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17高考改革解读 高考志愿填报有哪些变化
2016年2月,教育部批准山东省从2017年开始进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山东高考“3+3”将如何实施?未来高考志愿填报有哪些变化?学生和老师们又是如何看待此次高考改革的呢?
据了解,2017年的高考志愿填报将由“学校+专业”改为“专业(类)+学校”形式,并把“一批”“二批”合并,除提前批次外,不再分批次录取。昌乐二中教师孟维杰认为,在原来的高考录取模式和人们习惯性思维判断影响下,大多数高中毕业生会首信大学的牌子,不可能把自己的兴趣、未来事业放到第一位。当前的改革就是让学生首先选择专业,该专业的学校都是该专业的强势学校,这便会让身处名校的弱势专业和身处普通学校的强势专业的招生情况面临重新洗牌,也必定会促进高校内部学科办学水平的提高,也会对促进教育公平、引领全社会关注一位大学毕业生的自身能力而不是仅看毕业学校产生积极的影响。
“比如说我报考物理专业,我可以提前考察不同学校的物理专业水平来填报志愿,不会再出现学校优秀但是专业水平较低,或者说我的专业水平得不到好的平台、资源的现象,将来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会出现不同的分数线。对我们学生来说,发展的空间和选择的可能更大,我们对于未来的希望和信心也更大。”昌乐二中学生李一凡说。
此次高考改革后,对今后毕业的高中生填志愿来说,最大的变化是传统的“一本”和“二本”的区分没有了,所有的本科院校都在同一个平台上供学生填报,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也不再纠结于录取批次。过去,孩子高中求学的目标便是考一所好的大学,至于自己喜欢什么、将来学什么、毕业之后干什么都不是影响学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大学录取之时也便成了很多学生求职生涯的结束之日。在高中阶段便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路和追求,进入大学也不会再迷茫了,大学也就真正成为了他一生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平台了。
山东2020年实施新高考“3+3”录取模式,改变先行的“3+综合”模式,统考科目减少为语数外三科。孟维杰老师认为,从3+综合到3+3考试模式的变化,首先是对学生生产力的解放,素质教育并不是让学生学的越多越杂越好,而是通过学生广泛的涉猎使得文理兼修,去掉文理分科强制捆绑下对学生成长的偏颇和片面影响,也能够让学生在广泛涉猎后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次改革山东将开始试行“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模式。高考录取除了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还要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四个方面纳入评价范围:一是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二是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三是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四是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本次高考改革纳入综合素质的评价,一定会让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自觉,也必定会让家长、社会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未来能够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这样的改革有利于我们学生自身的发展,能够让我们达到一专多能,而且这样的改革会让我们适应社会的发展,就业的领域也更宽了。”昌乐二中学生史博宁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