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是另次“大考” 高考志愿何时不纠结?

2012-06-08 来源:高考网

  1.

  喜欢什么?志向何在?

  重要远胜“秘笈”

  “升大学,最重要的其实是报志愿。”家住武汉的吴艳说。家有考生,吴艳提前一年就已经开始给孩子的“志愿大战”挖战壕、磨长枪。吴艳自己年轻时与大学失之交臂,使得她更把满腔热情投入到儿子的上大学事业中去。

  “高考毕竟有考试大纲,有固定的题目安排,虽然有难度,但是只要用心用功就能克服。”吴艳说,“但报志愿不一样,学校是变数,专业是变数,更像《甄嬛传》里的明争暗斗,没有规矩却又处处是规矩,寓险恶于无形啊!”

  三年来,吴艳和老公一直忙着为儿子人生最重要的一跃提心吊胆。就读于武汉二中的儿子成绩一直不错,按照模拟考试的水平,一本是没问题的,他们的目标是“保985,争取全国前十”。“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我不希望他在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战役面临两难境地,我不要他填志愿时必须在专业和学校之间做取舍。”接受记者采访时,吴艳依然因儿子的高考志愿问题而紧张,但是态度很坚决。

  为了掌握填报志愿的主动权,吴艳和老公一有空就搬出大大小小的“指南”、“宝典”,仔细研究每个大学的每个专业。某大学的某学院实力如何、毕业生就业率多少、最好的毕业生都进了什么单位,吴艳简直如数家珍。3年里,由于热衷“大学研究”,吴艳周围的亲戚朋友不断请她帮忙报志愿。“我很愿意帮这个忙,一是自己有信心,二是为我儿子将来报志愿练手。”吴艳笑着说,“这几年我帮他们报得挺成功的。”

  在有高考生的家庭里,像吴艳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一边为孩子的生活起居小心翼翼,一边为高考的每个细小波动屏气凝神。各个地区的家长都组建了大大小小的QQ群交流研究心得,身边的案例也不断被家长拿来互通有无。

  “其实报志愿按分数掂分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问问孩子,你喜欢什么?”在武汉大学读教育学博士的李想说,“我相信绝大多数家长没有问过孩子这个问题,绝大多数孩子更没有这个心智去考虑这个问题,他们都在忙着做题。其实,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志愿填报技巧,甚至远远大于高考本身。”

  刚刚做完毕业论文答辩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四学生小柏坦言,自己报志愿的时候,是“看着哪个专业顺眼一点就填了哪个”,这样草率的报志愿态度至今让他后悔不已。“学校都是什么档次可以参看大学排名什么的,专业的强弱也可以通过信息获得。但自己喜欢什么,自己要往哪儿去?我们读高中的时候都太忙了,没时间问自己这个问题。”

  小柏说,自己当初填报专业时,根本不知道新闻、传播都是学什么的,也不知道广告学究竟学什么。自己刚刚从一个闭塞的县城一中攻城拔寨拿下第一名,飘飘然的他只因觉得央视每年的广告时段能卖好几十个亿,“干广告肯定很赚钱”,于是他就这样坐进了北大的新传院教室。

  4年时间,这个从小地方来的男生忙着认识这个新鲜的城市,忙着体验与家乡截然不同的人际关系,忙着适应大学里的自由与黯淡,却已经没有机会去离开自己的专业。“我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广告学,我没艺术天分,也没灵感,对创意更一窍不通,我更适合去学工科。”但当他意识到这一切时,已经大三了。

  2.

  坚守兴趣?服从调剂?

  慎对“两难”处境

  大三时小柏尝试着通过双学位、实习等手段让已偏离航道太久的船调头,但收效甚微。“找实习的时候,人家一看是广告专业的,肯定给安排广告、公关类的机会。”临近毕业时,小柏选择了保研继续读本专业。“毕竟这是风险最小的。”

  为避免小柏这样日后后悔的情况,高考前后,湖北省教育厅的工作人员也开始忙前忙后,编写材料、组织讲座、联系高校、向家长宣传……

  “高考志愿是考生跨入理想大学的重要选择,是各省招生办公室投档和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每年填报志愿时,怎样选择高校和专业、如何填报志愿、填报志愿要注意什么等,成为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热门话题。所以我们做的服务性工作尽量多些,有必要在这段时间让家长、考生知道更多的信息。”湖北省教育厅宣传负责人刘维国说。

  高考前夕,刘维国和教育厅的其他专家就启动了《湖北省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讲座》的相关工作,向家长、考生阐释报志愿的每个细节:平行志愿、共建生、如何登陆招生网站等。

  而在这段时间,各大学的招生负责人也在不断地“赶场子”,参加教育频道节目录制、召开招生工作会议、向考生推荐学校专业……

  武汉大学招办负责人介绍,由于现在采用了平行志愿,各大学招生录取的“大小年”现象已经比较少,招收的考生水平也比较稳定。

  很多一本、二本的大学都承诺“进档不退档”,即考生考分达到了学校最低投档线,如果没有填写“不服从调剂”,以及不受体检上的专业限制,就不会被退档。

  但有的考生因担心被调剂到毫无兴趣的专业,所以志愿选择不愿服从调剂。这样,即使分数达到了该大学的最低投档线,但若未达到专业的最低录取线,由于拒绝调剂,便会被高校退档。

  “服不服从调剂其实见仁见智。”上海招办一位负责人表示,“如果自己非常明确未来的专业方向,非常清楚自己的专业兴趣,或者所报考大学的转专业政策不理想,不服从调剂也是对的,否则所学非兴趣所在,代价太高。”

  因此,专家认为,为避免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考生在填报专业时,不妨在学校往年的录取分接近学校最低投档线的专业中,挑选1到2个自己较为有兴趣的专业,作为专业的保底。这样即使以较低的分数投档到某高校,也不会被调剂进自己非常不喜欢的专业。

  3.