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注意事项:调整好心态可为高考加分

2015-05-29

  状态失常———找回信心

  案例一:

  小林最近有些心虚,不知是怎么回事,几次考试状态起伏很大,有时明明觉得发挥很好,成绩却不理想;有时觉得考得不好,但成绩还不错。老师说要调整好状态,小林反而晕了,不知该怎么调整。他明白现在需要坚持,可又感到无力回天。为此,他睡不好觉,担心考题太难,高考成绩不佳。

  分析:

  表面看,小林是在考前失去状态,其实是失去自信心。人在经历考验时很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将曾经达到的成绩归结为运气。这些看法让考生陷入不安、焦躁中,甚至影响睡眠。小林很想改变现状,但又束手无策,这就加深了他的不安与焦躁。负面情绪与事件相互催生,再过硬的心理防线也会被攻破。

  策略:

  找回信心对小林十分重要,只看一次甚至几次考试的得失没有意义。父母要鼓励孩子回忆高三一年的所有收获与付出,回忆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尤其是那些战胜困难的时刻、取得进步的坚持。这些真实的体验会帮助孩子找到努力与自信的感觉。

  父母要想让小林将苦恼说出来,可以用身边的故事启发孩子,或者说说自己类似的经历。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烦恼说出来比憋在心里要舒服得多,鼓励孩子找信任的老师、同学、朋友倾诉。

  在孩子焦虑无助需要信心时,倾听和宽容的态度是最给力的。

  提前松懈———稳定心态

  案例二:

  “我现在都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知识方面觉得掌握差不多了,会的题目肯定能做对,不会的题目现在补也来不及了。想着即将到来的高考,我觉得自己高中三年终于走到尽头,有种要解脱的轻松,心里想着考试之后的旅行,希望高考明天就到来。实话说,我真的学不进去了,觉得脑子已经满了,再学就溢出来了,反而不如以前了。”洋洋在日记里这么写着。老师也发现她最近的状态有些松懈,告诉她这不利于考试发挥。

  分析:

  从洋洋的案例中不难看出,提前松懈的考生有不同原因:有些在高三阶段拼命学习,身心疲惫,临近考试容易提前放松;有些不相信自己最后的努力有用,就放弃复习;还有些受周围同学影响,看到别人不为高考拼搏,自己也就松懈了。现实情况往往较复杂,每名考生提前松懈都可能掺杂着不同的心理因素,要区别对待。

  策略:

  对于身心疲惫的考生,父母要以理解、支持为主,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对于消极应考的考生,父母要鼓励孩子敢于面对自己的“无能为力”并且加倍努力,也许成绩不如所愿,但至少不能轻言放弃。对于随波逐流的考生,父母要让孩子明确目标,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做个自主的人,别被“环境杂音”裹挟。

  总之,父母要帮助孩子发掘自身的力量,努力调整状态。当孩子情绪低落放弃时,父母要平静淡定,不要放大考生的烦躁,更不能放弃,要将自己的坚持传递给孩子,为孩子做出榜样。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考生在考试临近时确实会表现出比平时更从容的状态,这与案例中所描述的“提前松懈”是有区别的。父母判断孩子是否松懈,最好的方法是观察他的生活节律以及学习状态。松懈的孩子往往会放缓生活节奏,在学习时也很难像之前一样专注。

  过度担心———积极疏导

  案例三:

  雨欣心很重,一点芝麻大的小事都会在意。最近几次考试中,好朋友都有出色的发挥,而她却很糟糕。想到还有十天就高考了,她却还有好多知识没弄懂,以前会的现在也做不对,这让她特别着急。这些心事她都埋在心里,自己无法调节,变得越来越易怒。做错了不该错的题目,上课有的题没听明白,笔记被同学借走没有马上归还之类的小事,都会触及她情绪爆发。老师和父母都觉得她的压力够大了,不敢再逼她,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帮助她。

  分析:

  心思细腻且不喜欢表达的考生都能理解雨欣的困扰。她担心时间太短,又很想在完全准备好时从容应对考试。“完全准备好”是一种无法达到的理想化状态,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要求自己,当然会带来无尽的压力。

  策略:

  对这类考生,父母要成为平静的榜样,不要忽视孩子的焦虑。父母可陪着孩子大哭一场、跑步运动、发泄情绪,而后告诉她“世上无完美”,这一切都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如果站在“一生”的视角看问题,高考也只是一次必经的考试而已,好与不好并不影响未来的生活。

  父母还要鼓励孩子分析漏洞,确定这几天的复习计划,注重效果,别贪多。可以采用计划清单,规划每天要做的事。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听老师讲的。老师经历的高考无数,给考生传授的是有道理的;还可引导考生将精力放在具体题目和练习上,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此外,考生要坚持每天寻找自己的最佳状态:回想自己学习最有效、发挥最好的时刻,回顾那时的心情和状态,并每天带着这样的状态去学校,在每次考试前都尽量让自己处于这样的状态,保持和平时一样的练习强度和生物节律,保证考试时间最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