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4700个招生计划 增加200招生计划
华中师范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日前,该校招生办张德华老师做客新华网接受采访,据他透露,学校今年录取政策相对稳定,招生总计划相较往年有增加。
张德华介绍,2017年学校的招生计划是4700人,相比2016年增加200人计划;在大类招生的基础上,三个直博班(文学历史直博班、数学物理直博班、化学英才直博)、三个交叉培养班(法学经济学交叉培养班、数学经济学交叉培养班、化学生物交叉培养班)都不再在专业大类中招生,实行单独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填报,进校后滚动淘汰培养。
专业极差为“1,1,0”
需要注意的是,学校专业录取时有级差,第一专业志愿与第二专业志愿极差为1分,第二专业志愿与第三专业志愿极差为1分,后续专业志愿无极差。同一专业录取时,若考生等效基准分相同,按相关科目成绩择优录取,其中文史类考生依次比较文综、语文、数学、外语(课程),理工类考生依次比较理综、数学、语文、外语。若单科成绩相同,学校将使用预留计划录取。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考生,如果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英语(精品课)、翻译专业专业对英语单科成绩有要求
平行志愿填报建议:“一冲,二稳,三保”
报考英语(免费师范生)和英语、翻译专业的考生,如所在省级招办组织英语口试,考生须参加口试且成绩合格。报考英语(师范)、英语、翻译的考生,外语单科成绩原则上不低于120分,对于满分不是150分的省份,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折算。外语类保送生无此项要求。
同时,学校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
他建议,考生在报考院校时,首先,要注意填报志愿的批次和录取时间;其次,实行平行志愿省市填报把握“一冲,二稳,三保”的原则,适当拉开梯度。
在专业志愿上,谨慎填写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避免因不服从专业调剂被退档。
最后,他提醒考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了解所填报学校及专业在进行选择。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据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招生办主任张德华介绍,华中师大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学术团队以及教学团队。
“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名师、中组部千人计划学者、中科院院士等高端人才190余人,博士生导师30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历史上就有诸多的名家大师曾在华中师大执教。”目前学校建设了一支既有资深文科教授,也有年富力强的,以中组部“千人计划学者”和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等为主的中青年教师队伍。
8个重点学科部分学科进入国际学科排名1%
据介绍,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1%学科,政治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心理学、社会学进入全国排名前10学科。学校有8个重点学科,分别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原理、汉语言文字学、中国近现代史、理论物理、农药学、文艺学(培育中)。
转专业途径有多种
值的注意的是,学校今年新增信息安全专业,在计算机大类里面招生。另外,张德华表示,学生进入学校后,如果感觉对专业不太合适有多种解决方式。
一,每位同学在大一和大二分别有一次机会实现转专业的愿望。学校每年12月份组织转专业考试,转专业只需提交申请和通过考试和面试。
二,学生在校期间,除主修专业外,还可根据个人的兴趣学习其它专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学校与其他六所在汉部属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实施了联合辅修政策,学生可选择其他部属高校的某一专业作为自己的辅修专业,根据修读情况申请第二学士学位。
三,学校大部分专业仍实行大类招生,学生一年级或者二年级学习完相关专业的基础通选课程后,可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专业方向分流。
多途径推进国际化办学
张德华介绍,近年来,学校坚持“一体两翼,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发展思路,国际化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国际化水平位居全国高校第22位。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教学与科研合作不断深入,大批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讲学。出国(境)研修、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合作科研的教师人数持续攀升。与国外大学共建四所孔子学院,积极选派汉语教师及志愿者赴国外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大力推动学生的国际双向流动,每年选派大批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在校长短期国际学生人数达2900余人,生源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
“目前国家留学(课程)基金管理委员会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13个,自费出国项目36个,港澳台合作培养项目26个。”他表示,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大一、大二、大三有国外交流意愿的学生。
就业创业一直是近几年高校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据该校招办主任张德华介绍,华中师范大学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华中师范大学在“以生为本、服务为先、走进青年”理念的指导下,开拓思路,发挥优势,把握机遇,迎难而上,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开创了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教育引导,坚持理念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在创业意识培养与创业技能培训上下功夫,大力培养青年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理念,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创业技能,提升就业本领。
二:创新工作手段,坚持平台建设和校内外资源整合相结合。为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蓬勃开展,学校不仅出台具体扶持措施,还通过寻求共青团湖北省委、武汉市科技局、洪山区政府等党政部门的支持,校政企合作开创新局面。截止到今年5月,学校创业特区拥有260多支各类创业团队,其中注册公司80多个。学校结合学科特色和师范类特色,大学生创业已经形成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及现代服务业等创业产业品牌。
三:提升服务水平,坚持分层指导与树立典型相结合。通过把团队分为创客团队、初创团队、成长团队、成熟团队四类,进行层次化、分层管理与指导。树立创业典型,有助于以点带面,推广创业理念,营造创业氛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环境下,学校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如2016年实现交易额1亿元的百创电商团队。
四:实行联动机制,坚持分部门服务与一体化服务相结合。由学生工作部(处)牵头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其他部门配合,比如说团委部门、学工部门、财务部门等。
学校实施“一把手工程”,近年来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其中,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率为100%。学校曾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湖北先进高校”等多项殊荣。华中师范大学素有“中南地区教师培养的摇篮”的美誉。湖北省60%以上的特级教师都是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从学校出去的一大批国际奥赛金牌教练、省市级名师,活跃在全国各地教育战线。此外,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很多校友成为业界精英和高层管理者。
大学生毕业都去了哪儿呢?张德华介绍,除了免费师范生,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生基本上是以进入教育系统和企事业单位为主。每年近40%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其中95%以上升学到名牌院校和科研机构。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中,近50%在教育系统就业,到高校工作的约占5%。40%到企业工作,其中被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录用的毕业生约占10%,6%左右被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录用。60%以上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签约单位位于地级以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