获得制定加分政策权力之后,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节点2014·大幅削减奥赛保送
伴随着争议声,教育部等五部委2010年发布《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这被教育界人士看做是规范高考加分的一项重大举措。
2010年的调整涉及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和部分科技类竞赛高考加分项目、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项目两大部分,大幅削减了奥赛获奖学生保送资格,同时规范了体育特长生的加分项目。根据“三年早知道”的原则,这项政策到2014年高考正式生效。
在众多教育者的眼里,2014年是一个大转折点,它标志着高考加分进入“大幅缩水”阶段。
2014年,教育部等五部委再次发文取消5类全国性加分项目、大幅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堪称规范高考加分政策实施以来最为严格的一项。到2017年,除了个别情况,奖励性加分项目将基本废除。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一些照顾性的加分项目,例如针对烈士子女、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项目还是应该继续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