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高考生:加一学科,你想清楚了?

2009-10-26 来源:招考无忧

  不少同学在进入高三以后,都会面临如何选择高考加一学科的问题。有不少中学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抉择的时间,会考虑在高二下半学期的时候,就让学生开始选择。但是,对于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必要的数据和信息,缺乏对高三拓展型课程难度和知识点范围的了解,常常会陷于比较大的困惑之中。笔者期望通过本文,简单梳理一下关于加一学科选择的几个要点,帮助同学们初步理清思路。

  先研究以往

  首先,从最近几年的高校计划招生人数,我们可以对文、理科的招生情况有一个基本面的了解。下面的表格中给出的是2008年上海高考文、理科的一本、二本的计划招生人数:

  2008年 一本 文科计划招生人数3391人 二本7508人;一本 理科计划招生人数12520人 二本19301人

  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理科计划招生人数远远超过文科,而2009年也是如此。

  2009年一本文科计划招生3165人 二本6944人,一本理科计划招生10575人,二本18419人。

  再分析优势

  最近两年来,随着高考报考人数的下降,计划招生人数也在随之下降。但是,文科一本计划招生人数基本还能维持在3000人之上,理科则可以达到10000人以上。如果我们把人数折算成比例的话,平均几年的情况,一本文、理科的比例在1:2.5左右,二本文、理科的比例在1:1.6左右。如再兼顾到上海每年文、理科的报考人数比约在4:6的态势,不难得出选择物理、化学、生物为加一学科的同学,具有更大的可能性考入一本、二本的高校的结论。

  除了考虑总体形势外,聚焦到每个学生个体,还需要同时兼顾个人实力和专业限制的两个问题。具体而言就是,选择加一的时候,要尽可能选择自己的优势学科。高考是一次选拔性的考试,如果同学的加一不是自己的优势学科,即便占了总体形势的利处,在同竞争的学生群体中依然处于下游,可能也会导致无法考入理想大学。但对于高二学生而言,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由于不了解高三拓展型课程的深度和要求,无法提前做出判断。本文限于篇幅,笔者不能对六门加一学科在学习能力上的要求一一作出分析,希望将来有机会可以另外撰文陈述。

  忌感情用事

  笔者从事教育咨询行业多年,也曾遇到多位加一学科选择不当的学生,其中不乏一些学生没有选择自己优势学科的原因是因为不喜欢该学科任课老师的上课风格。我们现在的考生多为90后的新生代,往往个性张扬,有自己独立的主见,喜欢与否往往会成为他们选择与否的主要动因。所以,相对而言,他们容易情绪化。而高考这种选拔形式本身往往对情绪稳定、理性的学生更为有利。

  而专业限制这个部分,也是很多同学在填报志愿时候会暴露出来的一个问题。事实上,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对考生有加一学科的报考要求。一般而言,理科中的生物学科受到限制比较多,文科中则是地理学科。以2009年高校的招生专业来看,如同学选择了生物学科作为自己的加一学科,和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的一本专业基本无缘。同济大学一本理科的43个专业,共807个计划招生名额,全部只招收加物理和化学的学生。华东理工大学的59个一本理科专业,共1256个计划招生名额,要求也与同济相同。对于加生物的同学,在报考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时候,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交大09年一本计划招生的30个理科专业,共224个计划招生名额,仅药学、生物科学类、生物医学工程、化学类等4个专业,共28个招生名额向加生物的同学开放;而复旦大学43个专业中仅8个专业,49个招生名额面向加生物的同学开放。历年来,各高校都有只招文科生的专业,也有只招理科生的专业。更多专业限制的问题,限于篇幅不再赘述。所以,如果同学不提前了解这些信息,可能会面临在填志愿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心仪的专业是无法报考的尴尬。

  重个人兴趣

  当然,选择加一学科的过程中,兴趣是毋庸质疑的重要因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也很难想象同学能够投入激情,学得出类拔萃。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家长和学校的老师都应该做好引导工作,而非强迫学生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

  加一学科的选择可能是很多学生有生以来面临的第一个重要抉择。希望每位同学能够秉持理性的态度,在合理分析了宏观形势、个性优势、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兴趣等因素后,再做出较为完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